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论。清吴瑭撰。二卷。瑭有《温病条辨》已著录。是书系为医流俗之弊并补《温病条辨》一书所不及而撰。成书于道光十一年(1831),展转传抄,,至一九一九年刊行。载论凡七十六则,约万余言。其中医非上智不能、以明理为要、博而不精、多读无用等论,论述医德、医术及医者之弊病;中风、痿痹、午后发热、虚劳、吐血等论,论述内科杂病诊治;无论三阴皆以胃气为要、治内伤须辨明阴阳三焦论、看病须察兼证等论,论述治疗原则与方法;肝郁用逍遥散、柴胡治痨病等,论述药物性能与治疗法则。结合个人经验心得,论述理论与临床实践中的部分重要问题。阐发经旨,批评偏弊,观点鲜明,可供研究吴氏学术思想参考。后经曹炳章重编,分为二卷,归类为学医总论、病理各论、证治要论、用药统论,并有所增补。有一九一五年、一九五一年绍兴育新书局石印本。 查看详情>>
中西医汇通的综合性医著。三十卷。近人张锡纯撰。刊行于民国七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18—1934年)间,先后共七期七册。张锡纯,字寿甫。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卒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河北盐山人。近代著名医家。张氏幼时读经,喜天文数学,青年时遵父遗命专研医理,对《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有精深研讨,曾先后在奉天创办立达医院、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中年以后自学西医,试图以西医之长补中医之不足,《医学衷中参西录》即是其学求思想之代表作。本书内容包括医方、药物、医论、医话、医案五部分,总计约八十万字。其中医方部分,主要介绍治疗阴虚劳热、阳虚、大气下陷、喘息、痰饮、肺病、吐衄、心痛、癫狂、痫风、小儿风证、内外中风、肢体痿废、膈食、呕吐、霍乱、泄泻、痢、燥结、消渴、癃闭、淋浊、伤寒、温病、瘟疫、瘟疹、疟疾、气血郁滞肢体疼痛、女科、眼科、咽喉、牙疳、疮科等等病证之方剂,计一百七十六首,一方一论,颇有实用价值;药物部分,则撰有石膏解、人参解等七十九种药物的临证应用心得,一药一论,亦颇有见地;医论部分,则刊载医学论文九十篇,所论病证治疗心得,匠心独具,颇具效验;医话部分,则收录临证随笔及问题解答计四十四则;医案部分,则包括虚劳喘嗽、气病、血病、脑充血、肠胃病、头部病、肢体疼痛、肿胀、黄疸、痢疾、大小便病,不寐、痫痉癫狂、伤寒、温病、疟疾、霍乱、妇女病等十八门一百三十七个病例,且病案记录较为完整,辨证准确,处方用药精当,法度严谨,颇有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一卷。清高世栻撰。高氏认为 “经论之道,遂失其传,舛谬纷纭”,故为其弟子“讲学论道”,使学者“知医之传有其真”。此书即高氏教授门人之言,由其弟子王嘉嗣等据其讲稿整理而成。全书约四万字,共三十四篇。论述阴阳气血、脏腑经络、五运六气、生理、病理、六淫外感、七情内伤、诊断、治疗以及用药,简括 《素》、《灵》要义,以探其原理。又论诸证,皆抉其受病之由,指其误治之弊,以求正法之准。其中 “用药”、“辨药”二 篇,本于 《本草崇原》之说,剖析论辨,指正前人之失。强调治病求本,灵活施治,反对拘泥成方。卷末高氏自述中称:早年习医不得要领,误人自误。后与张志聪参究《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经》、《素》、《灵》诸书,始窥门径,认为医理如剥蕉心,剥至无可剥; 方为至理。此书虽卷帙不多,却颇有实用价值。姚运圣曰:“意宗前哲,而言其所未言;说本先民,而发其所未发。辨之乎疑似,而无毫厘千里之差,晰之乎微茫,而有一举百当之妙。”有医林指月本,1939年上海千顷堂书局铅印本。 查看详情>>
