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幕话剧。老舍著。发表于1957年。剧作以旧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为线索,通过进出茶馆的70多个人物及其活动,组成了清朝末年、军阀混战和抗战之后这三个历史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画卷,以概括旧中国50年的历史变迁。第一幕展示清朝末年腐朽混乱的世态:在表面兴隆的裕泰茶馆中,一面是反对戊戌变法的太监趾高气扬、荒淫无耻,“吃洋教的”摆弄威风和人口贩子的伤天害理;另一面却是破产农民被迫出卖女儿,直言国事者被捕入狱。第二幕描绘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景象,在虽经“改良”却无法开张的茶馆中,军警特务肆意敲诈百姓、加紧搜捕爱国者,并出现了国会议员退隐念经、两个逃兵要合娶一个老婆的畸型社会现象。第三幕再现国民党独裁时期群魔乱舞、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黑暗情景。剧终前,茶馆掌柜王利发和常四爷、秦仲义三个老人撒起纸钱祭奠自己,则成为给旧时代送葬的象征。同时,剧情从侧面交代了穷苦青年康大力的革命活动和学生、教员罢课罢教的游行示威,并以康顺子等人投奔康大力的举动预示光明的前景。展现在剧中的生活画面虽然黑暗阴惨,却并无悲观绝望的气氛。 查看详情>>
三幕七场话剧。老舍编剧。发表于《剧本》1953年5月号。剧本以建国初期开展的“五反”运动为题材,描写北京荣昌私营铁工厂工人,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如何粉碎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并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不法资本家丁冀平只图自已赚钱,无视国家法纪。他偷工减料用碎铁为农村抗旱生产水车,暗中贿赂国家工作人员偷税漏税,组织“小月亮门九号小集团”的活动,直到“五反”运动开始还耍种种手腕抗拒改造。“五反”运动检查组发动全体工人,本着“又斗争又团结”的原则,既充分揭露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质和破坏党的工商政策的罪行,又给他们指出接受改造遵纪守法的出路。剧本以不法资本家丁冀平的活动为中心展开戏剧冲突,几个资本家的形象刻画较为成功。 查看详情>>
四幕话剧。老舍编剧。发表于1939年8月至1940年1月《文艺月刊》。剧本写重庆某局冼局长乘国难之机所干的种种劣迹。他见难民朱玉明为母亲治病无力筹钱,要逼她为妾,遭到家人反对。投机分子杨茂臣竭力促成此事,并要冼局长设法让他当采办委员。为从郝培元手中夺取采办大权,他请日本间谍徐芳蜜从中斡旋。冼局长因迷恋徐的美色,又想夺权,同意向她提供情报。不久事发,冼局长被撤职查办,而汉奸徐芳蜜却逍遥法外。最后,冼局长之弟冼仲文痛斥其兄的误国罪行并劝他戴罪立功,为抗战尽力。剧本暴露抗战时期重庆官场中的腐败和丑态。在艺术上,采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典型细节,形成幽默讽刺的风格。 查看详情>>
3幕话剧歌舞混合剧。初载1942年1月至2月《文艺杂志》创刊号及第2期。1941年11月国民图书出版社初版。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1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0卷。剧本是老舍应东方文化协会所托以“东方文化”为题创作的话剧,写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赵庠琛一家5口在抗战中和想象中的抗战胜利后的经历。赵庠琛是一个信奉和平忍让的老知识分子,大儿子赵立真只知科学救国,小女儿赵素渊又善良天真,但全家在积极参加抗战的二儿子赵兴邦的影响下,终于勇敢地团结起来为赶走侵略者而奋斗。剧本的最后一幕放在20年后,预示了一个抗战胜利后东亚和平大同的新世界。作品包含着老舍对东方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以及兼收并蓄、融合新旧,充分吸取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建设未来大同文化的理想。形式上插入象征性的歌舞,时空跨度大,有着浪漫主义的风格。 查看详情>>
五幕话剧。老舍编剧。北京晨光出版公司1950年11月出版。剧本采用新旧社会的对比手法来描写北京一群说唱艺人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命运。抗战胜利以后,鼓书艺人破风筝与养女方珍珠从内地回到北平。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受到了种种迫害。富商、特务要抢方珍珠为妾,军警、流氓不断上门骚扰,弄得他们无法谋生。北平解放以后,艺人获得新生。他们成了国家的主人,开始组织起来,经常到工厂、农村为群众演出,到处受到欢迎。方珍珠也进学校读书,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剧本塑造了两代艺人的生动形象,表现了方珍珠一家在新旧社会的不同境遇。此剧对于艺人在旧社会受到迫害反映相当深刻,是老舍建国以后话剧创作的起点。 查看详情>>
五幕话剧。老舍编剧。作家书屋1943年2月出版。写抗战时期商人乔绅一家的分化过程。乔绅在国难时期靠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大发横财。他不顾民族国家利益,一心依靠金钱力量来控制家中的一切。大儿子乔德山牺牲于抗战前线,他竟斥之为“冤孽”。他的一家遭到时代风暴的冲击,大儿媳因报仇未成患了精神病,二儿乔仙山冲出了家门走上抗战之路,女儿被流氓玩弄,小老婆跟着流氓逃往香港,这一切使乔绅陷于彻底的孤立和失败,促使他开始有所悔悟。剧中还描写了爱国家爱艺术的老画家吕千秋的形象,与乔绅相对照,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作品揭示了一切有违于抗战之行为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和没落的命运,并鼓舞人们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中去。此剧在题材和表现上均有新的开拓。是作者抗战剧作中较为成功之作。 查看详情>>
独幕话剧。副题作“改编旧作《马裤先生》”。初载1979年《剧本》2月号。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3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2卷。剧本写马先生在某列火车发车前短短一段时间里对茶房颐指气使,支使得茶房团团转,也闹得火车上的乘客不得安宁,最后才发现自己要去南京而上了去沈阳的车。作品对自大浅薄又擅作威福的无知识无修养的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查看详情>>
6场话剧,根据同名川剧改编。写于1961年,初载同年《剧本》12月号。1962年4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初版。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3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2卷。剧本描写土财主金三官嫌贫爱富,设计逐出穷女婿赵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富有的黄员外黄龙衮。赵鹏幸得丫环荷珠和仆人赵旺相救,离开了金家。后得中状元。这时荷珠也遭害流落街头,为赵鹏发现迎入府中。赵旺和被黄员外骗光了家产的金三官父女也来到。赵鹏了解了以往被救真相,赶走了金家父女,决定娶荷珠为状元夫人。而荷珠却与赵旺“一对苦人情意投”,手挽手走了。剧本歌颂了劳动者正直善良、舍己救人的美德,抨击了嫌贫爱富、强取豪夺的卑劣行径。 查看详情>>
3幕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龙须沟》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它以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该剧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查看详情>>
3幕13场话剧。写于1959年初。初载同年3月《人民文学》。同年6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初版。收入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选》、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3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1卷。1959年3月,此剧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首都剧场首次演出。剧本描写余志芳、宋玉娥、齐凌云等一群年轻妇女自立自强考上了女店员,却遭到了来自家庭、社会的一股封建势力的反对与阻挠,但她们团结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战胜了种种轻视妇女的旧思想,办起了妇女商店,为女性赢得平等劳动权利,意气风发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出力。作品宣扬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思想,也从这一角度表现和歌颂了“大跃进”,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的盲目乐观、轻松浮躁的情绪。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