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高宗实录]。李熙(1852年—1919年),即朝鲜高宗(조선 고종),朝鲜王朝第26代国王、大韩帝国开国皇帝(1864年—1907年在位)。初名载晃,字明夫,乳名命福;即位后改名为“熙”(正写为“㷩”),字圣临,号珠渊、诚轩。是朝鲜仁祖李倧的九世孙、兴宣大院君李昰应的嫡次子。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李熙出生于汉城贞善坊,同治二年十二月(1864年1月),朝鲜哲宗李昪无嗣而薨,在神贞王后赵氏的指定下,他以王室旁支身份入承翼宗大王(孝明世子)大统,并被宗主国清朝册封为朝鲜国王。甲午中日战争后,朝鲜摆脱清朝属国的地位,成为名义上独立自主的国家,因此他于开国五百三年十二月(1895年1月)称“大君主”,十一月建年号“建阳”。建阳二年(1897年)改元“光武”,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韩帝国”。光武十一年(1907年)因海牙密使事件得罪日本而被迫退位,称“太皇帝”。隆熙四年(1910年)日韩合并后被封为德寿宫李太王。大正八年(1919年)1月21日病逝(一说被日本人毒死),成为“三一运动”的导火索。死后庙号高宗,谥号文宪武章仁翼贞孝太皇帝,葬于洪陵。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哲宗实录]。李昪(1831年—1864年),即朝鲜哲宗(조선 철종),朝鲜王朝第25代君主(1849年—1864年在位)。字道升,号大勇斋,曾用名李元范,是朝鲜英祖李昑的玄孙,全溪大院君李㼅之子。李昪早年流落江华岛,生活落魄。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朝鲜宪宗去世后,在纯元王后金氏的指定下,以王室旁支身份入嗣朝鲜纯祖大统,继承王位。在位期间,安东金氏专权,国政昏暗,虽然没有出现大动荡的局面,但朝鲜内外部的危机在他在位时急速积聚,整个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同治二年十二月初八日(1864年1月16日)去世。时年33岁。庙号哲宗,谥号文显武成献仁英孝大王(清朝赐谥“忠敬”),葬于睿陵。他没有子嗣,由另一王族旁支李熙继承王位,是为朝鲜高宗。大韩帝国建立后朝鲜纯宗追尊李昪为哲宗章皇帝。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宪宗实录]。李烉(1827年-1849年),即朝鲜宪宗(조선 헌종),朝鲜王朝第24代君主(1834年—1849年在位)。字文应,号元轩,是朝鲜纯祖李玜之孙、朝鲜文祖(孝明世子)李旲之子,母为神贞翼皇后赵氏(神贞王后)。李烉在八岁时以王世孙身份继位,祖母纯元王后金氏垂帘听政,安东金氏、丰壤赵氏相继弄权,二十三岁英年早逝,庙号宪宗,谥号经文纬武明仁哲孝大王,葬于景陵。清朝赐谥“庄肃”。纯宗隆熙二年(1908年),追尊为宪宗成皇帝。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纯祖实录]。李玜(1790年—1834年),即朝鲜纯祖(조선 순조),字公宝,号纯斋,朝鲜王朝第23任君主(1800年—1834年在位)。朝鲜正祖李祘次子,生母为绥嫔朴氏。李玜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六月出生在汉城昌庆宫,于嘉庆五年(1800年)被册封为王世子,同年即位,由英祖贞纯王后金氏垂帘听政,嘉庆六年(1801年)发生镇压天主教的辛酉邪狱,嘉庆九年(1804年)亲政,翌年贞纯王后去世,李玜的丈人金祖淳逐渐掌握实权,开启了安东金氏近60年的势道政治时期。任内释放所有公奴婢,并扩大“庶孽通清”的范围,松动庶孽禁锢法,但朝鲜王朝的国势不可避免地再次走向衰落,并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爆发洪景来起义。道光二年(1827年)命世子李旲代理听政,三年后李旲去世。李玜也在道光九年(1834年)薨逝,享年四十五岁,世孙李烉嗣位,是为宪宗。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英祖实录]。李祘(1752年—1800年),即朝鲜正祖(조선 정조),朝鲜王朝第22任君主(1776年—1800年在位)。字亨运,号弘斋、万川明月主人翁,朝鲜英祖李昑之孙、思悼世子(后追尊庄祖)李愃之子。生母是惠庆宫洪氏(后追尊献敬王后)。李祘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被立为王世孙,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父亲李愃死亡(壬午祸变)后被过继给已故的伯父孝章世子李緈为嗣。乾隆四十年(1775年)代理听政,翌年继承王位,随即铲除反对派洪麟汉、郑厚谦等,颁布《明义录》,阐明自己的正统性。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罢黜权臣洪国荣,巩固了王权。任内朝廷分为“时派”和“僻派”,但李祘始终能驾驭朋党,稳固地掌握权力。李祘任内多有建树,他设立奎章阁,营建水原华城,创设壮勇营,实行通共政策,废止除六矣廛以外所有商店的禁乱廛权,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开始正视清朝,并吸收清朝文化。同时,他也是一位学者型君主,留下《弘斋全书》184卷,其作品数量居朝鲜半岛历代君主之冠。他执政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空前繁荣,与其祖父英祖统治时期合称“英正时代”,被认为是朝鲜王朝的中兴时期。 嘉庆五年(1800年),李祘薨逝,享年四十九岁。死后庙号正宗,谥号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清朝赐谥恭宣),葬于健陵。