中医综合类著作。全书40卷。明楼英编撰。成书于1389年,刊于1565年。英字全善,号全斋,浙江萧山人。精于医,深研《内经》、《难经》,重视阴阳五行学说,作者积数十年医学经验,博采群书,汇各家之长,以阴阳脏腑为纲,纲下设目,创人体脏腑分类法,著成了这部明代较大型的类书。卷一至卷九为阴阳脏腑部,分述诊法、治法、寒热、劳瘵、久疟等诸症症治;卷十至卷二十九论述了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五官等各脏腑病症及症治;卷三十至三十三为伤寒部;卷三十四至三十九为妇人、小儿部;卷四十为运气部。书中并附运气占候一篇。全书以论述临床诊病为重点,每病下均引录历代有关记述及治法。本书重视阴阳五行学说,善于燮理阴阳,调和脏腑;广泛阐发《内经》及历代医学理论,采集资料丰富,大量收载了明以前医药文献的珍贵资料,分类纲举目张,一目了然。现存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刻本、明刻本、1937年上海世界书局铅印本和198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等版本。 查看详情>>
九十卷。清吴谦等编。吴谦,乾隆年间曾任太医院判,乾隆四年奉敕与刘裕铎主编此书。吴氏认为古医书有法无方,唯《伤寒论》、《金匮要略》始有法有方,而诸注又随文附义,难以传信,便自为删定,书成八九,乃奉敕,便就未成之书加以增续,编成此书。又名《医宗金鉴》。此书为丛书,共十五种,九十卷,约八十二万字。包括《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删补名医方论》八卷,《四诊心法要诀》一卷,《运气要诀》 一卷,《伤寒心法要诀》三卷,《杂病心法要诀》五卷,《妇科心法要诀》六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六卷,《痘疹心法要诀》六卷,《种痘心法要旨》一卷,《外科心法要诀》十六卷,《眼科心法要诀》二卷,《刺灸心法要诀》八卷,《正骨心法要旨》四卷。内容涉及医学理论、诊断、各科经治、方剂、针灸与运气等诸多方面。其中 《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为吴氏自己所作。吴氏订正二书是因医书自从《素问》、《八十一难经》有论无方,有论有方者始自张机 《伤寒论》,然 《伤寒论》为诸医所乱,《金匮要略》注者罕有发明,其说不详,故订正二书,纠讹补漏,以标证治之正轨。《删补名医方论》是针对古辑医方者往往只题某丸、某散治某病,不知病状相似者往往病之不同,古人论消息、君臣佐使有其宜,攻补缓急有其序,或以相辅为用,或以相制为功,或以相反相激、巧投而取效,必明制方之意,而后才能详审病源,以进退加减,故方论并载。《四诊心法要诀》为取宋崔嘉颜《脉诀》,参以 《内经》而成,阐论虚实表里之要。《运气要诀》为阐述《素问》五运六气之理。认为运气虽不可拘泥,亦不可偏废。《正骨心法要诀》认为古虽有此术,而专门论述之书甚少,唯有薛己《正骨类要》,此书补其遗。其余诸科心法要诀为详尽论述杂证之变。全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论述扼要,选方精粹,有图有说,多为七言歌诀,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曾用作太医院教科书。是切于实用的大型医学丛书,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流传极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根据古义,而能得其变通,参酌时宜,而必求其征验。寒热不执成见,攻补无所偏施。”有乾隆七年武英殿初刊本、《四库全书》本、光绪二年江西书局刊本、1954年锦章书局铅印本。 查看详情>>
