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胎产心法 [ 阎纯玺 ]

二卷。清阎纯玺(生卒年不详)撰。阎纯玺字诚斋,上谷 (今河北宜化)人。雍正中期,官广西左江道。阎氏专攻女科,学验俱富,博采众家,撰成此书。此书以胎前、临产、产后,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为脉法、逐月养胎辨、三禁、胎前疾病三十余种,列方十八门;中卷为脉诀、保产论、难产五因、催生论等,列方五门;下卷为产后疾病四十余种。书中资料丰富,对胎产、临产、产后各种疾病均有论述,并述及优生、胎教、逐月养胎等。文字通俗,论病简约,多为作者经验之谈。所集方论,以多为贵,旧传良方善法,多收其中。然亦不免有不经之说,如产前受胎试验法,试男女胎法,临产之胎杀方位,游神方位,安产藏衣方向及诸般禁忌等,均收集书中。普通丸、散,催生峻烈之品,亦收其中。有雍正八年(1730)刻本,道光四年(1824)庄氏延庆堂重镌本,1911年江苏书局石印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另有沈棪增订的五卷本,名《增订胎产心法》。 查看详情>>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陈师文 ]

十卷。附指南总论三卷。宋陈师文 (生卒年不详)等撰。陈师文,北宋末临安 (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曾任库部郎中,提辖措置药局,大观中(1107—1110)奉敕与裴宗元等人校订官药局所藏医方,辑成 《和剂局方》五卷。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官药局改称 “太平惠民局”,此书遂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并增补为十卷。此书历经增补,后附《指南总论》三卷,不知加于何时。书中收入七百八十八方,分十四门:治诸风、治伤寒、治一切气 (附积聚脾胃)、治痰饮 (附咳嗽)、治诸虚 (附骨蒸)、治痼冷(附消渴)、治积热、治泻痢 (附秘涩)、治眼目疾、治咽喉口齿、治杂病、治疮肿伤折、治妇人诸疾、治小儿诸疾。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方药皆经名医精选,每方必详述主治范围、配伍、数量并制剂方法等。此书盛行于宋元之间,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尚有许多成药沿用其方。书中亦有不少差讹之处,系因流传误写而致。书后所附《指南总论》三卷皆从《图经本草》中抄撮而来。其卷上总论处方、合和、服饵、用药诸法原则,并论及药性畏恶相反、服药禁忌及炮炙类例等;卷中阐述了中风、伤寒、瘴症等证治方法;卷下也是阐述诸种证治方法的内容。有元建安高氏日新堂刊本,元留畊畊书堂刊本,明刊本,清道光十年(1830)渤海高氏续知不足斋刊本,日本刊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198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铅印本。 查看详情>>

孙文垣医案 [ 孙一奎 ]

又名《生生子医案》、《赤水玄珠医案》。医案。明孙一奎撰。五卷。一奎有《赤水玄珠》已著录。本书乃其门人余煌、其子泰来、明来同编。成书于万历元年(1573)。按行医经治地区分为三吴、新都、宜兴三类,所治病证列有子目。其中三吴治验二卷,百五十一则;新都治验二卷,二百则;宜兴治验一卷,四十则。计凡三百九十二则验案,包括内科杂病及妇、儿、五官等科证治。约九万九千余言。于脉因证治叙述详细,尤以辨证为精,间有发明。用药师古而不泥古,既吸取前人学术经验,又申明个人学术见解。在发明中,多以问答形式阐述医理,持论有据,辨证灵活,案中按语较叙案更为详细。便于临证医家参阅。有《中国医学大成》本,成都昌福公司铅印本。 查看详情>>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 王士雄 ]

2卷。清·王士雄撰于1838年。1862年作者予以重订,改名为《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上卷论病情及防治法;下卷引述古代名医及王氏个人有关霍乱的临床医案,并介绍霍乱常用药物的药性和若干治疗方剂的适应症,是一部较有影响的专著。建国后有排印本。另收入拯主编《近代中医珍本集》温病分册中。1987年4月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情>>

养生类要 [ 吴正伦 ]

明代吴正伦辑,吴敖校正。初刊于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书分前、后二集。前集以养生预防为主,包括逍遥子导引诀、孙真人卫生歌、陶真人卫生歌、邹朴庵玉轴六字气诀、阴阳烹炼秋石服饵决法四则、三丰张真人进红铅方五则、制玄明粉方二则、养生叙略二则,解饮食诸毒并补益等方四十七则。后集以养生保健方药为主,包括春、夏、秋、冬四时诸症宜忌并合用方药一百七十九则,济阴类方药二十九则,慈幼类方药三十则,养老类方药十六则,均可有选择地应用。惟其中秋石、红铅系童便及室女月经制剂,辑者袭用传说,认为“红铅真阳”,“秋石真阴”,“以阴阳真一之气滋补元气”,“元气凝,寿命延长立可必矣”,其说尚待研究。今存明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年) 吴氏木石山房家刻重刊本。 查看详情>>

