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实录]。李棩(1641年—1674年),即朝鲜显宗(조선 현종),字景直,朝鲜王朝第18任君主(1659年—1674年在位)。李棩生于清朝盛京(今中国沈阳),是朝鲜孝宗李淏与仁宣王后张氏的嫡长子。在朝鲜仁祖立孝宗为王世子后,李棩成为王世孙,孝宗即位后,立李棩为王世子。顺治十六年(1659年)继承王位。任内党争渐起,围绕慈懿大王大妃赵氏(庄烈王后)为孝宗和仁宣王后服丧的问题,先后发生了“己亥礼讼”和“甲寅礼讼”,其最终结果是南人党取代西人党执掌政权。康熙十三年(1674年)去世,享年三十四岁。死后庙号显宗,谥号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清朝赐谥“庄恪”),葬于崇陵。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孝宗实录]。李淏(1619年—1659年),即朝鲜孝宗(조선 효종),字静渊,号竹梧,朝鲜王朝第17任君主(1649年—1659年在位)。李淏是朝鲜仁祖李倧次子,母为仁烈王后韩氏。早年受封凤林大君,丙子胡乱期间在江华岛被清军俘虏,后与其兄昭显世子等被押赴清朝为质。顺治二年(1645年)回国,适逢昭显世子病故,仁祖遂立李淏为王世子。顺治六年(1649年)继位,任内酝酿“北伐论”,大规模扩充财政与军备。同时应清朝要求,两次出兵黑龙江,配合清军击退俄国侵略者,史称“罗禅征伐”。顺治十六年(1659年)去世,享年四十一岁,庙号孝宗,谥号宣文章武神圣显仁明义正德大王(清朝赐谥“忠宣”),葬于宁陵。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李倧(1595年—1649年),即朝鲜仁祖(조선 인조),朝鲜王朝第16任君主(1623年—1649年在位)。字和伯,号松窗,乳名天胤。本贯全州,生于海州,是朝鲜宣祖李昖之孙,定远君(朝鲜元宗)李琈之子,光海君李珲之侄。李倧初封绫阳君,光海君时期,其家族被光海君视为王位威胁,屡遭迫害。天启三年(1623年)李倧与西人党金瑬、李贵等人发动宫廷政变(仁祖反正),推翻伯父光海君,继承王位。天启五年(1625年)获明朝册封为朝鲜国王。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不断,内部从李适之乱开始,各种叛乱或阴谋层出不穷;外部则处于明亡清兴的东亚剧变期,朝鲜遭遇后金(清)的威胁与侵略,先后经历了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两次蹂躏,李倧被迫在崇祯十年(1637年)向清朝皇帝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并接受清朝册封为朝鲜国王,使朝鲜的宗主国从明朝变成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李倧薨逝,庙号仁祖(初定为烈祖),谥号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清朝赐谥庄穆,朝鲜内部不使用),葬于长陵。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孝宗8年(1657)时,修正了光海君时期所编纂的《宣祖实录》,然后编纂成《宣祖修正实录》。光海君时期,由东人分裂出来的北人执掌大权,《宣祖实录》为这一时期所编纂。《宣祖实录》的编纂始于光海君元年(1609)7月,完成于光海君8年(1616)11月。最初参与编纂的人士以总裁官李恒福为首,还包括李好闵、申钦、柳根、李尔瞻、李廷龟、李尚毅、尹昉、朴承宗、李睟光等。不过,光海君5年,随着癸丑祸狱(仁穆大妃被废位)的发生,政治上出现了变动,编纂改由奇自献、李尔瞻、朴健等北人主导完成。《〈宣祖大王〉实录修正厅仪轨》(孝宗8年,1657) 然而,对于罢黜光海君后执掌王权的仁祖及西人来说,全部接受《宣祖实录》有些困难。特别是仁穆大妃是因光海君而被废位,并成为庶人的。因此和其相关的记录更是难以接受。所以,从西人执政的仁祖初期起,便展开了对《宣祖实录》的修正作业,不过,该修正作业并没有完成。因为以李适之乱为首,丁卯胡乱、丙子胡乱等事件接连发生,导致修正作业被迫中断。而且,主导修正作业的李植身亡,这也给修正作业造成了影响。修正作业到了孝宗时期才最终完成。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实录]。李昖(1552年—1608年),即朝鲜宣祖(조선 선조),朝鲜王朝第十四代君主(1567年—1608年在位)。他是朝鲜中宗李怿之孙,德兴大院君李岹第三子,朝鲜明宗李峘之侄。李昖初名钧,早年受封河城君。隆庆元年(1567年),朝鲜明宗无嗣而薨,他以明宗嗣子身份入继王统,并更名为“昖”。在位期间,士林势力全面主导政局,但不久后就分化为东人、西人、南人、北人等朋党,展开激烈的党争。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壬辰倭乱爆发,李昖逃亡鸭绿江边的义州,向宗主国明朝求救,在明朝支援下,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驱逐日军,结束战争。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李昖薨逝,享年五十七岁,庙号宣宗(光海君李珲在位时升格为宣祖),谥号显文毅武圣睿达孝大王,明朝赐谥昭敬,葬于穆陵。