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两河清汇 [ 薛凤祚 ]

水利志。清薛凤祚撰。八卷。凤祚字仪甫,益都(今属山东)人。尝师事鹿善继、孙奇逢。受算术于西洋穆尼阁,以善天文著称。著有《圣学心传》、《天学会通》。是书当于乾隆年间成书。八万余字。首冠黄河、运河图,上为黄河,下为运河,制作甚详,并绘有两岸各支流、湖泊及沿岸城镇等。正文分运河、黄河两部。卷一至四为运河包括运河修守事宜、运河形势、运河总部职官诸篇。凡运河北起昌平、通州,至南浙江沿途各水系、湖泊泉河诸目皆详载之,其中仅山东济、兖二府十七县有泉四百二十七处。卷五至八为黄河详载黄河职官、夫役人数,历代黄河水患及治河成绩,其《历代治河》篇记汉武帝元光三年至清康熙十二年间历次治理黄河情况。卷七录明潘季驯《河议辨惑》,仅加标题,文字略有改动。详辨古今河防得失,疏证明析,具有水利史料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昆仑河源考 [ 万斯同 ]

(清)万斯同撰。万斯同(1638—1702年),字季野,学者称其为石园先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曾以布衣身份参编《明史》,另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庙制图考》、《石经考》、《历代宰辅考》、《石园文集》等多种。本书共一卷。作者以为元笃什言《河源昆仑》与《史记》、《汉书》不合,《水经》所载亦有谬误,故而历引《禹贡》、《禹本纪》、《尔雅》、《淮南子》及各史之文以考证之。旧说如张骞言河源出盐泽、司马迁言河源出于阗等。后来诸书,都无异说。《唐书·吐谷浑传》,始有李靖望积石山览观河源之言,而亦未确有所指。潘昂霄等以鄂敦塔拉之潜行复见者,指为河源,以阿木尼玛勒占木逊山即古积石山,指为昆仑,《元史》将其观点采入《地理志》中。万斯同对上述旧说一一考辨,得出河有两源之说。今天看来,万氏之言也并不确切,但所引史料颇多,可验证古人之河源观。《昆仑河源考》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今收入《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史地类》,见第九册。 查看详情>>

居济一得 [ 张伯行 ]

水利志。清张伯行(1652—1725)撰。八卷。伯行,字孝先,号敬庵, 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进士,官礼部尚书,著有《正谊堂文集》。此书系作者任治河大吏期间参考古籍、总结经验的心得笔记。当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成书。约十五万字。收运河总论、运河源委、戴村坝议、袁家口放船之法、东省湖闸情形、治河议、治河总论、黄淮水利、河漕类纂等二百三十四篇。以治河实践经验为主要内容,同时提出若干水利工程理论。其中运河总论、黄淮水利、条陈通会河、河漕类纂、治河总论等篇侧重理论,其余部分多记某一具体工程。仅闸坝工程即达百余处。作者十分注重前人成功的治河方法,博引宋元以后治水专家的重要经验和言论,尤具史料价值。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 查看详情>>

敬止集 [ 陈应芳 ]

水利志。明陈应芳撰。四卷。应芳字元振,南京泰州(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官福建布政使参政。作者因家居淮南泰州“泽国”,为讲求水道源委,河之利害,以明水利。集当时有关水道奏疏、公移、私札为是书。五万七千余字。以“敬止重桑梓”名书。首为泰州上河、下河,高兴下河、兴化下河、宝应下河和盐城下河诸图。附“论漕河建置”、“论地方形势”、 “论五方城冶”、 “论广陵田赋”、 “论减水堤闸”和“论高堰利害”等十三篇。继为奏疏、公移、序、碑、传六篇; “答陈如冈掌科问湖工募夫议”等尺牍二十七篇; “士夫公上院道书”和“复褚爱翁抚台”等二十八书。该书所载今昔水道变化很大,与图亦多有不符;但议论详明,对河道之疏浚、筑防,仍有较大裨益。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河防通议 [ 赡思 ]

中国记录宋、金、元三代河工技术的专著。沙克什编辑。原本失传,现存版本有《四库全书》抄录 《永乐大典》本,守山阁本,明辨斋本,民国25年 (1936)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本书是沙克什将北宋屯田员外郎沈立所撰8篇《河防通议》(称为“汴本”)和元赡思重订金代都水监记录当时河工技术的 《河防通议》 (称为 “监本”) 进行考订、删节并摘录合为一书,成书于元至治元年(1321)。沙克什,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事迹不详。沈立,字立之,历阳 (今安徽和县) 人,举进士,签书益州判官,提举商胡埽。他采集大河事迹,古今利病,著书曰 《河防通议》,成为治河的依据和规范,《宋史》有传。赡思(1278—1351),在本书序中称为“若思”,色目人,祖出西域,家真定,精通经学、天文、地理、钟律、算术,对水利素有研究,《元史》有传。本书分为6门:河议第1,概述了治河起源、堤埽利病、十二月水名、波浪名、土脉名及河防官兵职责等。制度第2,介绍了开河、闭河、定平(水准测量)、修岸、卷埽之法。料例第3,介绍了筑城,修砌石岸、安置坝闸、卷埽、造船所用物料定额。功程第4,介绍了各工种的计工方法。输运第5,介绍了水陆运输计工法及装载量、工程物料体积及重量估算法、历步减土法等。算法第6,用实例说明了计算工程土方及物料数量的方法。本书具体记载了宋、金、元时代的河工技术和制度,是现在所见这方面的第1本专著。 查看详情>>

