中医

外科理例 [ 汪机 ]

外科专书。7卷,并附方1卷。明·汪机辑撰,为汪氏晚年之作。刊于1531年(嘉靖10年),后收入《汪石山医书八种》中。汪氏鉴于当时之疡科医生,在诊疗病患时,往往只靠外症所见,不重视脉理虚实之殊,经络表里之异,故撰辑此书。他在“外科必本诸内,知乎内以求乎外”的思想指导下,广辑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等金元医家有关疡科之论,并收录当代医家薛己的疡科临症经验。此书从医学理论出发,较深入地阐述了诸外科病的症治经验,每论一症之后,均附有医案,并以按语形式加以剖析。本书之所以取名“理例”,意在使后学重视整体,学其理,仿其例,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对痈疽的治疗大体以调补元气、先固根本为主,重申“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的观点,反对滥用刀针,不轻易投用寒凉之剂,强调详审脉症,或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根据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充分体现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观点。此书理论联系实际,在处方遣药方面,随症变通,不拘成法,对后世外科治疗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建国后有排印本出版。 查看详情>>

药鉴 [ 杜文燮 ]

本草类著作。明杜文燮撰。二卷。共五万字。卷一为药性总论,首载二百四十四种药物“寒热温平四赋,增补东垣未尽之意”,继载:用药分根梢、制药资水火、药性阴阳论、论各经补泻及专主泻火药、引经药性、十八反药性、五郁主病、六气主病、病机赋、运气诀要、论升麻柴胡等二十三论,讨论用药、制药之法,药性阴阳升降、引经、禁忌以及运气主病、病机和药物应用的关系等。卷二为各论,详细论述人参、黄芪、白术等一百三十七种常用药物性味、归经、炮制、功能、配伍及临床应用。是一部简明的本草著作。有一九七五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外科精义 [ 齐德之 ]

二卷。元齐德之撰。齐德之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曾为医学博士,任御药院外科太医。齐氏博采《内经》以后医学文献中诊治疮肿的论述,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刊于至元元年(1335),后在明代嘉靖年间收于《东垣十书》中。上卷载有外科医论三十五篇,论述疮肿痈疽诊候,明辨脉形,辨疮肿虚实浅深,辨脓、疮肿证候,以及外治法。下卷广泛收录诸家行之有效的汤、丸、散、膏、丹等一百四十五方。附有论炮制诸药和单方。齐氏此书中对疮疡的诊治和辨证论述精细,论述病因简明,理论联系实际。参考《难经》、《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及扁鹊、张仲景、华佗等名家之论,对后世外科发展影响颇大。齐氏鉴于当时某些习外科者,常单凭外症所见,不重视疮疡病的脉理变化以及治疗上偏于外治的倾向,故十分强调医理、诊脉在疡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便把二十六种脉象变化结合疡科所见作了详细的论述,构成了本书之特征。又先后阐述疡科症候,并首次把肺痿、肺疽列为外科范畴。在治疗方面包括灸法、砭磏法、贴熁法、溻洗法、针烙法、追蚀法、内消法、托里法、止痛法等临床应用。书中所论内容全面、系统,颇有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说:“德之此书,务审病所以然,而量其阴阳强弱以施治,故于疡科之中,最为善本。”有明刻本,嘉靖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四库全书》 本。 查看详情>>

外科精要 [ 陈自明 ]

外科医书。别称《外科宝鉴》。3卷。宋·陈自明(良父)撰。约刊于1263年,是宋代有代表性的一部外科专著。陈氏三世业医,在医学方面有较深造诣,曾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陈氏鉴于当时专攻疡科的医生,多只重视外症而忽视医理方脉,每遇痈疽之症,“无非对病阅方”,甚而“心中惶惑,当下不下,悠悠弗决,迁延日久”,以致发生“轻者重,重者死”之不良后果,遂决心广辑古今医家之“得效方论”并结合其个人的经验编撰而成。《外科精要》一书较早见于明·《文渊阁书目》,传于后世者有明·熊宗立校本及薛己注本,熊本流传甚少,今广为流传者为薛己注本。薛氏在注释的同时,又增补个人治验及附录一卷,厘为四卷,畅发了原著的义理,提高了原著内容的学术水平,成为历代习外科者必读之书。本书在论述痈疽病因、病机、诊断、预后等内容的同时,强调按八纲辨症而选方,反对拘泥于热毒内攻而专用寒凉攻伐之剂; 并对疡科用药次第作了恰如其分的归纳、整理,从而使后学在辨症治疗上有所遵循,对中医外科学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全书有55论,选方70余首,虽属个人撰著,但它较好地反映了当时的外科水平,有其一定的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外科集验方 [ 周文采 ]