素问要旨论 [ 马宗素 ]

医经类著作。金马宗素撰。八卷。宗素,平阳 (今山西临汾) 人。从师于刘完素,另著有 《伤寒医鉴》、《伤寒钤法》。是书约成书于大定二十六年 (1186)。卷一为彰释元机,卷二为五行司化,卷三为六化变用,卷四为抑怫郁发、元机胜复,卷五为六步气候,卷六为通明形气,卷七为法明标本,卷八为守正防危。主要论述五运六气在医学中的运用,并绘有五运客图、五气经天天图、天符岁会图等三十四图,以图配论,进一步阐发运气之理。所论皆宗《素问》七篇大论,从概念到原理、推演方法、变化规律、与疾病关系等,条分缕析,明了易懂,为阐发 《内经》运气学说佳作。《素问要旨论》原为刘完素之作,早无传本。有人认为是书即本于刘氏之书经宗素重编而成,此说可信。有清抄本。 查看详情>>

素问玄机原病式 [ 刘完素 ]

医经类著作。金刘完素(约1120—1200) 撰。一卷。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间 (今属河北) 人。人称刘河间。金承安间,章宗征召,不就,又赐号高尚先生。为河间学派开山鼻祖,后世尊为金元四大家之一。长期行医于民间,颇负盛名。研究 《内经·素问》十载,对运气学说造诣尤深。因其擅用寒凉药物,后世又称之为寒凉派。另撰有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宣明论方》 、《三消论》 、《伤寒直格》 、《伤寒标本心法荟萃》 等。传其学者有荆山浮屠、穆大黄、马宗素等。是书约成于天德四年(1152)。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 中病机十九条,将病症归纳整理为“五运本病”和“六气本病”十一条病机,凡二百二十七字,逐条逐证注释阐发,并提出相应治疗原则。尤其增列燥气为病一则,提出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并将病机十九条属于火热的十七种病症扩大为五十余种。提出“六气所伤皆热”、“六气皆能化火”观点,对后世医家如张子和、朱丹溪及清季温病学家均有较深影响。此书不仅为刘氏“火热论”代表著作,更是研究《内经》病机理论、医论方法及临床辨证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刘河间伤寒三(六)书》本,明嘉靖十四年(1535)刊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查看详情>>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 汪昂 ]

简称《素灵类纂约注》。医经类著作。清汪昂撰。三卷。昂字庵,休宁(今属安徽)人。早年业儒,后弃举业,专攻医学。善采众家之长,尤长本草与方剂。著有《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汪氏认为《内经》理全渊深,包举弘传,为医家必遵之经典,然全书浩繁,不便观览。故将《内经》原文分为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等九篇。详加注释。多采王冰、马玄台、吴鹤皋、张隐庵诸家之言,约占十分之七。汪氏自注约十分之三。所述平正,于医林中颇有影响。有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望诊遵经 [ 汪宏 ]

诊法著作。清汪宏撰。二卷。宏字广庵,新安人。汪氏在医疗实践中体会到“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其治”,故以《内经》、《难经》之旨为宗,兼采张仲景、杨士瀛、李梴等诸家有关论述,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光绪元年(1875)撰成此书。约七万五千字。上卷为诊法常以平旦、明堂周身部位、五色主病提纲等三十九论,阐述望诊的要领、原则、方法以及人体生理气色表象与病理状态关系。下卷为目分脏腑部位、眼目形容提纲、望舌诊法等六十二论,系统论述望眼、口、唇、齿、鼻、耳、眉、须、发、腹、背、手、足以及汗、血、痰、便等望诊,对诊断的意义。文字简练,纲目分明,是一部较为实用的临床参考书,为重要的望诊专著。有光绪元年(1875)求志堂刻本,一九五九年科技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素问经注节解 [ 姚止庵 ]

医经类著作。清姚止庵撰。九卷。止庵字绍虞,会稽 (浙江绍兴) 人。初业儒,涉猎医学。因感《内经》之学“其旨奥,其事博,其文错杂而难稽”。遂寝馈于《内经》 中十有四年,参断诸篇斟酌损益。撰成此书与《灵枢经注节解》 等。因书中贯穿“损有余,补不足,以归乎中正之节”宗旨,故名。成书于康熙十六年(1677)。分内、外篇。内篇三卷,首论阴阳,再论治法,载文四十八篇。外篇六卷,论针灸,运气等,载文三十一篇。书中注释,以王冰注为主,兼采杨上善《太素》、林亿等《新校正》、马元台 《注证发微》、张景岳《类经》等各注释之长,并抒发己见。对经文“斟酌而损益之”,并将经文中 “赘词”、“重出”者,进行删削;“脱误”、“舛讹”者,进行“补葺”和“订正”;对“句语之颠倒,段落之参错”者,进行更易。书中多有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所未逮之论注。为研究《内经》很有价值的文献。有一九六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