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论

唐宋大曲考 [ 王国维 ]

戏曲论著。成书于1909年。王国维著。该书首先对大曲的起源及其体制的流变作了详细考述。大曲之名始见于汉代蔡邕《女训》,汉以后大曲之体制不断发生变化,汉时由艳、趋、乱三大段组成,唐宋时由若干遍组成,每一遍都有专名。其次对唐宋大曲现有辞之可征者作了考释和辑佚,从宋词、诸宫调、元代杂剧和南戏中辑录了五十三支大曲。最后论述大曲演故事对后世戏曲的影响。大曲演故事,以《王子高六么》为始,其盛行则在南渡后,如《盘洲集》所载的《句降黄龙舞》、《句南吕薄媚舞》,《鄮峰真隐漫录》所载的《剑器舞》等。大曲演故事对戏曲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大曲与杂剧二者之渐相近,于此可见”。而且宋杂剧“一场两段”与大曲“一曲之中演二故事”有关。所不同的是由于大曲表演时动作一定,只能表演极简易之剧,故“元初纯正之戏曲出,不能不改革之也”。该书收入1957年出版的《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查看详情>>

庄岳委谈 [ 胡应麟 ]

明胡应麟著。系《少室山房笔丛》中之一部分。其下卷有不少有关戏曲的考据文字,提出对戏曲历史及理论的一些见解。如从文体演变的角度肯定戏曲的地位;肯定戏曲的虚构方法;以比较分析的方法肯定《西厢记》和《琵琶记》的艺术特色,又从“才情”的角度推许《西厢记》的成功。近人任讷编《新曲苑》摘录本题名《少室山房曲考》。 查看详情>>

太和正音谱 [ 朱权 ]

曲论。明朱权撰。二卷。权为明太祖朱元璋十六子,别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宁王,永乐初改封南昌。卒谥献王,世称宁献王。博学多识,著述甚多。研究戏曲作品有《务头集韵》、《琼林雅韵》等,杂剧作品有《文君私奔相如》等二种,只见存目者有十种,又有琴谱《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为代表作。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约十一万字。分为“乐府体式”等八节。“乐府”一节,收三百三十五支曲牌,为现存最古的北“杂剧”曲谱。前七节为戏曲理论及史料。包括戏曲体制、流派、制曲方法等。收元代戏剧家一百八十七人,明代十六人,各有评语,既见作者之艺术见解,亦保存重要作家资料。所收杂剧剧目颇多,计元人五百三十五本,明人三十三本,古今无名氏一百一十本,以及娼夫不入群英四人,共十一本。计七百八十九本,可见剧坛之盛。因作者系剧苑巨子,其作家品评之语,颇有价值,后世戏剧理论家十分重视。此书版本甚多,差异讹误严重。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据明洪武原刻本校以万历本详勘重印,出校记约五百条,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中。 查看详情>>

录鬼簿 [ 钟嗣成 ]

元代杂剧史料的重要著作。元钟嗣成撰。成书于至顺元年(1330)。今存最古刻本为明孟称舜编《酹江集》附本,明崇祯刊,今残存9页;天一阁旧藏明写本;清曹寅校辑《栋亭藏书十二种》本,近人王国维校注本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后寄居杭州。屡试不第,遂专事戏曲著述和研究,所作杂剧7种今均未存,唯以本书传世。本书2卷,汇元代戏剧作家和散曲作家100余人生平事迹和作品目录。共分6类:一为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二为方今名公,三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四为方今已死名公才人相知者,五为已死才人不相知者,六为方今知名才人戏曲作品目录凡400余种。为研究元曲提供了可以凭信的丰富史料,颇受推重。又有《录鬼簿续编》1卷,一说为明初贾仲明撰。仲明(1343—1422?)号云水散人,济南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后徙居兰陵(今山东枣庄),作有杂剧17种,今存4种。《录鬼簿续编》与《录鬼簿》体例略同,载录元、明间戏剧、散曲作家凡71人生平事迹及杂剧作品目录78种;又有佚名氏传奇作品目录78种。有天一阁所藏明抄本,与钟嗣成《录鬼簿》成正续编。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亦收入。同为研究中国戏曲史的可以凭信的珍贵史料。 查看详情>>

曲论 [ 徐复祚 ]

明·徐复祚撰。一卷。一名 《三家村曲谈》。复祚 (1560—1630),原名笃儒,字阳初、讷川,号谟竹、三家村老等。常熟(今属江苏) 人。徐氏有笔记《三家村老委谈》三十六卷。此书即后人从中辑出有关论曲之语、编次而成。其论曲推崇沈璟,但也有自己的主见。强调作曲应发扬元曲的本色当行,以便于舞台演出,而反对雕章琢句,专在词藻的华丽上用功夫。故赞成何元朗对《瑟琶记》的批评意见,而批判王世贞对这一意见的非议,在评论《西厢记》时说:“《西厢》之妙,正在于 《草堂》一梦,似假疑真,情尽而意无穷,何必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而后乃愉快也?”对于当时戏曲创作上才子佳人题材程式化的创作作风,不无积极的针砭意义。有《古学汇刊》本、《新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查看详情>>