方书。明周文采撰。二卷。文采有 《医方选要》已著录。鉴于《医方选要》详于内科而略于外科,故兴献王朱祐杭又命搜集外科方书中奇验之方。文采乃遍览古名医外科诸书,择其运用巧妙、药证相符之方,于弘治十一年(1498)汇编成书。书中首为疮科总论,次分五发痈疽、疔疮、瘰疬、肠痈、痔漏、乳痈、肺痈、诸疳疮 (附骨疽)、诸疮、癣疥、臁疮、便毒,凡十二门。每门皆述其病症机理,阐发病症之源,并详加考证。论下选方,其方切而实用,并论述制方之理及用法,可供外科临症参考。有嘉靖二十四年(1545)南京礼部刻本。 查看详情>>

外科方外奇方 [ 凌奂 ]

方书。清凌奂撰。四卷。奂有《本草害利》已著录。撰者喜搜辑汉、唐以来方书,潜心研究,并自炼膏丹。为传其经验而撰此书,成五万余字。因其方皆为外科不传之秘方,故名。卷一,升降、围药、内消、内护部; 卷二,化毒、点头、拔毒、去腐、止痛、生肌收口、去管、膏、药部; 卷三,疔疮、喉、诸疮部; 卷四,臁疮、癣疮、痔疮、口牙、鼻耳、脚部及补遗。凡二十二部,收方约三百七十余首。以外科方为主,兼及五官及皮肤科。每方均详述配制方法及服法。因系经验所得,故较信实可靠。有 《三三医书》 本。 查看详情>>

研经言 [ 莫枚士 ]

医论。清末莫枚士撰。四卷。枚士字文泉,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原致力于古代经学,精于训诂,后转习岐黄之术。著有《神农本草经校注》、《经方例释》等,以考证、释经、训诂为长。是书亦为解经之作,成于同治十年(1871)。卷一载原因、原荣卫、原易、伤寒湿热诊治论、论河间说伤寒之误等论三十四篇。卷二载学医、诊诀说、内经热病说、七传辨误说等三十八篇。卷三载伏冲解、中风伤寒解、秋伤于湿解、伤寒论六经解等论三十八篇。卷四载素问平人气象缺文辨、仲景法非北学辨、金匮非论杂病书辨等论二十九篇。全书共载医论百三十九篇。以论、说、解、辨等体裁发明经旨,并论述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断、辨证施治、论方析药等内容。所论剖析或阐释医经经文,论述或发明古奥医理,订正谬误,并对乖僻字词正音释义。为莫氏研究《内经》等古典医籍之论文集。颇多作者见解。对于研究古代经典著作颇有参考价值。有光绪五年(1879)月河莫氏初刊本,一九一六年绍兴医学报社刊本,《中国医学大成》本。 查看详情>>

外科发挥 [ 薛己 ]

外科著作。明薛己撰。八卷。己另有《内科摘要》已著录。本书刊于嘉靖七年(1528)。约六万字。书中记载有关治疗肿疡、溃疡、脑疽、肺疽、作呕、时毒、疔疮、肺痈、肺痿、肠痈、痔漏、脱肛、乳痈、疮疥等三十一种外科病证,后附治验。论病简明扼要,辨证治法通俗易懂。如论“肿疡”、“肿高焮痛,脉浮者,邪在表也,宜托之;肿硬痛深,脉沉者,邪在内也,宜下之。”寥寥数语即将邪之在表、在里,以及宜托、宜下的治则阐明,确有可取之处。所载汤、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颇切实用,足资临床参考。有明刊本,《薛氏医案》本。 查看详情>>

外科大成 [ 祁坤 ]

《外科大成》系外科专书。4卷。清·祁坤(广生)撰。刊于1665年(康熙4年)。祁氏世代医家,自幼聪颖好学,更热衷于岐黄之术,对外科造诣较深。曾任太医院御医。他鉴于当时习外科者,临症时多以外治法为主,甚而轻视脉理,忽视内治法在外科临床中的重要意义,故殚精竭虑,参《素问》、《灵枢》之奥旨,搜古今名贤之确论,并结合其家传与个人的经验汇编成《外科大成》。本书对痈疽之原委、症候、诊法、经络、治法等作了全面的论述,特别对内、外治法理论的阐述有了进一步提高,书中所记述的“痈,以寒为内消;疽,以“热为内托”以及用循经取穴的方法原则等,均较其它方书有所发展。本书分类清楚,列症详明,方法善备,堪称集外科之“大成”,是清代外科之名著,对后世外科学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官修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的不少内容便取材于本书。今流传除康熙4年原刻本外,尚有乾隆年间诸刊本,建国前也广有刊行,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铅印本。 查看详情>>

外科传薪集 [ 马培之 ]

外科著作。清马培之撰。一卷。培之有《纪恩录》已著录。是书载方二百一十余首。皆述其主治、药物组成、剂量、药物炮制和用法。所载方剂,除马氏自拟方外,兼采成方及民间秘方、验方。末附“许恒君传用法”。培之医学造诣颇深,内外俱精。所载方剂,疗效颇佳,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一九三六年世界医书局印《珍本医书集成》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