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书

玉机微义 [ 徐彦纯 ]

五十卷。明徐用诚撰。刘纯续增。徐用诚名彦纯,字用诚,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学术上宗朱震亨,兼采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王海藏等诸家医说。精于医术,擅长本草,著有《本草发挥》等书。刘纯,字宗厚 (一作景厚),为当时名医,祖籍淮南,洪武中移居咸宁(今陕西西安一带)。著有《医经小学》、《伤寒治例》等书。此书徐氏原撰于洪武元年 (1368),题名 《医学折衷》,立论以 《内经》为宗,同时亦兼采张仲景、王叔和、巢元方诸家之论,尤参考金元医家刘河间、李东垣、朱震亨之说,并以朱氏之论为准。刘纯其后又增补若干病证,对原书中诸证亦有所附论,并改其名为 《玉机微义》,成书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卷一至卷七分列中风、痿证、伤风、痰饮、滞下、泄泻、疟七门。卷八至卷三十三分列咳嗽、热、火、暑、湿、燥、寒、疮疡、气、血、内伤、虚损、积聚、消渴、水气、脚气、诸疝、反胃、胀满、喉痹、淋秘、眼目、牙齿、腰疼、腹痛、心痛二十六门。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三分列头痛、头眩、咳逆、痞满、吐酸、痉、疠风、风痫、破伤风、损伤十门。卷四十四至卷五十分列斑疹、黄疸、霍乱、厥、痹、妇人、小儿七门。共五十门。其中卷一至卷七,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三为徐氏原撰内容,卷八至卷三十三,卷四十四至卷五十为刘氏增补内容。搜罗广泛,以内科杂病为主,亦涉及外、妇、儿、五官等诸科。论述精详,旁征博引,颇有学术价值。卷八至卷五十为刘氏续增内容,共三十三门,与徐氏同出一辙。为后人所重视。有明初刻本、正统四年(1439)姑苏陈有戒刊本、日本宽文四年(1664)刊本、《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医宗己任编 [ 杨云峰 ]

医学丛书。8卷。清·杨乘六辑,王汝谦补注。成书于1725年(雍正3年)。作者取“以天下为己任”之意,故以“己任”为书名。全书辑评清代医著四种,即高鼓峰《四明心法》(3卷)、《四明医案》(1卷)及吕用晦《东庄医案》(1卷)、董废翁《西塘感症》(3卷)。高氏等3位系浙江籍医家,学术渊源宗薛己、赵献可一派。《四明心法》叙诊法、脉义及方论、药论,悉从实践经验中归纳写成,理论较为简略。王琦所辑《医林指月》亦收入此书,改名为《医家心法》,由胡念庵评述。《四明医案》为高鼓峰所治疑难病证28例,颇多独到见解。王琦谓“鼓峰医术自是高手,四明人传其起痼扶衰,悬决生死日时多奇验”。案中有以麻黄、桂枝等止汗,以大黄、桃仁等止血。“时而攻人之所不敢攻,时而补人之所不敢补,洵非有胆者不能,尤非有识者未及也”(杨乘六评语)。其诊法尤精于脉,治法擅于养肝。《东庄医案》治法重于益气补水,几无案不用人参与地黄。《西塘感症》将时邪外感诸证,分本病、变病、兼病三篇阐述其辨证、处方的运用要则,条理清晰。治法以“治终照顾阴津”为根本,这对后世温热学家颇有启发,本书评注,亦多精当。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查看详情>>

医学正传 [ 虞抟 ]

一名《新编医学正传》。综合类著作。明虞抟(1438—1517)撰。八卷。抟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浙江义乌人。家世业医,幼曾习举子业,后继承家学,医术高超,撰有《方脉发蒙》、《苍生司命》等。虞氏为“使后学知所适从,而不蹈偏门以杀人”,故以《素问》、《难经》为理论根据,兼采历代医家之说,结合临床体会,于正德十五年(1515)撰成此书。共三十九万字。是书首列“医学或问”五十条对医学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辨析,以申明前人“言不尽意之义”。次分述各科常见病,以证分门,先论证,次脉法,次方治,所述诸证,皆采历代名家之语。伤寒宗仲景,内伤宗东垣,儿科多本钱仲阳,其余诸病悉宗丹溪。并附有家传方、个人验方、验案及心得体会。对咒禁、巫术,以运气推算病期、病证等均持批判态度,于理论研究及临床参考均有一定价值。有嘉靖刻本(题为《新编医学正传》,残卷),万历五年(1577)金陵三山书舍吴江重刊本,一九六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医学摘粹 [ 庆恕 ]

丛书。清庆恕撰。五种,八卷。恕字云阁,满族,辽宁抚顺人。少读儒书,后因母病为庸医所误,二十七岁弃儒学医。博览群书,对徐灵胎、陈修园、高士宗、张隐庵、黄元御等诸家著作深入研讨,云阁以四大经典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后世名著,补充其未备,结合临症经验,摘取古医籍经典与辨证施治有关精华部分,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汇成此书。包括《伤寒十六证类方》二卷,《伤寒证辨》一卷,《四诊要诀》一卷,《杂证要法》三卷,《本草类要》一卷。对诊治伤寒、杂病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二十三年 (1897)重刻本,一九八三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医学启源 [ 张元素 ]