行水金鉴 [ 郑元庆 ]

清傅泽洪主编,郑元庆编辑。共175卷,卷首附图1卷。收录自《禹贡》以下、清康熙末年(1722)以前有关黄河、长江、淮河、运河、永定河等水系的源流、变迁和治水的文献资料。主编傅泽洪字稚君,镶红旗汉军,曾任淮扬道河官,“尝寒暑风雨于泥淖畚锸间二十余年”,富有治水经验。该书侧重于河道兴废及河堤闸坝疏筑塞防的经验教训,兼论官司、夫役、河道钱粮、漕规漕运等事,目的是要供治水者借鉴,故曰《行水金鉴》。体例上按照水系进行分类,每类中再按照朝代先后编排。所收编的资料十分丰富。凡《禹贡》、《河渠书》、《沟洫志》、《水经注》,两汉魏晋南北朝帝纪列传及各种地志悉行辑录,庶求完备。新旧《唐书》无河渠志,则凡纪传所有,无不登载。宋金元三史除《河渠志》外,如纪传、五行、百官诸志,捃拾靡遗。明代则据《明实录》、《明会典》、《明史稿》及各省通志、府州县志,旁及碑版、稗史、小说。对历代治河名臣著作,如潘季驯《河防一览》、万恭《治水筌蹄》、靳辅《治河书》、张伯行《居济一得》等摘录尤多。几乎囊括了当时所能见的文献图籍。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谈水道者,观此一篇,宏纲巨目,亦见其大凡矣。”杨寿楣评价说:“凡讲求水政者、莫不奉为圭臬”。书成于雍正三年(1725)。该书的体例多为后来所沿用。道光十一年(1831),黎世序、张井、潘锡恩编有《续行水金鉴》,所收资料从雍正初年至嘉庆末年(1820)。共156卷,附卷首1卷。1936年武同举等应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水利处邀请编有《再续行水金鉴》,昕收资料从道光初年至宣统末年(1911),共200卷。二书体裁、范围均与《行水金鉴》大体相同,取材主要为《清实录》、《东华录》、《会典》、《谕折汇存》、以及各种档案、章奏、专著、方志等。三书首尾衔接,系统地汇总了中国古代各主要河流的文献资料。1955年南京水利实验处编辑出版有《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分类索引》,除编制索引外,并作有校勘,便于查找,可参考。 查看详情>>

海塘录 [ 翟均廉 ]

水利志。清翟均廉撰。二十六卷,首二卷。均廉字春沚,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学识渊博,长于地理。著有《周易章句证异》等。由于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颇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屡诏谕沿海地方官修筑海塘,作者因此而撰此书,约成于乾隆四十年(1775),正文记事却止于乾隆二十九年。二十八万余字。卷首收录诏谕及御制诗文碑刻正文分图说、疆域、建筑、名胜、古迹、祠祀、 奏议、艺文、杂志等九门。其中名胜、古迹、祠祀各占二卷,共载庙山、太湖山、凤凰山、月、赭山、六和塔、镇海塔、灵石、 潮王庙、石湖、长安坝等数以百计,可供开发海宁、杭州一带旅游事业参考。艺文志占八卷,记名人著述甚多。杂志专收论述潮汐成因及其历代危害沿海居民史事,颇有参考价值。卷一至卷三载有海塘、江塘、引河、土备塘、柴塘等十一图和有关修筑海堤施工采用的大石塘底桩式、十八层砌式、土戗、条石坦水、草盘头、切沙、尖山石坝、木杠、竹络等图样,并附详尽图说,颇有参考价值。征引正史纪志、《玉海》、《临安志》、《四朝闻见录》、《明实录》诸书,订误唐开元间旧志所载海塘长度。引《泊宅编》载宋制有铁符镇海事,不见其他史志。辑录侧重海宁、杭州,未及海塘全局,间有失误,尚有与海塘无关的文献。却仍不失为海塘工程史上重要著作。书成后不曾刊行,乾隆四十六年收入《四库全书》时,略有增补,并冠提要一篇,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影印本, 《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北河纪 [ 谢肇淛 ]

明谢肇淛撰。 是书乃肇淛为工部郎中视河张秋时所作。 8卷。 首列河道诸图, 次分河程、 河渠、 河工、 河防、 河臣、 河政、 河议八记,详叙北河原委, 及历代治河利弊, 资料丰富, 条序分明, 颇为后人撰此类书籍所取法。 又别有 《北河纪略》 4卷, 记叙北河流域内之山川古迹及古今题咏之属。 查看详情>>

鉴湖说 [ 王十朋 ]

东坡先生尝谓杭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目某亦谓越之有鉴湖如人之有肠胃目翳则不可以视肠胃秘则不可以生二湖之在东南皆不可以不治而鉴湖之利害为尤重昔东汉太守马臻之开是湖也在会稽山阴二县界中周回三百五十余里溉田九千余顷湖髙田丈余田又髙海丈余水少则泄湖归田水多则泄田归海故会稽山阴无荒废之田无水旱之患者以此自汉永和以来更六朝之有江东西晋隋唐之有天下与夫五代钱氏之为国有而治之莫敢废也 查看详情>>

筹河篇 [ 魏源 ]

我生以来,河十数决。岂河难治?抑治河之拙?抑食河之餐?作筹河篇。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