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谈龙录 [ 赵执信 ]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一卷,书题得名于首则记载:王士禛、赵执信和洪昇三人谈龙论诗,王士禛本于“神韵”说的立场,不同意洪昇“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的见解,主张“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赵执信左袒洪昇,强调须有完龙在握:“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此处表明赵执信论诗与“神韵”说的分歧所在:王喜轻逸,赵重质实;王擅长即小见大,赵主张以大概小。二人之诗观,形同水火。赵执信服膺冯班、吴乔,书中自记曾三客吴门,遍求吴乔之《围炉诗话》而不得。吴乔的“诗中须有人在”一语,成为《谈龙录》批评王士禛的主要出发点。如指出王士禛《南海集》中诗多矫情,谓“清新俊逸”的诗风易流于“涂饰”。又谓时人(暗指王士禛)虽反对明七子的着唐人之优孟衣冠,但自己又穿上了宋人的优孟衣冠,所申均系“诗中须有人”之意。《谈龙录》批评王士禛,除了诗学观点对立的原因之外,还由于两人之间的私事诟厉。因此,《谈龙录》在记事议论之馀还夹带攻讦语调,颇有碍其立论的客观性。如他一面承认王为大家,以朱彝尊与之并立,但又不无微词,批评“朱贪多,王爱好”,以致遭到后世的讥议。有《清诗话》本。 查看详情>>

煮药漫抄 [ 叶炜 ]

清叶炜撰清光绪十七年(1891)金陵刻本吉大。1881年忽患咯血。病中录诗话,名之曰《煮药漫抄》。书前有朱百遂庚寅(1890年)序。 查看详情>>

香天谈薮 [ 吴雷发 ]

书中主要记述明代以来女子诗话,从中可见古时女子红颜薄命、才高运蹇之厄。如记明崇祯中扬州名妓沈隐事,沈隐誓嫁真才,後遇新安夏子龙,结成伉俪。然夏子龙因痛饮伤肺死,沈氏竟自刎枢侧。另如记明万历中其贪官令其子运赃银归,为一老翁所截。贪官广为搜捕,後于西湖见老翁,捕而未得。後老翁未警告诫,父子二人弃恶从善。此篇可以武侠小说视之。另如书中引《古今灵异》,其书未见传本,则本书还有辑佚之用。 查看详情>>

尧山堂偶隽 [ 蒋一葵 ]

明代诗文评著作。7卷。蒋一葵编。此书录取前人骈偶之文,上自六朝,下及唐宋元,凡制、诰、笺、表、赋、序、启、札各体文章中名隽之句,以及寻常应对俳语,次而录之,并附有记叙议论。《四库全书总目》谓其“盖王铚《四六话》之类,然摭拾未广,所采亦不尽工”,所以仅列于“存目”类。本书编者谓“唐世节度观察诸使,辟置僚佐,以至州郡差掾属牒,语皆用四六”,故四六文亦时见于唐诸家文集中。又称“晚唐人士作律赋,多以古事为题,寓悲伤之旨”,并举出了若干实例。此书有《碧琳琅馆丛书》本。 查看详情>>

小清华园诗谈 [ 王寿昌 ]

清代诗论著作。2卷。王寿昌著。王氏有感于时人论诗之弊,故“取古人及唐人诗类而系之,以为初学楷式”。 上卷首设总论,概述诗之要领,有“四正”、“六要”、“四清”、“三真”等,共28条。其中多儒家诗教观点,如言“诗有五可五不可:可颂不可谀、可刺不可讪、可怒不可疾、可乐不可淫、可哀不可伤”。王氏由此崇尚复古,提出“诗以古为主”。总论以下,撷取宋以前诗之佳句佳篇分类排列,略加评论,以示初学者入门须正,揣摩古诗之意、味、神、法,作为楷模。全书类似古诗句选编,缺乏一定的理论系统;个别评论较为精辟。如论诗韵,说“宜以诗生韵,不宜以韵生诗。意到其间自然成韵者,上也”。《小清华园诗谈》经较勘,收入今人郭绍虞编选的《清诗话续编》。 查看详情>>