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明宗实录]李峘(1534年—1567年),即朝鲜明宗(조선 명종),朝鲜王朝第十三任君主(1545年—1567年在位),字对阳,朝鲜中宗李怿次子,朝鲜仁宗李峼异母弟,母为文定王后尹氏。李峘初封庆原大君,朝鲜仁宗无嗣而薨后继承王位,文定王后垂帘听政。继位不久后发生乙巳士祸,以尹元衡为首的小尹派肃清以尹任为首的大尹派,掌控朝政。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亲政,后起用李梁以分尹元衡之权。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文定王后去世后,外戚专权的时代落下帷幕。隆庆元年(1567年),李峘薨逝,享年三十四岁。死后庙号明宗,谥号献毅昭文光肃敬孝大王,明朝赐谥恭宪,葬于康陵。由于其独子顺怀世子李暊早卒,故传位于其侄河城君李钧,即朝鲜宣祖李昖。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仁宗实录]。李峼(1515年—1545年),即朝鲜仁宗(조선 인종),朝鲜王朝第十二任君主(1544年—1545年在位)。幼名亿命,字天胤,是朝鲜中宗李怿之嫡长子,生母为章敬王后尹氏。章敬王后在他出生后不久因血崩病逝,因此他一直都由文定王后尹氏扶养。正德十五年(1520年)被册封为王世子。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一月二十日即位于昌庆宫明政殿,次年七月一日升遐,在位仅七个月有余,是朝鲜国王中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因未生下子嗣,故由同父异母弟弟李峘即位,即第十三任国王明宗。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中宗实录]。李怿(1488年—1544年),即朝鲜中宗(조선 중종),朝鲜王朝第十一代君主(1506年—1544年在位)。字乐天,是朝鲜成宗李娎嫡次子,燕山君李㦕异母弟,母为贞显王后尹氏。李怿出生于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初五日,弘治七年(1494年)受封“晋城大君”。正德元年(1506年),朴元宗、成希颜、柳顺汀等官员发动政变,废黜李㦕,迎立李怿,是为中宗反正。李怿在位期间,朝廷内部勋旧与士林的冲突达到极点,李怿起初欲重用赵光祖为首的士林派,但最终还是与勋旧派站在一起,导致己卯士祸的发生,士林派被逐出朝廷。李怿为人优柔寡断,先后受制于朴元宗、南衮、沈贞、金安老等权臣,经历废妻(废黜端敬王后)、杀兄(赐死甄城君)、杀子(赐死福城君)的变故。晚年又因王位继承问题而陷入大尹(尹任为首)、小尹(尹元衡为首)两派外戚集团的斗争之中。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李怿薨逝,享年五十七岁,庙号中宗,谥号徽文昭武钦仁诚孝大王,明朝赐谥恭僖,葬于靖陵。世子李峼继位,是为仁宗。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燕山君日记],鲁山君、燕山君、光海君王位被废黜,因此不称实录,称“日记”李㦕(1476年11月23日—1506年11月20日),朝鲜王朝第10代君主(1495年—1506年在位),是朝鲜成宗李娎的嫡长子,朝鲜中宗李怿的异母兄,生母为废妃尹氏(齐献王后)。李㦕乳名无作金,幼年时母亲被废黜并遭赐死,因此他从小被贞显王后抚养。他在八岁时被立为王世子,十九岁继承王位。在位期间,他追求绝对王权,先后发动两次“士祸”(戊午士祸、甲子士祸),屠戮朝臣,士林和勋旧两派都被打压。到了在位后期,他愈发荒淫无道,其暴政导致人心尽失。正德元年(1506年)九月一日,朴元宗、成希颜、柳顺汀等大臣发动政变,废黜李㦕,拥立其异母弟晋城大君李怿即位,是为中宗,史称中宗反正。李㦕之子皆被赐死,他本人也被废为燕山君,流放乔桐岛,两个月后病死,时年三十一岁。李㦕在朝鲜半岛历史上以暴君著称,他是朝鲜王朝继鲁山君(朝鲜端宗)之后第二位废主,死后无庙号、谥号、陵号,后世一般以他被废后的封号“燕山君”(연산군)来称呼。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李娎(1457年—1495年),即朝鲜成宗(조선 성종),朝鲜王朝的第九代君主(1469年—1495年在位),朝鲜世祖李瑈之孙,朝鲜德宗(懿敬世子)李暲之子,朝鲜睿宗李晄之侄,母为昭惠王后韩氏。李娎生于天顺元年七月三十日(1457年8月19日),出生一个多月后,父亲懿敬世子过世,世子之位由叔父李晄承袭,李娎则被封为者山君。成化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469年12月31日),睿宗薨,因其长子早夭,次子年幼,李娎奉祖母贞熹王后之命,于当天即位于景福宫勤政门。起初由贞熹王后垂帘听政,成化十二年(1476年)亲政,在位期间颁行《经国大典》,大举起用士林势力,扩建了弘文馆,完善了司宪府、司谏院和弘文馆的“言论三司”制度,编修或刊行《国朝五礼仪》《东文选》《东国通鉴》《东国舆地胜览》等书籍,重视文治,崇儒抑佛,对外则两次越境征伐女真。在他的统治下,朝鲜国泰民安,因此他被誉为“太平圣君”。 弘治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495年1月20日),李娎薨于昌德宫大造殿,享年三十八岁。庙号成宗,谥号仁文宪武钦圣恭孝大王,明朝赐谥康靖,葬于宣陵。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