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论

中国戏曲概论 [ 吴梅 ]

近代吴梅著。三卷。卷上凡“金元总论”、“诸杂院本”、“诸宫调”、“元人杂剧”、“元人散曲”五节,卷中凡“明总论”、“明人杂剧”、“明人传奇”、“明人散曲”四节,卷下凡“清总论”、“清人杂剧”、“清人传奇”、“清人散曲”四节。各卷先总论金元、明、清三时期戏曲源流、正变、盛衰,再就各家各派风格特征、创作成就及其具体作品作出评述。作者与王国维是近世戏曲研究的双璧,一般认为王国维在历史考证方面,开戏曲史研究之先路,但在戏曲本身的研究上,还当推作者独步。本书虽篇幅不大,但言简意赅,语要不烦,论及作家作品甚多,为早期戏曲史名著。有王文儒序。民国十五年(1926)大东书局初版,198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吴梅戏曲论文集》中,亦收入此书全文。 查看详情>>

顾曲麈谈 [ 吴梅 ]

曲学论著。近人吴梅撰。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州(今苏州)人。终生从事曲学研究,制谱、填词、按拍,一身兼擅。历任北京、南京等地大学教授。著有曲学、词学著作多种:《中国戏曲概论》、《南北词简谱》、《曲学通论》、《词学通论》等;创作则有杂剧、传奇戏曲11种和《霜厓诗录》、《霜厓词录》。《顾曲麈谈》分原曲、制曲、度曲、谈曲四章,详细论述了包括散曲和剧曲在内的南北曲的宫调、音韵、作法、唱法诸问题,并对元明清部分作家作品作了评介。其中论宫调一节,备列六宫十一调的管色及所隶的南北曲曲调,以便度曲者能在同一宫调中择曲联套,而免出宫犯调之病。论音韵一节,据清人王鵕《音韵辑要》等书,编出新的曲韵,以作为填词者守部选韵的依据,而不致逾规越矩。论作法最为详尽,计分南曲、北曲、剧曲、清曲四节,分别就音律、文词问题,提出填词者所应知的事项:于音律则要求辨明曲谱、板式,调节音调高低,掌握联套方法。于文章则要求剧曲一要结构谨严,二要词采超妙,三要宾白优美;而清曲则还要少借宫,少重韵,少衬字。论度曲部分,从五音、四呼、四声、出字、收声、归韵、曲情等方面,论述了昆曲的发声和演唱方法。吴梅论曲重在声律和制作,虽有承袭明清人曲论之处,但也颇多他个人研究的创获。有1916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吴梅戏曲论文集》,收此论著。 查看详情>>

续词余丛话 [ 杨恩寿 ]

曲论。清杨恩寿撰。三卷。恩寿有《坦园六种曲》已著录。此书为《词余丛话》之续作,体例一如前书,仍分原律、原文、原事三卷。约二万二千字。“原事”卷所论,颇有灼见。如论戏中刻画美人,王实甫曾用“齐齐整整”一词,作者云:“夫以齐整赞美人,不过虎邱山泥美人耳。”又谓:“余谓善写美人之致者,唯《长生殿》耳。”见解未必公允,而结合重要作品进行具体、深细之分析评论,确为此书之长。有《坦园丛书》本,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本。 查看详情>>

新传奇品 [ 高奕 ]

戏曲论著。清代高奕撰。高奕(生卒年不详),字晋音,一字太初,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所作戏曲有《春秋笔》等14种。《新传奇品》继吕天成《曲品》而作,体例与《曲品》类似。作者在自序中说:“偶检笥中所藏传奇数百种,自明迄今,考其姓氏,细加评定,识以一二语,足以想见其人矣。”书中著录明代至清代初年28个作家,在各家姓名之后,略述其乡里、所作传奇本数和具体剧目,对每个作家的品评,都以八个字概括其风格特点,如说李笠翁“桃源啸傲,别有天地”,说王香裔“空谷幽兰,清芬自远。”书中共录传奇211种,与《曲品》所录并无重复,可以弥补《曲品》之不足,对于研究古典戏曲具有重要资料价值。此书已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 查看详情>>

小栖霞说稗 [ 平步青 ]

曲论。清平步青撰。一卷。步青一名庸,字景孙,号栋山,又号侣霞,别署三壶佚史,浙江山阴人。同治进士,授江西督粮道,曾署布政使、按察使。后引疾归隐。著有《群书斠识》等数十种。晚年自订所著书为《香雪崦丛书》。《说稗》考证戏曲故事来源三十七种,约二万四千字。所作文章基本上属于索隐派的研究方法,多有附会。有光绪间山阴乎氏刻《香雪崦丛书》本,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本。 查看详情>>

曲目新编 [ 支丰宜 ]

戏曲目录。清支丰宜编。是就黄文旸《曲海总目》及焦循《剧考》的增补,列成一表,分为“国朝传奇”、“国朝杂剧”、“元人杂剧”、“明人传奇”、“明人杂剧”五栏,以便于查阅;并根据编者所知,作了一些增补。但把一些散曲集如《雍熙乐府》也列入,则不合黄氏原目的体例。卷末有梅花溪上老人的《题曲目新编后》一篇,由词曲的产生极言戏曲的意义,并仿时艺的风格及作法分类,将戏曲的风格亦分为相应的八类,又进而认为传奇、杂剧永不可废。此文短小但见解新颖。《曲目新编》版本现存道光二十三年朴存堂刻本及清末刻本等。清末刻本改书名为《曲目表》,内容稍有删订,近人陈乃乾编《曲苑》所收本与该本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系以朴存堂刻本作底本并据《曲苑》本校勘。 查看详情>>