雨村曲话 [ 李调元 ]

古典戏曲论著。2卷。清人李调元著。这部论著上卷重在议论元代作家、作品,下卷重在议论明、清作家、作品,但多摘引前人的论述以表达自己的戏曲见解,其中作者亦有不少发挥。在上卷中他高度赞扬了《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认为其“宜乎为北曲压卷也”。他认为《琵琶记》“体贴人情,描写物态,皆有生气,且有裨风教,宜乎冠绝诸南曲”。这些评论都体现了李调元的识见。下卷中,在评论明、清人作品时他指出:“曲不欲多,白尤不欲多骈偶”。“曲始于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盖作曲自有一番才料,其修饰词章,填塞故实,了无干涉也。”他指出“自梁伯龙出,始为工丽滥觞”。他批评吴音一派“竟为剿袭”,“不惟曲家本色语全无,即人间一种真情话,亦不可得”。他还记录了李渔、洪昇、孔尚任剧作在当时盛行的情况。对同时代的曲作,他以为蒋士铨曲“为近时第一”。他的这些见解都有可取之处。《雨村曲话》曾收入清乾隆时李调元自己辑刻的《函海》,此本在清代嘉庆、道光、光绪年间都曾一再校刊。另外又有清末无名氏《曲话三种》所录抄本。《曲苑》、《重订曲苑》、《增补曲苑》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皆源于《函海》本。 查看详情>>

谭曲杂札 [ 凌濛初 ]

古典戏曲论著。明人凌濛初著。这部著作共15则。本文以元曲的“本色”为其论述明传奇优劣的标准,开宗明义就说:“曲始于胡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其当行者曰本色。”因而他认为梁辰鱼始为工丽之滥觞,并对王世贞盛赞梁辰鱼之作,以及对汤显祖、沈璟、徐复祚、李日华、陆采等人的剧作都有批评之词,这些批评皆有其独到之处。他又论述了戏曲结构、戏曲结尾、戏曲声律等诸多问题,强调:“戏曲搭架,亦是要事,不妥则全传可憎矣”。他反对扭捏巧造,不合情理之作。他认为戏曲结尾“大都以词意俱若不尽者为上”,反对狗尾续貂。对于戏曲声律,他力主以《中原音韵》为准。其他方面诸如对戏曲宾白、戏曲的改编等问题也有议论。虽然这些议论都是杂记形式,缺乏系统,但其中多有闪光之处。因此这也是一部了解明人戏曲理论的重要参考书。《谭曲杂札》原只附刻于凌濛初的《南音三籁》卷首,有明末刻本和清康熙间刻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将其作为专著的一种,编入书中。 查看详情>>

曲藻 [ 王世贞 ]

明·王世贞撰。一卷。此书系后人从其所著《艺苑卮言》附录中摘出有关评论戏曲部分,辑录而成。全书凡四十一条,其中一部分谈论元杂剧曲文,兼及一些作家的简历和轶事,另一部分是引述前人的曲论,或加赞扬,或作驳难。其论述戏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特点,是从文学发展的角度入手的,认为“《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而后有词,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这是看到了戏曲与词、绝句、古乐府以至诗、骚之间的渊源关系,看到了音乐、观众的欣赏习惯、南北方语言差别对于戏曲发展的深刻影响。比较重视戏曲创作的艺术魅力,要求作品必须“动人”,并以此作为衡量作品的标准。在批评方法上,主张“当精思以求诣,不当执末以议本”,反对以偏概全,武断草率,要求在评价作品的成败得失时,应该根据整个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衡量。此书对后来的戏曲批评和创作发生过一定影响。有明刻《欣赏续编》本,《新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查看详情>>

优语录 [ 王国维 ]

曲论著作。近人王国维编。成书于宣统元年(1909)。是作者系统研究曲学成果之一种。从历代史书、笔记、诗话杂著中稽钩辑录唐宋俳优、演员的滑稽语话共五十条,据以考证“戏剧之源与其变迁之迹”,并藉以“存唐宋之戏曲”。有《王国维遗书》本等多种。 查看详情>>

远山堂剧品 [ 祁彪佳 ]

明祁彪佳撰。一卷。体例与《远山堂曲品》相类。主要著录明人杂剧二百四十二种。分六品: 妙品二十四种,雅品九十种,逸品二十八种,艳品九种,能品五十二种,具品三十九种。每剧各加短评。品评注重首创精神和创作个性,标举“境界妙,意致妙”,“不知其何以入妙”的自然真趣。审美效果一方面要“宛若逼真”,一方面还要“咀之味愈长”。同时重“情”,“情至之语,气贯其中,神行其际”,但要“情与景会,意与法合”。语言方面,推重本色,“淡淡说去”、“融炼无痕”、“设色在浓淡之际”,得“镜花水月之趣”。另有“传奇取人笑易、取人哭难”,“于歌笑中见哭泣”,“以冷眼写出热心”等美学观点。有明远山堂蓝格原稿本和明启元社黑格钞本;今有黄裳《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本,另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