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清昼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
  • 出生日期:公元约720

皎然(公元约720-约公元803)字清昼。一说名昼,字皎然,后以字行,俗姓谢,唐代著名诗僧,为谢灵运十世孙。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早年杂学儒、墨,颇恃才自负,应举不第,遂漫游江湖荆湘,或曾至长安,亦尝干谒侯门。安史乱前,皈依佛氏。肃宗至德(756—758)至代宗宝应(762—763)间,居湖州。代宗广德元年(763)避袁晁乱于湖州东北之毗山,又迁毗陵,次年乱平后,西上至扬、楚一带。永泰元年(765)秋,由秣陵(今江苏南京)返湖州。大历二、三年(767、768)间,受戒于杭州灵隐山天竺寺守真法师。大历三年夏,返湖州,于苕溪营建草堂。大历四年,堂成,乃禅隐于是。其间时游扬、楚,与皇甫冉、顾况、陆羽张志和等过从甚密。大历八年,颜真卿为湖州刺史,集三十馀文士编《韵海镜源》,皎然参预其事。是年秋,与颜真卿等会于州西南杼山妙喜寺,颇多佳什,结集为《吴兴集》十卷。大历十三年,尝南游桐庐、剡溪。德宗建中三年(782)秋,曾与秦系同游江西吉州。兴元元年(784),在湖州识灵澈。时李端为杭州司马,以门人从皎然问法。贞元(785—805)初,居湖州东溪草堂,着手撰《诗式》。贞元四年至九年后,杨顼刺湖州、韦应物刺苏州,皎然均与之过往,有诗交。贞元八年,德宗令集贤院征其文集藏于秘阁,得诗五百四十六首,分为十卷,于頔为之编,并序。约卒于贞元十二年后数年间。皎然诗名著于当世,刘禹锡少时曾从其学诗,尝言:“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澈上人文集纪》)于頔评其“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极于缘情绮靡,故词多芳泽;师古典制,故律尚清壮。其或发明玄理,则深契真如,又不可得而思议也”(《吴兴昼上人文集序》)。所撰《诗式》论述诗歌法式,阐说意境,提示技巧,兼评历代诗作,统说禅理诗道,对司空图严羽之论诗有一定影响。除《诗式》外,尚撰有《诗议》(《诗评》)。又撰有《儒释交游录》、《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茶诀》一篇,今已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皎然诗集》十卷、《诗式》五卷、《诗评》三卷。今存《皎然集》(一作《杼山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七卷,《全唐诗补逸》补联句一首,《全唐诗续拾》补诗二首。《全唐文》编其文为二卷。事见唐释福琳《皎然传》、《宋高僧传》卷二九《唐湖州杼山皎然传》、《唐诗纪事》卷七三、《唐才子传校笺》卷四。另有名皎然者,为五代时闽僧。

皎然作品

诗式 [ 皎然 ]

诗论。唐释皎然撰。五卷。皎然有《昼上人集》已著录。此编第一卷总论诗歌原理及五格之第一格。二卷以下卷各一格,分论五格之后四格。作者分诗为五格,以评高下。以论诗歌风格为主,“高”、“逸”、“贞”、“忠”、“节”、“志”、“气”等十九字概括诗的境界或风格。它以探求诗歌的艺术标准为务,标举论诗宗旨,也品评具体作家作品,但精华部分在理论。他认为诗的最高标准是“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采,而风流自然”、“但见情性,不睹文字”、有“文外之旨”,他认为只有谢灵运的诗达到了这个标准,又用具体作品说明谢诗“能上蹑风骚,下超魏晋”。 查看详情>>

杼山集 [ 皎然 ]

诗文集,十卷。唐皎然撰。皎然,字清昼,人称昼公、昼上人,湖州 (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本姓谢,南朝诗人谢灵运十世孙。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颜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韵海镜源》,皎然亦与其事,因而声名大著。著有《诗式》、《诗议》、《唐皎然诗集》、《画上人集》、《号呶子》等。是书又名 《昼上人集》。因皎然居杼山,故亦名《杼山集》。凡十卷。据《新唐书·艺文志》载,“贞元中,集贤御书院取其集以藏之,刺史于頔为序。”于頔序称“贞元九年,余分刺吴兴之明年,集贤殿御书院有命征其文集,余遂口而编之。得诗笔五百四十六首,分为十卷,约于延阁书府。上人以余尝书述论前代之诗,遂托余以集序,辞不获已,略志其变。”《郡斋读书志》亦著录此书为十卷,并记“德宗诏录本,纳集贤院,集前有于頔序并赠《昼上人诗》。”此集卷数与《新唐书·艺文志》所载相同,亦存頔序,应为原集旧本。前有赞宁所作传,盖自《高僧传》录入。末有《集外诗》,则毛晋所补辑。集末还附载杂文数篇,但非其所长。皎然之诗多写山水,禅理及送别、酬唱等,情调闲适,风格清淡俊丽,为韦应物所推重。在唐代诗僧中成就较高。此书有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所录旧抄本,《四部丛刊》据江安傅增湘双鉴楼藏影宋精抄本影印本,及《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