诗筏 [ 贺贻孙 ]

诗论著作。清贺贻孙著。一卷。先立总论以阐明其诗学观,然后依时代先后评议历代诗人诗作。论诗以“化境”为极则,又以养气为基本前提。其语云:“清空一气,拢之不碎,挥之不开,此化境也。然须厚养气始得,非浅薄者所能侥幸。”又提倡作者自写性灵,推崇真率自然的艺术风格。 查看详情>>

台湾诗乘 [ 连横 ]

近代诗话。6卷。连横著。初版本不详。1960年1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编印。卷首有苏镜潭《序》、作者《自序》、陈其采题诗。卷后附刊连横《台湾诗荟杂文钞》。该书著于民国初年。评介范围仅限于明末至民初台湾籍诗人及与台湾关系密切的大陆诗人。全书6卷按时间顺序编次。卷1为明末清初卷,评介郑成功、沈斯庵等人。卷2为康熙、雍正、乾隆卷,评介蓝鹿洲等人。卷3为嘉庆、道光卷,评介姚莹等人。卷4为咸丰、同治卷,评介徐星溪等人。卷5为光绪卷,评介丘逢甲、许南英等人。卷6为清末民初卷,评介林资修、王松等人。它保留了有清一代台湾诗坛的史料,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苏镜潭《序》称该书旨在“昌明诗教于边陲僻处之区”。作者《自序》也自谓:“余撰此编,亦本斯意。” 查看详情>>

谭苑醍醐 [ 杨慎 ]

诗话著作。明杨慎撰。九卷。慎有《古今风谣》已著录。此书二百余条,皆考证、杂述之语,与《丹铅录》颇相类。约成书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作者原序云:“醍醐者,酥之綦晶,佛氏借之以喻性也。吾借之以名吾谭苑也。夫从乳出酪,从酪出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猶之精义以入神,头一蹴之力也”。书中论庄子为书,虽恢谲跌宕于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阖,神鬼变幻,自是周末时语,非为后世人所悉晓,皆有所本。 查看详情>>

田间诗学 [ 钱澄之 ]

诗经注本。十二卷。清钱澄之撰。此书大旨以《诗序》首句为主,所采诸家论说,自《毛诗正义》、《诗集传》以外,以宋人之说为多,有十五六家,元代未引,明代仅及四家。所引诸家之中,王安石、杨时、范祖禹、谢枋得四家,今无传本,盖采于他书,陆佃、罗愿二家本无《诗》注,盖草木鸟兽之名,引其《埤雅》、《尔雅翼》而已。钱氏自称毛、郑、孔三家之书,录者十之二,《集传》录者十之三,诸家各本录者十之四。书成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其时官学仍恪宗《集传》,然此书已不墨守朱熹一家,显露出倾向汉学之端倪。论者以为其书持论颇为精核,而于名物训诂、山川地理,言之尤详。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有安徽桐城刊本。 查看详情>>

谈艺录 [ 徐祯卿 ]

诗论专著。明徐祯卿撰。成书年代未详。书一卷,二十四则,专论汉魏古诗。其主要内容为创作论,基本观点是重情贵实。认为诗人受外界客观事物的触发而产生的感情活动是诗歌创作的源头,有了这个源头,才能由“情”而产生“气”,由“气”而生“声”,由“声”而生“词”,由“词”而生“韵”。这就把诗人的感情活动放到诗歌创作的中心地位。同时,“情”与“气”、“词”等表达得好不好,又需要借助“思”、“力”、“才”、“质”等因素来加以辅助和协调。《谈艺录》的许多观点与前七子的领袖李梦阳、何景明相同,如倡导复古,认为“魏诗,门户也;汉诗,堂奥也”,主张“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辞”。但是,《谈艺录》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该书论诗特别强调情:“情者,心之精也。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于中,必形于声。故喜则为笑哑,忧则为吁戏,怒则为叱咤。然引而成音,气实为佐;引音成词,文实与功。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