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温疫论 [ 吴有性 ]

《温疫论》亦作《瘟疫论》,系温病专书。2卷,补遗一卷。明·吴有性撰。书成于1642年(崇祯15年)。书中讨论瘟疫证治,吴氏谓“温”、“瘟”二字没有区别,都属于温热病范围,因以“温疫”名书。书中阐明了瘟疫与伤寒相似而迥殊的新见解,认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又称疠气、戾气)。指出瘟疫自口鼻而入,伏于膜原,其邪在不表不里之间;其传变有九。又列举温疫与伤寒相反的十一种情况(如脉、舌等的不同),提出温疫先里后表,里通表和的治疗总原则,创用达原饮、三消饮等方剂予以调治,开后世治温疫一大法门。原书2卷未多加诠次,很象是随笔记录而成。清代编《四库全书》时,将下卷安神养血汤、太极丸等条,以及成书后陆续补入的正名、伤寒例正误、诸家瘟疫正误等篇,并为一卷,以作补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曰:“瘟疫一证,始有绳墨之可守,亦可谓有功于世矣。”同时指出书中不足为:“其谓数百瘟疫之中,乃偶有一伤寒;数百伤寒之中,乃偶有一阴证,未免矫枉过直。”该书问世后,流传甚广,康熙年间日本即有刊本,国内翻刻本及阐释发挥之书甚多,建国后有多种铅印书及评注本。 查看详情>>

外科枢要 [ 薛己 ]

外科著作。明薛己撰。四卷。己有《内科摘要》已著录。是书刊于隆庆五年(1571)。约五万字。卷一记有疮疡脉法,五善七恶、本末虚实、用药、用药宜禁等。卷二至卷三论述疮疡诸疾,并附医案。卷四为治疮疡各证方剂。是书以外科病证为纲,对疮疡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均有论述,并认为疮疡成脓后戒用刀针。指出:“若要用刀针去肉出血,则气无所依附,气血愈虚,元气愈伤矣,何以生肌收敛”。足见薛氏治疗疮疡经验丰富。此外并对筋瘤、血瘤、肉瘤等作了描述。本书为影响较大的外科文献,有一定的研究和实用价值。有明隆庆间刊本,大成书局石印《薛氏医案》单行本。 查看详情>>

内科摘要 [ 薛己 ]

内科著作。明薛己 撰。二卷。己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人。父薛铠,精医理,尤以儿科见长。立斋医学造诣较深,初以疡医知名,后又以内科著称,并兼通妇、儿、五官各科。正德间选为御医,嘉靖间晋升院使。撰有 《外科发挥》、《疠疡机要》、《女科撮要》、《口齿类要》、《痘疹撮要》、《本草约言》等。本书成于嘉靖八年(1529),记述薛氏内科验案二百零九例,分上、下卷。其中除记有元气亏损内伤外感,饮食劳倦亏损,元气、命门火衰不能生土等病案外,主要还记载脾胃亏损、脾肾亏损、肝肾亏损、脾肺亏损、肝脾肾亏损等病案。可见薛氏对脾、胃、肾和命门虚损证的辨治颇为重视。他尊崇李杲脾胃学说,对肾命之认识遥承王冰、钱乙之学,临床上多用补中益气汤等方剂温补脾胃,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用八味丸温补命火。书中有不少病案是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合用,或朝服补中益气汤,夕服六味地黄丸,或补中益气汤加益肾之药,或金匮肾气丸加益气补脾之药等。薛氏在学术上以温补见长,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有《薛氏医案》本。 查看详情>>

内经药瀹 [ 张骥 ]

内经药瀹[yuè] ,医经类著作。清张骥辑。十卷。骥字先识,双流(今属四川) 人。另辑有《内经方义》、《雷公炮炙论》等。是书刊于一九二三年。张氏认为《内经》中虽少提药名,但其理论对用药规律、药物性味归属等皆有纲领性指导意义。故将《内经》有关用药理论的原文,列分阴阳色气味、气运、五岁、穴化、五方、水谷、五宜、五过、药制等九类,引述历代医家如王冰、马莳、张志聪、张介宾、李东垣等释文,参以己见,详加阐释,颇有参考价值。可与本草类书籍互参。有一九三三至一九三五年成都义生堂刻本。 查看详情>>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 龚廷贤 ]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由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龚廷贤著。《内府秘传经验女科》龚廷贤,一作应贤,字子才,号云林,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 本述内容主要阐述调经和提高受孕几率经验方等等内容。 查看详情>>

