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诗境浅说 [ 俞陛云 ]

诗学专著。俞陛云撰。陛云,字阶青,浙江德清人,清光绪戊戌进士。是书选录王勃、杜审言、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卢纶、白居易、许浑、李商隐、杜荀鹤等近八十位唐代诗人的诗歌或摘句。另续编收录绝句三百九十三首。所选诗歌、摘句后皆有疏解串说。凡命题、作意、境界、典实、句法、字法、声调、格律均剖析言之,从中可以窥见作者诗学思想的鳞爪,如学诗宜求意义,勿猎浮词;品诗见仁见智,无所不可;诗贵天然,不在专工雕琢;写实亦应以诗意融化而出,切忌语太说尽等。该书重视诗歌艺术性,收录了一些今人唐诗选本罕见的小家名篇。且能注意不同诗人相似或不同诗意、诗风的比较。是书有1984年上海书店根据1947年开明书店版影印本。 查看详情>>

诗词格律概要 [ 王力 ]

王力所写的关于诗词格律基本知识的书。原是作者应北京出版社编辑 《语文小丛书》 之邀而写的。此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而且系统性强,很便于读者深入学习和掌握诗词格律的知识。编入 《文集》 第15卷,据《丛书》 本1979年第10版。本书分上、下两卷。卷上为 “诗”,分4章: 第1章是 “诗的种类和字数”; 第2章 “诗韵”,讲“平水韵”、“今体诗的用韵”、“古体诗的用韵”、“一韵到底和换韵”、“首句用邻韵,出韵”、“柏梁体” (句句用韵的七言古诗); 第3章“诗的平仄”,讲“四声和平仄”、“今体诗的平仄”、“平仄的变格”、“对和粘”、“拗句和拗体”、“拗救”、“古体诗的平仄”、“入律的古风”、“古绝”; 第4章 “对仗”,讲 “今体诗的对仗”、“古体诗的对仗”。卷下为 “词”,也分4章: 第1章是 “词牌和词谱”;第2章 “词韵”,讲 “词韵 (诗韵的合并)”、“上去通押”、“换韵”; 第3章“词的平仄”,讲 “律句”、“拗句”; 第4章是 “词的对仗”。 查看详情>>

诗词格律十讲 [ 王力 ]

诗词格律是中国古代诗人长期积累的艺术经验的总结,是诗词艺术的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旧体诗词格律的具体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代特别是唐代以后著名诗人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此,王力先生编写了这样一本旨在普及诗词格律基础知识的小册子,其中主要包括《诗词格律十讲》《诗律余论》和两篇附录(《唐诗三首讲解》《宋词三首讲解》)。其中的主体部分是《诗词格律十讲》,包括诗韵和平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长律、七言律诗、平仄的变格、对仗、古风、词牌和词谱、词的和平仄十个部分。这本书不讲过分复杂的格律知识,只将一些要点条分缕析,详细叙述,更适于普及。 查看详情>>

俞楼诗记 [ 俞樾 ]

诗话,一卷,近代俞樾著。俞楼,又称小曲院,在杭州西湖孤山西麓西泠印社旁,为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主持杭州诂经精舍时的寓所。此楼由其学生出资筹建,楼为三层,背山面湖,与湖光山色朝夕相伴。楼后有一小池名瓢池,山泉入注,情趣无穷。 查看详情>>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 顾随 ]

顾随著,国学大师顾随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的巅峰之作。本书作者站在较高的人生境界,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文化艺术学术文化融会贯通,把人生社会文学融为一体,感悟中国诗词的大境界,阐发中国古代传统的大智慧。给大众人群提供人生的智慧、生活的启迪是做人治学、为官经商、出世入世等不可或缺的宝典。作者以沉稳舒缓、优美凝炼的语言,讲述以其博学、锐感、深思所体会到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真正的精华妙义。他学文与学道、作诗与做人相提并论,使读者不仅在学文作诗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而且在立身为人方面得到很大的激励。他所讲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微妙理既有能“入”的深心体会,又有能“出”的通观妙解具有真正的启迪感发作用。他讲述的方法是飞扬变化、一片神行,使读者在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极富启发的讲解中,学到最可贵的诗词及人生的妙理。作者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是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大师,也是著名作家、剧作家、诗人,他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谈出不同凡响之处。本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中,让读者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传统人生的境界,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散发着诱人的独特魅力,激励人们追求高境界的人生。 查看详情>>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 梁启超 ]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是梁启超于1922年给清华学校历史系学生课外讲演的整理稿。主要讲述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屈原、陶渊明、杜甫分别是先秦、魏晋南北朝、唐代这段时间文学最兴盛阶段***诗人的代表。梁启超对三人分别作了详细的研究,可算是整体研究框架下的个案分析。早年喜爱填词的梁启超因政治的考量而略于创作,但在研究方面则有深入而系统的探索,主要体现在其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中.他的词学观注重体制之辨,以情感为尚,推许辛弃疾词"元气淋漓"的阳刚之美,这昭示了"新""旧"转换的词学进程:其基于传统的辨体之说和主情之论,统摄于以"表情"方式为视角的"系统"研究,在守旧和开新两方面具有辩证通达而又交融互动的意涵;而其关于辛弃疾的研究和评价,则具有词学史和方法论的意义.《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原系梁启超生前未完成之稿,其去世后由后人整理出版。1936年该文由中华书局出版单行本,后收入林志钧整理的《饮冰室合集》中。 查看详情>>

