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论著。明祁彪佳著。系受吕天成《曲品》的启发,并就吕氏《曲品》加以扩展而成。将所收传奇分为妙、雅、逸、艳、能、具六品;另有杂调一类,专收弋阳诸腔剧目。每剧各加短评。现存残稿收传奇剧目四百六十七种,属于逸、艳、能、具四品与杂调,又有部分雅品残稿。祁彪佳企图通过本书写作,使传奇戏曲作品的优劣得到公允评价。他的评选标准是“赏音律而兼收词华”,具体包括三项,即调合韵律、词当本色、事关风教。他在《曲品叙》中云:“予操三寸不律,为词场董孤。予则予,夺则夺,一人而瑜瑕不相掩,一帙而雅俗不相贷。”力求贬褒适当。入选剧目比吕天成《曲品》大增 ,一些被吕天成视为“不入格”而摈弃不录的,祁彪佳则作为“杂调”选录三百四十六部“坊间俗本”。这些诸腔剧本虽多不被一般文人所顾,但它们在当时社会上都曾盛极一时,富有舞台生命力。《远山堂曲品》现存版本有明远山堂蓝格稿本、明启元社黑格钞本及黄裳校录《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本。原稿无书名标题及著者署名。《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系以远山堂蓝格残稿本作底本并据黄裳校录本补入序文及凡例。 查看详情>>
曲论。明吕天成撰。二卷。天成原名文,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蓝生,浙江余姚人。万历诸生。工古文词,精音律。有剧作八种,均佚。此书约成于天启三、四年(1623—1624)间。载戏曲作家九十人,散曲作家二十五人,戏曲作品一百九十二种。上卷专评作家,下卷专评作品。不仅为评论明代戏曲之作,且为现存最早一部传奇作家传略和目录。由此可知诸多不见于他书记载之作家及诸多已佚作品之内容梗概。有清末民初暖红室刻本 查看详情>>
曲论。明沈德符(1578—1642)撰。一卷。德符字虎臣,一字景伯,又字景倩,浙江秀水人。万历举人。著有《清权堂集》及《野获编》。此《杂言》系从《野获编》中辑录有关南曲、北曲、乐器、歌舞、小说的条目成编,仅二十三条,一万二千余字。内容包括对南北曲盛衰的论述和一些作家作品的评介,以及音乐、舞蹈、小说等方面的记载与考证。其中记载明代民间俗曲的兴起与流传情况的部分对了解明代民间音乐的发展尤有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董康编著。四十六卷,著录元、明、清戏曲六百八十五种(号称六百九十种),系董康汇集无名氏《传奇汇考》及《乐府考略》,又取黄文旸《曲海目》互勘,加以编订而成。该书署为董康、王国维、吴梅、陈乃乾和孟森五位名家共同校订,可谓名家荟萃。其中董康负责第1、6、11、16、21、26、31、36、41、46卷;王国维负责第2、7、12、17、22、27、32、37卷;吴梅负责第3、8、13、18、28、33、38、43卷;陈乃乾负责第4、9、14、19、23、24、29、34、39、44卷;孟森负责第5、10、15、20、25、30、35、40、42、45卷。这部由王国维、吴梅等共同校订的《曲海总目提要》,已经成为戏曲研究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并多次再版,然而他们参与整理的过程则几乎不见记录。甚至在王国维、吴梅等人去世后,此书也并未归人其著述名录。 查看详情>>
南宋王灼撰。灼字晦叔,号颐堂,又号小溪。遂宁(今四川成都)人。绍兴中曾为幕僚。当时作者隐居成都碧鸡坊妙胜院,因地取为书名。写成于绍兴十九年(1149)。是书以论述曲调源流为主,对研究词曲渊源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五卷。论述上古至唐代歌曲的演变,考证唐代乐曲得名原因及其与宋词的关系,辑录了不少从音乐方面研究词曲的史料,并介绍了民间艺人如张山人、孔三传等。 查看详情>>
曲论。明王骥德撰。四卷。骥德有《古杂剧》已著录。是书论作曲各法,从宫调音韵乃至于科诨部色,门类详备。见解多精湛独到,是一部有关南北曲作曲、戏剧创作以至散曲创作的重要论著。有天启四年原刻本,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苏州刊本,《指海》本,《学术丛编》本等。 查看详情>>
杂著,清代李渔撰。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是清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闲情偶寄》是李渔晚年写的一部杂著,全书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8个部分,涉及戏曲、烹饪、建筑、园艺等不同领域,为作者多年来的一些心得见解。《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和《声容》部的一部分,对于戏曲的创作和演出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历来受到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的重视,在中国戏剧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古典戏曲理论中最为完备之作。1925年,曹聚仁从该书中摘出论戏曲部分单独刊行,定名为《李笠翁曲话》。李渔论戏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戏曲不只作为文学看,而是将其作为活动在舞台上的综合艺术来讨论。他反对前人只从案头文学的角度来论戏曲的做法,认为“传奇之设,专为登场”,将戏剧的舞台性放到第一位。由此出发,他强调戏曲结构的重要性,要求“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等,从而使戏曲主线清晰、冲突集中,适于演出。他重视宾白的使用,要求戏曲语言的个性化,以及注重吸引观众的兴趣等意见,多为前人所未发。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帮闲文人,李渔思想的局限在书中也十分明显,如强调戏曲的封建教化作用,主张为圣天子点缀太平等。然而,李渔毕竟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闲情偶寄》一书,也成为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备的戏曲理论。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