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书

金匮要略译注 [ 张仲景 ]

东汉张仲景撰著,晋代王叔和编辑整理的中医内科杂病专著。又名《金匮玉函要略方》、《金匮要略方论》。为《伤寒杂病论》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书共25篇,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杂病的专著,也是奠定我国临床医学基础的重要古 典医籍之一。书中论述疾病60余种,列药方262则(包括后人整理编校时所增补的附方在内),这些方剂具有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治明确的特点,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或称之为“经方”。书中主要以脏腑经络辨证论述内科杂病,兼及妇科、外科诸症,分类简明,辨证切要,强调预防疾病传变和早期治疗,即“上工治未病”。在病因方面,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学说,并且将体虚感受外邪、从经络传入脏腑列于发病的首位因素,对以后中医病因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治法上,除内服方药外,还记述了多种外治法,如温熨、坐药、烙法、洗浴法、药摩、鼻内用药、吹耳、灌耳、浸足等。书中还记载了若干急救卒死的治法,特别是对自缢,书中生动地记述了如何用人工呼吸配合药疗、食疗、按摩、吹耳外治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抢救,操作规程十分科学,也是医学上的首创。 查看详情>>

名方广用 [ 门纯德 ]

系门纯德先生晚年课徒授医的录音整理,语言平实,案例生动,以漫谈的形式记录了他的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阐释了其独到的医学观点、成熟的学术理论及精妙的方药运用经验。 查看详情>>

增订医方歌诀 [ 王泰林 ]

方书。清王泰林撰,曹仁伯增订。不分卷。泰林有 《王旭高医书六种》 已著录。本书为其六种之一,系周镇少时所录存,与《退思集类方歌注》 及《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详略互异,前二书已载者不收,仅载前二书未载,或歌注不同者。初刊于光绪二十三年 (1897)。全书约三千余字。书中分补益、发汗、攻下、和解之剂,凡四类。补益之剂载有鹿茸丸、菟丝子丸等五方; 发汗之剂载有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等八方;攻下之剂载有海蛤散、十枣汤等八方; 和解之剂载有桂枝汤、芍药甘草汤等五方。凡二十六方。每方均编以七言歌诀,说明方剂组成、主治证候及证治机理。歌诀中有注释,述来源,并引用前贤之言以论制方之理、主治证候及药物剂量。可供初学中医者参考。但载方太少,似为不足。有一九六五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旭高医书六种》 本。 查看详情>>

验方家秘 [ 佚名 ]

中医方书,不分卷,署名山野居士撰,真实姓名不详。约收秘方900方。 查看详情>>

五十二病方 [ 佚名 ]

古代中医著作。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中的一种。出土时,此书并无书名,因其中有“凡五十二”种病的字句,所以人们把它起名为《五十二病方》。事实上,全书所涉及的病症达到103种,而所用的治疗方剂总数也达到283个之多,用来治病的药物共有247种。这些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尤以外科病症为多,约占全数的70%左右,述及出血、刀刃伤等症,还载有一些治疗技术如治疗腹股沟疝气。《五十二病方》书中所反映的医疗水平,表明它比较朴素原始,应该是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就已经写成的,也反映我国医学早期的面貌,是先秦时期医疗经验积累阶段的产品。 查看详情>>

急救仙方[四库本] [ 佚名 ]

方书。又名《救急仙方》。北宋时作品。撰年撰人均无考。本书原是道教徒抄录的若干种方书的汇编,现有《四库全书》本和《道藏》本二种。六卷。不著撰人。《四库全书》辑自《永乐大典》,断为宋代之作。此书卷一为背疮治法,对莲子发、蜂窠发、散走流注发、肾俞发、肾俞双发及胛痈、右搭肩发、左搭肩发、对心发及发背两头等诸名目一一讨论,各论其证之形状、得病之因、疗治之法,条分缕析,十分详细,为历来疡科著作所未及。卷二为疔疮治法,内有追疔夺命汤一方,备详加减之法,非常适用,足见作者医术之精妙,经验之丰富。卷三为眼科,卷四为痔症,论述都十分精详。卷五为杂疮,列出多种证治方药。卷六为杂症,包括内、妇、儿科各类常见杂病医方。是一部有适用价值的疮科方书。有清道光八年(1828)鲍氏汇校《医书四种》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另有十一卷本; 天一阁旧抄本,平津馆抄本。 查看详情>>

金匮要略白话译文 [ 张仲景 ]

又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原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共6卷,25篇,载方262首。东汉张仲景(机)著。该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根据脏腑病机进行辨证。清代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24卷。《金匮要略》总结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丰富经验,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医学史上有较大影响。 查看详情>>

种福堂公选良方 [ 叶桂 ]

方书。清叶天士原著,华岫云编。四卷。天士有《温热论》已著录。岫云,字南田,锡山(江苏无锡)人。精通医术,辑有《临证指南》等。成书于乾隆十七年(1752)。卷一为叶氏温热论和续医案。卷二至卷四载华氏所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经验方,仅内科一类就集治疗中风、咳嗽、吐血等三十三种病证的经验方达二百四十余种。其中某些方药迄今仍应用于临床。故本书不仅对研究叶氏之学有所裨益,对临床也有参考价值。有乾隆卫生堂刊本,崇德书院刻本,浙宁三味堂刻本。金寿山《论叶天士的<温热论>》(《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7.240),黄炳山《叶天士对温病辨证的贡献》(《北京科技报》1983.3.30)可供参考。 查看详情>>

御药院方 [ 许国祯 ]

方书。元许国祯等撰。十一卷。国祯字进之,曲沃 (今属山西) 人。博通经史,尤精医术。曾以治愈元世祖及庄太后病而医名大著。历提点太医院事、礼部尚书、翰林集贤大学士。取御药院淳祐二年 (1242)所刊方书,正讹补缺,详加修订,于至元四年 (1267) 成此书,约十五万字。卷一,风药门,八十九方。卷二,治伤寒门,四十七方。卷三、卷四,治一切气门,一百六十五方。卷五,治痰饮门,一百零四方。卷六,补虚损门,一百零九方。卷七,积热门,二十二方; 治泄痢门,二十一方。卷八,治杂病门,一百二十八方。卷九,治咽喉口齿门,一百四十七方。卷十,治眼目门,四十二方; 洗面药门,二十五方; 治疮肿折伤正骨门,五十七方。卷十一,治妇人诸疾门,三十五方; 治小儿诸疾门,九十八方。共载方一千零八十九首。书中搜集金、元以前宫廷用方,多以丸、散、膏、丹剂型配成。不见于其他方书者颇多。所载珍贵的文献资料,对研究金元以前宫廷用药极有价值,其方对现代临床应用,也有参考价值。有日宽政十年 (1798) 活字本,一九八三年中医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 王泰林 ]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本书为《王旭高医书六种》之一。系本徐大椿《兰台轨范》通治方而著,并附以自制新方,均编以歌诀而成。全书约一万二千字。初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共载有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黑地黄丸等百五十首方剂,以内伤杂病为主。均以同类方剂类编,歌诀中包括药物组成、主治证候、加减衍化等内容。又博采诸家之精论,阐发制方之理,说明方剂出处、衍化来源、剂型、用量。间有王氏评论,文字不多,切中肯綮,颇多启迪。可供临床运用及方剂研究之参考。有一九六五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旭高医书六种》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