驼庵传诗录 [ 顾随 ]

《驼庵传诗录》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所记讲录前一部分:从先秦之“诗骚”到魏晋之三曹、渊明,再由唐宋之各诗词名家至元明之戏曲大作,直至近代诗词名家王国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流中,顾随先生以其独到说解揭示出每一位作家所具有的独特作风,更揭示出所有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的内在动力;讲录后一部分:顾随先生从诗歌创造角度,对诗歌中的“知、觉、情、思”、“诗歌特质”、“诗人修养”、“诗境”、“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释。 查看详情>>

汉魏六朝诗论丛 [ 余冠英 ]

古诗论著。今人余冠英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收录作者自1926年至1951年所写的有关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论文共十一篇,重点是乐府诗的介绍与研究。《乐府诗集作家姓氏考异》是收在本书中写作年代最早的一篇。作者曾用涵芬楼影印汲古阁本与其他总集并各史志、专集、类书等校读通行本《乐府诗集》,校出许多文字异同及章节编次谬误。本书第一篇是《乐府诗选序》,论述乐府诗的搜集、保存与流传情况,辨析乐府诗的特点,评价汉魏乐府诗的价值。另有六篇专论乐府诗的形式特征和词句篇章上的问题,如《乐府歌辞的拼凑和分割》,离析八种类型,具体考察乐府诗的拼合方式。《汉魏诗里的偏义复词》例举偏义复词十七例,用以续补黎锦熙、刘盼遂等人未尽之处。《说〈公输与鲁班〉》和《说〈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两文,不仅援引古例,而且还征引今例,指明汉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现象。《吴声歌曲里的男女赠答》对古代民歌作了系统的归类工作,为研究民歌的兴起及传播提供了很大便利。《谈〈西州曲〉》具体而微地分析了这篇作品的句法与结构特点,从而得出与时贤不尽相同的新见。《论蔡琰〈悲愤诗〉》与《建安诗人代表曹植》两篇论述乐府民歌对文人创作的影响。最末一篇是《七言诗起源新论》,认为七言诗体源于民间歌谣。这一论点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此书本着乐府诗的精神别求新解,并能做到言必有据。 查看详情>>

黄山谷诗话 [ 黄庭坚 ]

诗话辑集。宋黄庭坚撰,佚名辑。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卷数不详。惟蔡梦弼《草堂诗话》称引有“山谷黄鲁直《诗话》”之说。郭绍虞“疑时人纂辑为之,非出山谷自著,今其书亦无传本”(《宋诗话考》)。黄庭坚论诗之语甚多,《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竹庄诗话》、《诗人玉屑》均多所称引,然皆无《黄山谷诗话》之目。《中国历代诗话选》(王大鹏等编选)乃据上述各书辑选二十七条,题作《黄山谷诗话》,实已非原书。 查看详情>>

谈新诗 [ 废名 ]

诗论集。冯文炳(废名)著。1944年11月新民印书馆出版。被列为“艺文丛书”第五种。该书的内容有:一,尝试集;二,“一颗星儿”;三,新诗应该是自由诗; 四,已往的诗文学与新诗; 五,沈尹默的新诗;六,扬鞭集;七,鲁迅的新诗;八,小河及其他;九,草儿;十,湖畔;十一,冰心诗集;十二,沫若诗集。系30—40 年代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讲义,其中前十二章 1944年曾以《谈新诗》为书名由北平新民印书 馆出版。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作者抗战 胜利后续编的四章并入,仍用原书名出版。论 列胡適、沈尹默、刘半农、鲁迅等近20位诗人 及其作品,关注中国诗既成传统对新诗的制 约,坚持新诗的“新”在“内容”,并不在“形式”。 “新诗的诗的形式并没有”,为当时突出的一家 之言。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