综合类医书。王肯堂撰。本书选载王氏有关各科病症主治四十三篇医论,皆系其平素读书心得,随笔记录之得意力作。其论说诸证,发明病机,辨白证治,或宗溯经旨,阐微析奥,或斟酌各家,剖判得失,并记述己验,以为临证指归。书中征引晋唐宋元以来医家名言二十余家。据书首殷仲春序及卷中“己卯秋(明万历七年)始晤缪仲淳于白下”等记述,其成书约在明万历中(1602--1613)。书成未刊,清顾金寿谓其于道光庚辰道光纪年始于辛巳,似为嘉庆庚辰之讹,即1820年,从王九峰处录得副本,再加评订,题名《重订灵兰要览》刊刻。然流传颇鲜,迨1923年裘吉生辑刊《三三医书》,始得广传。 查看详情>>
一百二十卷,明王肯堂撰。肯堂有《尚书要旨》,已著录。是编据肯堂自序,称先撰《证治准绳》八册,专论杂证,分十三门,附以类方八册,皆成於丁酉、戊戌间。其书采摭繁富,而参验脉证,辨别异同,条理分明,具有端委,故博而不杂,详而有要,於寒温攻补无所偏主。视缪希雍之馀派,虚实不问,但谈石膏之功,张介宾之末流诊候未施,先定人参之见者,亦为能得其平。其诸伤门内附载传尸劳诸虫之形,虽似涉乎语怪,然观北齐徐之才以死人枕疗鬼疰,则专门授受,当有所传,未可概疑以荒诞也。其《伤寒准绳》八册,《疡医准绳》六册,则成於甲辰。《幼科准绳》九册,《女科准绳》五册,则成於丁未。皆以补前书所未备,故仍以《证治准绳》为总名。惟其方皆附各证之下,与杂证体例稍殊耳。史称肯堂好读书,尤精於医,所著《证治准绳》,该博精详,世竞传之。其所著《郁冈斋笔麈》,论方药者十之三四,盖於兹一艺用力至深,宜其为医家圭臬矣。 查看详情>>
《张氏医通》系综合性医书。16卷。清·张璐撰于1695年(康熙34年)。本书前12卷论病,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兼及五官、疮疡、妇人、婴儿各科;后四卷载方。其论病部分,自中风至婴儿共分16门,每门又各分子目,其证类次第,悉如王肯堂的《证治准绳》,而选辑较为精审。每病先列《内经》、《金匮要略》之论述,次引后世诸家之说,最后附以治例。所引诸家有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赵献可、薛己、张介宾、缪仲淳、喻嘉言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个人所发议论,大抵不外折衷或综合上述诸位医家的观点,很少新的创见。其医学思想,似与薛己、张介宾等相近,并阐发了“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经验。后四卷论方,共分94门,门下未分子目。本书由于引录诸家之说较详备,理论联系实际较密切,选方实用,故颇为读者所欢迎,流传较广。建国后锦章书局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先后出版排印本。 查看详情>>
综合类著作。清汪文绮撰。二卷。文绮有《脉学注释会参证治》已著录。作者认为古今运气不齐,方隅各异,禀赋悬殊,嗜好有别,不可拘泥古书。乃酌古准今,凡外感、内伤,详辨寒热、虚实、真假,成书于乾隆十九年(1754),初刊于乾隆二十年。卷上首载魂魄论、审虚实、知生死三篇,次及中风、偏中、眩运、燥症、湿症、头痛、暑症、喘症、咳嗽、吐血、肺痈、肺痿、疟症、痢症、变症、膈症、盗汗诸证治,后列“脉间止变喘满症论”篇。卷下首载疫症、黄疸、消渴、不寐、胃脘痛、肿胀、胁痛、痹症、痿症、疮闭、肿腮、口角流涎、鼻渊、失荣、吐蚘、吐屎、鼓胀等杂证,次为妇人杂症落三月胎论、子痫及产后泄泻、血晕、发热、腹痛、呕吐、不寐、大便不通、变痉、瘀血流注经络。后有辨胸胁痛后临经变症及阴吹二篇。计总论三篇、内科三十七篇、妇科十四篇,凡五十四篇。文笔流畅,论理精要,辨证析因细致,并列有医方、医案。治法多以扶阳抑阴为主,与明名医张景岳之论颇为相合。实属作者积数十年究习古籍心得,临证体会经验总结,为内、妇科较好参考书。有乾隆二十年率川自余堂精刻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