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明王世懋撰。一卷。世懋有《窥天外乘》已著录。此编三十四则,为论诗专著。所论多为辨析诗之流变,以正时人作诗弊病。取例多选唐人诗作,推崇盛唐诗人,尤重杜甫。主张作诗“须真才实学,本性求情,且莫理论格调”。于作诗方法,讨论尤细,然亦多偏激,于王世贞、李梦阳、李攀龙等人极为推重,以为真能追配古人;但不满于“格调派”末流之失,主张“今之作者,但须真才实学,本性求情,且莫理论格调”。对具体作诗方法如用典等问题亦有讨论。有《学海类编》本、《历代诗话》本等。 查看详情>>
宋代诗文论著。3卷。周密著。原书已散佚,今世所传者,是清代乾隆年间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中辑出。《四库全书总目》以“其书体类说部,而所载实皆诗文评”,故列于集部诗文评类。上卷考证经史,评论文章,中卷为诗话,下卷为词话。此书评骘诗文,多出己见,颇为精当;所记旧闻轶事多为他书所无,有史料价值。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查看详情>>
宋代诗论著作。1卷。保暹著。保暹为宋初诗僧,《宋诗纪事补遗》卷96对其事迹有简要记载。本书内容重在立诗的格法,但首标诗的作用,开篇即讲:“夫诗之用,放则月满烟江,收则云空岳渎,而情忘道合,父子相存,明昧已分,君臣在位,感动鬼神,天机不测。是诗之大用也。”以“诀”名书,始于唐人杜正伦《文笔要决》。《处囊诀》之意,即指作诗妙诀。 查看详情>>
诗论。元范德机撰。一卷。德机有《木天禁语》已著录。此编为诗歌创作专论。分十五“格”,每格所举例证虽少名篇,而分析之中不无较好见解。终因作者纯以形式论诗,且欲总结“格”式以规范诗坛,故难以成功。宋释惠洪有《天厨禁脔》,《诗学禁脔》之名亦效仿之。该书凡列十五格,每格选唐诗一首,并逐句解释。所入选诗,有苏頲、杜甫、皇甫冉、李商隐、韦庄、李颀、贾岛、司空曙、李建等人。有《历代诗话》本。 查看详情>>
诗论。元范德机撰。一卷。德机生平身世未详。此篇以“内篇”为自序,言“兹集开元、大历以来,诸公平昔在翰苑所论秘旨,述为一编”,故以“木天(翰林院)”名。全书分论作诗“六关”,即篇法、句法、字法、气节、家数、音节。纯以技法论诗,不免胶柱鼓瑟矣。书中自谓著述之意在于“复彰”“雅道”,“兹集开元大历以来,诸公平昔在翰苑所论秘旨”,从“篇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6方面分论作诗之道,以为“一篇诗成,必须精研,合此六关方为佳”。有《历代诗话》本。 查看详情>>
诗论。元人杨载撰。一卷。载有《杨仲宏集》已著录。《四库全书总目》疑为“坊贾所托”。所论推宗汉魏盛唐,以为“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自工”。又倡言诗法,以风雅颂为诗之体,赋比兴为诗之法。指出诗学的正源即在由法得体,由赋比兴之法臻于风雅颂之体。此编为诗之创作论,所论为长期经验总结。书分诗学正源、作诗淮绳、律诗要法、古诗要法、总论等五章。凡所论述,均为简要结论。由于杨氏为元代名家,故颇受诗家重视。有《诗学指南》本和《历代诗话》本。 查看详情>>
诗论。唐释皎然撰。五卷。皎然有《昼上人集》已著录。此编第一卷总论诗歌原理及五格之第一格。二卷以下卷各一格,分论五格之后四格。作者分诗为五格,以评高下。以论诗歌风格为主,“高”、“逸”、“贞”、“忠”、“节”、“志”、“气”等十九字概括诗的境界或风格。它以探求诗歌的艺术标准为务,标举论诗宗旨,也品评具体作家作品,但精华部分在理论。他认为诗的最高标准是“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采,而风流自然”、“但见情性,不睹文字”、有“文外之旨”,他认为只有谢灵运的诗达到了这个标准,又用具体作品说明谢诗“能上蹑风骚,下超魏晋”。 查看详情>>
诗论。唐人齐己撰。一卷。己有《白莲集》已著录。此编分题论诗,其题为:六诗、诗有六义、诗有十体、诗有十势、诗有二十式、诗有四十门、诗有六断、诗有三格。题下有分论,且引诗一句为证。表现出唐人研究诗体、诗理之一种方法,虽则细致、规整、而终为仅重形式,无济于创作与鉴赏。全书分8部分讲示诗的做法,各以2句或4句诗为例,不加解释。“六诗”、“六义”等题,沿袭传统儒家诗论的说法;从所选用的空灵,谈远的例诗中,反映出了晚唐诗风的趋向。 查看详情>>
诗论。清鲁九皋撰。一卷。九皋原名仕骥,字絜非,号山木,江西新城人。乾隆进士,知夏县,有惠政,以积劳卒官。与桐城姚鼐友善。有《山木居士集》。此书以精炼的语言在较短的篇幅内概括出了一部清朝以前的中国诗歌史。作者认为诗之旨在于言志,倡导《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儒家的诗教原则,反对以诗为“嘲风弄月之具”。《诗学源流考》将中国诗史总括为一篇,不分则,实非诗话之体。持论较正,概叙历代诗家自屈骚以迄明季,几无所偏废,而终归于唐以前:“吾由汉迄明,其间得大宗五人焉:曰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昌黎,其他支分派别,各有攸属。” 查看详情>>
诗论。清沈德潜撰。二卷。德潜有《沈归愚全集》已著录。此编成书于雍正九年(1731),上卷百二十七条,下卷九十九条,总二百二十六条。沈氏“有触即书”,“遇物杂陈,略无诠次”,故所论无系统,条名无题。大体上自先秦、下迄明代,对诗歌之源流、功能、作用、内容与形式、创作技法及历代名人佳制、风格,均有概括论述。作者论诗力主“格调说”,即视诗歌之形式音律为创作关键。“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析立见。”又主张诗歌要反映真实情感,不拘泥于古法。评论历代诗人诗作,最见功力,所下断语,几成定论,极受后人尊崇。此编虽不脱“温柔敦厚”之极则,亦难免形式主义倾向,而沈氏为诗坛鉴赏名家,诗论流传颇广,故此论远较叶燮《原诗》更有影响。有《沈归愚诗文全集》本,《诗触丛书》本,《玉鸡苗馆丛书》本,《啸园丛书》本,《谈艺珠丛》本及《国朝名人著述丛编》本,皆作二卷。《青照堂丛书》本及《三家诗话选》本,作一卷。有的版本附有他人评语。近人丁福保辑入《清诗话》,有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