曲律 [ 魏良辅 ]

曲学著作。明魏良辅著。最早见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吴歈萃雅》卷首,首行题《吴歈萃雅曲律》,次行题《魏良辅曲律十八条》。主要内容是就唱法提出 一些看法:一是要求唱出理趣;二是要求注意字音;三是提出唱法“三绝”(字正、腔纯、板正)、“五不可”(即不可高不可低等)、“五难”(即闭口难、过腔难等)。另外还论及学唱、演唱和听唱诸方而。是当时对戏曲歌唱规律和演唱方法、技巧的较全而的研究与总结。现存《魏良辅曲律》版本很多,而且名称不一。除《吴歈萃雅》卷首附刻本外,尚有明天启三年刻本《词林逸响》卷首附刻题作《昆腔原始》(共十七条);崇祯十年刻本《吴骚合编》卷首附刻题作《魏良辅曲律》(共十七条);崇祯十二年刻本《度曲须知》卷下引录题作《曲律前言》(共十四条,其中四条非《曲律》之文)。六十年代初发现的毗陵吴昆麓校正、文徵明写本《娄江尚泉魏良辅南词引正》,凡二十条,比他本内容略多。《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题作《曲律》,以《吴歈萃雅》卷首附刻本为底本并校以《词林逸响》和《吴骚合编》的卷首附刻本。 查看详情>>

曲话 [ 梁廷枏 ]

古典戏曲论著。5卷。清人梁廷枏著。卷1系一部戏曲目录集。卷2、卷3是对戏曲作家和作品的评论。卷4是有关戏曲曲谱格律的论著。卷5专论戏曲音韵。其中以2、3两卷价值较高。1、4、5卷涉及的内容前人多有阐发,2、3两卷系作者独具只眼的创见。他一反论剧只重本事和辞藻的传统,而从剧本的结构、立意与效果着眼进行品评,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他指出在剧情结构上,应“以白引起曲文,曲所未尽,以白补之,此作曲圆密处”。他认为剧中人的唱曲必需紧合剧情,不能“与本事没半点关照,徒觉满纸浮词,令人生厌耳”。据此他批评了乔吉的《金钱记》和关汉卿的《玉镜台》,而盛赞吴昌龄《风花雪月》“带白能使上下串联,一无渗漏;布局排场,更能浓淡疏密相间而出”。他认为元杂剧中的神仙戏“头面强半雷同”,“即其中关目、线索亦大同小异,彼此可以移换”。他认为应使戏剧作为“洵有功世道之文”。在结构上他称颂《桃花扇》“脱尽团圆俗套”。在效果上他称颂《长生殿》“以绝好题目,作绝大文章,学人才人,一齐俯首”。并认为《弹词》一出,“字字倾珠落玉而出”,“其感人一至于此,真观止矣”。象这些见解都是作者研磨而得,绝非蹈袭他人之论,深为治曲者所愿闻。 查看详情>>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 张次溪 ]

戏曲论著汇编。张江裁(次溪)编。正续两编,1934.年正编收入“双肇楼丛书”,由北平邃雅斋书店排印出版,收吴元长《燕兰小谱》、小铁笛道人《月下看花记》等戏曲论著、史料三十八种。续编收冒广生《云郎小史》等戏曲论著、史料十三种,1937年由北平松筠阁书店排印出版。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重版,分上下两册。全书蒐集广博,拾遗补阙,共辑录清代有关戏曲著述五十一种,对当时的戏曲演出活动、班社沿革、名优传略,乃至梨园掌故搜罗备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上起《燕兰小谱》,下迄编者本人的《燕归来簃随笔》,历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以及民国初年,大体上反映了二百馀年间北京戏曲活动的历史面貌,是一部重要的清代戏曲演出史料的汇编。书前有顾颉刚、郑振铎等的序九篇,赵元礼等的题辞数篇及编者所撰的“著者事略”。 查看详情>>

南曲入声客问 [ 毛先舒 ]

昆曲声韵论著。清毛先舒撰。最初收入康熙年间张潮所辑的《昭代丛书》中,今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七集排印本。全文仅三千多字,是补述作者所著《南曲正韵》未尽之言,从音韵学的角度来谈昆曲的歌唱。该文专门探讨了南曲歌唱中入声字之唱法。北曲入声字已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南曲仍有入声字,理论上可以押韵,但实际上在歌唱时,都将入声字按平、上、去三声发音。这样似乎给人们这样一个看法:南北曲唱法无别。而客观上又确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对此现象,文中剖析道:北曲入声乃“音变腔不变”,而南曲入声则“腔变音不变”。因为北方语音中已经没有了入声字,故称“音变”,而南方语音中仍有入声字存在,歌唱时须出字即断,不好作腔,而断后仍需以三声作腔,故称“腔变”。这就是南北曲的主要不同之处,也是南曲不能“派入三声”的原因。毛先舒主张用单押之法,使之随谱变腔。他所提出的方法,对当时歌坛上如何处理南曲入声的纠纷,颇有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