难经古义 [ 佚名 ]

二卷。日本滕万卿撰。成书于日本宝历十年(1760)。上卷载一至三十难,下卷载三十一至八十一难。滕氏有鉴于《难经》编残简缺,虽经吕广重为编次及历代医家注释考证,仍难副古圣意旨,遂部分调整《难经》编次;为使前后问难应答接续,对语句顺序亦作相应的变动。在此基础上,滕氏再加以注释与按语,以明其问难应答之由,旨在倡明古义。注文多以《内经》为本,融会各家之说,并附以己意,发明每多新意。如对五十六难“五积”之病由,原文固执时日得病,未免怪诞,强调应以正虚邪凑概括其受病传变之本义,而不可“以文害辞而以意逆志”。此外,全书以黑白字夹注于经文间,白字为弥缝正文之语路,使其辞意流畅,黑字则直释其义,俾读者一目了然。本书由日本学者所撰,对改易《难经》原文编次语序虽嫌轻擅,但论述简明,间有发挥,于《难经》研究不失参考价值。现有日本宝历刻本及上海中医书局1930年铅印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刊本流传。 查看详情>>

明堂灸经 [ 西方子 ]

针灸著作。旧题西方子撰。八卷。系参照《铜人经》、《千金方·明堂三人图》、《外台秘要》诸书编辑而成。约成书于北宋年间。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以图为题,分别载列正人头面、胸膺、腹肚、手足图,伏人头、手足图,侧人头颈、胁、手、足图等。详叙经脉走行、腧穴分布,并说明取穴法、灸法、禁忌以及主治病证。共载腧穴三百五十二个。腧穴收载较全,论述条分缕析,简明扼要。且腧穴名下多有注解,佐以图示,是一部较早灸法专书。因王焘曾力言误针之害,故《四库提要》曰:“此书言灸不言针,盖犹焘意也。”收载资料颇多,保存了部分已佚古籍内容。有元熊氏卫生堂刻本,光绪十年(1884)钱塘丁氏据山西平阳府本校刊本附校勘记一卷。 查看详情>>

目经大成 [ 黄庭镜 ]

眼科著作。3卷。清·黄庭镜撰。初稿完成于1741年,经四次易稿,于1774年定稿。1804年黄庭镜之门生邓赞夫录读其书以《目科正宗》之名刊出,《目经大成》是中医眼科学一部总结性著作。全书纲目分明,次序井然。上卷总论,包括诸药外治章; 中卷各论,论述眼病十二因及眼病八十一症;下卷类方。此书对眼病症状及治疗学均有发挥,此如《龙木论》将内障分为二十三症,《目经大成》则由博返约,最后归结为一。又如古人在内障一症中包括了青光眼和眼底病,而黄庭镜明确地申述了内障的病症,并分别了青光眼和眼底病。在治疗学上,附有眼病方剂二百二十九首,外用药十九方。书中又介绍多种手术方法,将内障针拨术总结为拨眼八法(审机、点睛、射复、探骊、扰海、卷帘、圆镜、完璧);对于眼病的手术适应症及术前后的处理也有说明,另如眼科器械也有介绍并附图形。此书今有清刊本3种。1818年由黄庭镜之孙再刊,更名《目经大成》有清刊本4种。 查看详情>>

明医指掌 [ 皇甫中 ]

综合类著作。明皇甫中撰,明王肯堂订补、邵从皋参校。十卷。甫中字云洲,仁和 (今浙江杭州) 人。三代业医,承其家学,博采众家之长,结合体会,仿吴恕《伤寒活人指掌图》体裁,用歌赋、论述相结合形式,约于天启二年 (1622) 撰成此书。卷一载病机赋、经络总抄、药性歌三篇。卷二至卷七为内科杂病。卷八为五官、外科病证。卷九妇人科。卷十为小儿科。每病证均分歌、论、脉三项先予总述。继之审因分类论治。理、法、方、药悉备,可供临床参考。有明万历七年(1579) 刘氏重刻本,清光绪间刊本,一九二二年广益书局石印本。 查看详情>>

明目至宝 [ 佚名 ]

眼科著作。四卷。又名《明目至宝赋》。元代作品,撰人不详。后由杨希洛、夏惟勤整理。刊于1600年。卷一从眼的生理入手,总论眼病病理。并载有明目赋等歌赋,五轮八廓所主病症,眼科问答等;卷二分论眼科七十二证,每病编成歌赋,并有图说;卷三~四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方剂和灸法。内容比较简要。现存初刻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