综合类著作。金张元素撰。三卷。元素字洁古,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幼攻读四书五经,后弃科举,专心医学,与刘完素同时而年辈略晚,曾因治愈刘完素伤寒病而医名日著。其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中藏经》、《小儿药证直诀》、《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反对拘泥于古方,提出“古今医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学术见解。在脏腑辨证、制方遣药等方面有其独到见解。撰有《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等。继承其学者有张璧、李杲、王好古、罗天益诸家。张氏为教其弟子,以《内经》为理论根据,兼采各家学说,结合其临床体会撰成此书。约十余万字。初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上卷为天地六位脏象图、手足三阴三阳、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三才治法、三感之病、四因之病、五郁之病、六气主治要法、主治心法;中卷为《内经》主治备要、六气方治;下卷为用药备旨。据范声山《杂著》云:“张元素并无著书,所有《内经类编》、《难经注》、《医学启源》诸书,乃其弟子李明之承师说而笔之者。”光绪二十年重修《广平府志》称该书为金代医家李庆嗣撰。然兰泉张吉甫于卷首序曰称元素“暇日辑《素问》五运六气,《内经》治要,《本草》药性,名曰《医学启源》”。可证本书为张氏所著,并为其代表作。书中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证治以及对药性的认识和运用,发展了脏腑寒热虚实辨证说,并对药性气味、归经、补泻以及养胃气等理论方面均有所建树,对后世医学有一定影响。书中间杂迷信之语,为其不足。有元刻本,明正德刊本。 查看详情>>

医学实在易 [ 陈修园 ]

综合类著作。清陈念祖撰。八卷。念祖有《长沙方歌括》已著录。是书成于嘉庆十三年(1808)。卷一记脏腑易知、经络易知、四诊易知、运气易知。简述中医基础理论;卷二至卷四分述表、里、寒、热、虚、实诸证发生发展;卷五至卷七为表证、里证、伤寒各方;卷八为补遗并外备诸方。此书集《神农本草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千金》、《外台》、《圣济》、《活人》各书之精华,并元明诸家著作,用通俗易懂文字,阐释古奥艰深的中医理论,为后学启开升堂入室之门,故能长期广泛流传。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善成堂刊本,光绪三十四年校刊本,一九五九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医学见能 [ 唐宗海 ]

又称《医学一见能》。综合类著作。清唐宗海撰。四卷。宗海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已著录。简述临床各科证治,以冀读者“一见而能”,故名。成书于同治十二年 (1873) 。卷首论诊法,包括五脏、六腑、经络及四诊; 卷一按人体部位如头骨、两耳、眼目、唇口等论述证治; 卷二论杂病证治,包括寒热、呕吐、咳嗽、喘齁、失血等; 卷三论妇人调经、安胎、保产,小儿外证、内证,外科疮证、刀伤跌打诸证治; 卷四附录救急之法,包括中菌毒、中煤烟毒、跌压猝死、梦魇猝死、汤火伤、自缢死等证治,并载清胸涤毒饮、清凉解热浆等验方。书中以歌诀形式提示概括,易于习诵,论述简明,切于实用。为医学入门书。有光绪十六年 (1890) 唐氏家藏版本 (附于《血证论》后),光绪二十四年石印本,一九二四年成都博文堂刻本。 查看详情>>

医学集成 [ 刘仕廉 ]

综合类著作。清刘仕廉纂辑。四卷。仕廉字清臣,双流(今属四川)人。采集诸家学说整理而成,刊于同治十二年(1873)。卷一为医学总论,论及阴阳、脏腑、诊法等中医基本理论问题; 卷二至卷三,介绍伤寒、温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疡诸证; 卷四为医案、十四经脉图、经穴歌等,并附程钟龄医门八法。有同治十二年原刊本,光绪十二年 (1886)益元堂刊本,一九二一年双流刘氏刊行本(有图象),益新书局石印本,题名 《医学指南》。 查看详情>>

医学入门 [ 李梴 ]

医学门径书。9卷。明·李梴编纂。作者为便于初学医者,决意写一部易学而实用的医学论著。因此他“寓目古今方论,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分注之”,历经四年,书成于1575年(万历3年)。书分内外集,自谓“医能知此内外门户,而后可以设法治病,不致徇蒙执方,夭枉人命,故题之曰《医学入门》”。全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纂辑各家医书分类扩充,用歌赋形式为正文,以注文补充阐述。内容有医学略论、医家传略、经络、脏腑、诊法、针灸、本草、各科临证及急救方等,每类各有所宗。其中“历代名医姓氏”,载明代以前名医215人,具有医史价值。在诊法上除重视脉诊与望诊外,还强调了问诊的重要性,主张初学者必先学会问诊,列举了应询问的事项55项。本草二卷,按药性的寒凉温热及其效用,把九百余味药分为治风、治热、治湿、治燥、治寒、治疮、食治七门,每门又分几目,使众多的药味分类明晰,易懂易记。“习医规格”一节反映了作者的医学教育思想,论述了对习医者学习与医德修养上的要求,认为学医者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科知识,并忠诚于自己的职守,但同时也存在较明显的理学佛学的思想影响。此书简要实用,流传较广,不但国内有多种刊本,而且有日本、朝鲜刊本,据《大南会典》记载,该书也传入越南。故《医学入门》是古代在医学普及和对外交流方面卓有贡献的一部名著。 查看详情>>

医学发明 [ 李杲 ]

综合类著作。金李杲撰(一本误作元·朱震亨撰)。一卷。杲有 《脾胃论》 已著录。书分医论、方论两部分。包括膈咽不通并四时换气用药法、本草十剂、中风同堕坠论、呕咳气喘、饮食劳倦论、四时用药加减法等二十余篇有关内科杂病及用药法则的论说,载方七十五首。每篇均宗 《内经》 、《难经》之旨,阐发脏腑、经络、病机、治则、用药之奥秘,结合辨证,参以己见,充分反映了 “补土派”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很有启发和影响。原书九卷,现通行一卷本。一九五九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明抄善本补入原序四篇及九卷目次。在第一卷中补入自 “医学之源”起,至 “三焦病”止,共十论,以发挥《内经》 、《难经》之旨。有《济生拔萃》 本,一九五九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