大韩帝国建立后,朝鲜高宗追尊李祘为帝,庙号正祖,谥号敬天明道洪德显谟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宣皇帝。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景宗修正实录]。《景宗实录》经历了5年多的岁月,于英祖8年(1732)时编纂完毕。正祖初期,在编纂《英祖实录》的过程中,发现了《景宗实录》里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展开了修正作业。在位不过4年的《景宗实录》的编纂之所以拖了这么久,其原因在于英祖初期发生了戊申之乱(李麟佐之乱)等复杂的政治动乱。正因为《景宗实录》是在英祖初期复杂的政局之下编纂而成的,所以,正祖初期在编纂《英宗实录》时,《景宗实录》的问题开始暴露,最成问题的就是对景宗即位初期的所谓“辛壬狱事”(或“辛壬士祸”)所作的叙述。该事件指的是景宗即位后,少论派掌握政权。之前,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等老论四大臣曾促使延礽君(日后的英祖)被册封为世弟并代理听政。对此,少论派心怀不满,从而诬告并肃清老论四大臣。日后,英祖当上国王,就这一事件,站在老论派一边,制定了明确的评判基准。而关于英祖所下的这一处分,《景宗实录》中的记载却没有将其如实地反映出来。因此,正祖初期对“辛壬士祸”的记述部分进行了修正,之后印刷出来的便是《景宗大王修正实录》(5卷),该书同《英祖实录》一起共印刷了5件,分别收藏在春秋馆和地方的四大史库里。负责编纂《英祖实录》的黄景源、蔡龙臣、赵、李命植等人参与了《景宗大王修正实录》的编纂。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景宗实录]。李昀(1688年—1724年),即朝鲜景宗(조선 경종),朝鲜王朝的第20任君主(1720年—1724年在位)。字辉瑞,是朝鲜肃宗李焞长子,生母为禧嫔张氏。李昀自幼生长于朋党之争的漩涡中,在其过程中遭遇生母被赐死的人伦惨变,因而遭到沉重打击,身体孱弱,行为怪异,即位后无法处理国政,膝下也没有一儿半女。老论派和少论派之间的矛盾在他统治期间加剧,少论以维护李昀的名义而掀起“辛壬狱事(辛壬士祸)”,对老论展开大清洗,从而取代老论掌权。但李昀在位仅四年即薨逝,由其弟李昑嗣位,少论专权的局面随之逐渐瓦解。李昀死后庙号景宗,谥号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清朝赐谥“恪恭” ),葬于懿陵。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补阙正误]。前任国王升遐以后,新任国王通常要纂修有关前一王朝的实录。按照这一惯例,景宗元年(1721)4月,设置了实录纂修厅,开始了肃宗实录的纂修作业。首先,到了景宗3年(1723)2月,完成了对春秋馆《时政记》这一基本史料的删节作业。随后,以删节的《时政记》和《承政院日记》等资料为基础,开始进行实录原稿的纂修作业。该项作业在景宗时期没能完成,到了下任国王——英祖3年(1727)2月才得以完成,纂修一共用了4年的时间。即刻被送到校书馆,开始进行活字印刷,同年11月印刷结束。然而,实录是以老论派为中心而编纂的,对此,少论派有所不满,不得已只好又编纂《补阙正误》。这样,追加了《补阙正误》之后,到了次年,即英祖4年(1728)3月,实录总算最终完成。对于在实录中追加《补阙正误》,这次是唯一的一次。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李焞(1661年—1720年),即朝鲜肃宗(조선 숙종),朝鲜王朝第19任君主(1674年—1720年在位)。幼名龙祥,字明普,是朝鲜显宗李棩与明圣王后金氏的独子。李焞于康熙六年(1667年)被立为王世子。康熙十三年(1674年)继承王位。任内西人党和南人党之间的朋党之争达到高潮,加之仁显王后与张禧嫔的后宫斗争,导致朝廷先后发生了三次被称为“换局”的大规模人事更迭(庚申换局、己巳换局、甲戌换局)。在社会经济上,进一步推广大同法,展开对良役制度的改革,发行金属货币常平通宝。在思想文化上,儒学书院盛行,并通过建立大报坛来强化“尊周思明”的意识形态。在对外关系上,与清朝、日本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友好关系,但与两国都发生了边界人员纠纷。为此朝鲜与清朝勘测边界,立长白山定界碑,同时加强了对郁陵岛的管辖。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焞薨逝,享年六十岁。庙号肃宗,谥号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清朝赐谥“僖顺”),葬于明陵。世子李昀继位,是为景宗。 查看详情>>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显宗改修实录]。如前所述,开始于肃宗即位之年,而结束于肃宗3年(1677)9月的《显宗实录》是由南人所编纂的,所以,它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出南人的立场。不过,到了肃宗6年(1680),许积等南人受庚申换局这一逆谋事件的牵连而被挤出了政坛之外。西人掌控政权后,立刻于同年7月开始,进行《显宗实录》的重新改修作业,该作业于肃宗9年(1683)3月结束。领议政金寿恒等西人主张,之前的《显宗实录》为担任总裁的南人许积所领导编纂的,内容上有失公正。有的大臣甚至极力进谏说,该实录为奸臣们盗用史笔编纂而成的。不过,最重要的意见分歧还在于对显宗时期礼讼的解释上,这也是两党派之间的殊死之争。实录的改修作业中途曾因遇到仁敬王后的国丧而暂时中断。最后,历经了3年的岁月,于肃宗9年(1683)时终于得以完成。总之,继《宣祖实录》的修改之后,《显宗实录》是第二次被修改。实录的修改主要源于党派之间政策上的差异,所以,很难判定谁是谁非。可以说修改后的实录与原来的实录都具有其特定的价值,同时参考二者是很有必要的。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