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科著作。清江考卿撰。一卷。考卿字国兴,清华(今江西婺源)人。擅治跌打损伤,常有奇验,名著于时,并将其经验汇编成帙。约一万一千字。有断死证秘诀、秘授不治方法、受伤治法、通用方、秘传方五部分。以七言歌诀概述死证之候;列述妇人伤乳等十九种不治之证;载脑受伤、顶门伤等二十种伤科治法及三十六大穴受伤治法。有解肌汤、黑神散等约七十首方剂。论证较精,方皆实用,对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有《珍本医书集成》本,一九五八年上海科学技术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济世神验良方,撰人未详。全书分为32门,约9万字,内容丰富,诸科皆备。各门之前列有总论。首论病因、病机及症状;次论诊法、法则与适应症。每门结尾附余论。作者善于将内经、千金、金匮、河间等历代医家的主要学术思想,融汇其主治原则之中,并畅其文义。 全书博采众家之长,自制成方或兼搜古代名方及民间经验良方。常在主要方剂之后,随症之变化而加减用药,每证之方下,详录炮炙修治;又于若千方中,阐述其临床体会。医论多用歌赋形式,叙理至明,通俗易懂。故一册在手,医者可辨证施治,病者可依方自救,甚至在缺少药少药之地,亦可救危急于俄顷。 查看详情>>
一卷。宋李迅(生卒年不详)撰。李迅,字嗣立,南宋时泉州(今属福建省)人,官大理评事,以医著名,尤精外科。李迅持心近厚,医德高尚,广收方书,多蓄药味,有问方者必告,有求药者必予,毫不吝啬,积平生经验,潜心所得,著成此书。原本刊于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久佚无传,《四库全书》从 《永乐大典》中采掇,并补以缺佚之方,辑成一卷。此书虽仅万言,但专论背疽,对此证受病之源,发病之形及用药次第,节宣禁忌等,一一论说;至于诊候虚实,治疗节度等,则无不斟酌轻重,辨析毫芒,使读者了如指掌。与一般庸医治疗此证只凭剽窃一二丹方,不辨情况,妄施刀针,而鲜有疗效绝不相同,此书特别注意辨证施治原则。书中所载五香连翘汤、内补十宣散、加料十全汤、加减八味丸及立效散等,皆为传世良方。而忍冬丸与治乳痈发背神方皆只金银花一味,用药至简至精。此书原佚而后补入的麦饭石膏尤为神妙,现代科技亦予以特别重视。诚如《四库全书·提要》所言,此书堪称疡科中善本。有艺海楼依阁抄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1930年上海国医书局铅印《国医小丛书》单行本。1986年福建科技出版社校注本。 查看详情>>
仙传外科集验方,明初赵宜真编撰。焦竑《国史经籍志》着录作十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卷首有洪武戊午年(1378)赵宜真及吴有壬序文,谓此书原为杨清叟所述,后辗转授予赵宜真,赵临终时嘱其门徒刊印行世。全书分为十三品类,分别论述救治各种内外科疾病及杂症之方,尤以论治外科痈疽疗疮等病为主。书中所收药方四百余首,除传统验方外,亦广采民间验方,为一部有临床实用价值之外科专著。此书编者原阳子赵宜真,为元末明初净明道第四代宗师。书末附录《力到行方便文》,劝人广行济危救难,布施戒杀等善事。可见此书之编辑刊行,表明净明道注重行善济世。 查看详情>>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撰,北宋林亿、高保衡、钱象先等奉敕校正,原书三十卷,唐宋公私书目多有著录。现存日本影宋本、影元本、明慎独斋刊本,皆为二十卷。《正统道藏》本分作九十三卷,别出目录二卷,凡九十五卷,收入太平部。此书为中国医药养生学名著,全书分二十六科,二百二十五类,辑录医药方论约五千三百首。凡脏腑之论,针灸之法,脉证之辨、食治之宜,以及备急之方,养性之术,无所不包。其论病用药,前本古人,断以己意。古方用药不过数味,而《千金方》有一方用药多至数十味者,又兼取杂方单方,自成一家。孙思邈号称医圣,兼通三教而尤精道术。此书卷一论述医德、卷十一言治魃魅咒客忤法、卷二十九辟瘟方,卷三十五治症符,以及卷八十一至八十三论养性之方,专述摄生、调气、按摩、导引、服食、房中之术,皆深受道教影响。孙氏自序称:古之名医治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太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关摄养所致」是为医道与世太人生相关之至论。 查看详情>>
亦称《华佗神方》。原题《古代真本·华佗神医秘传》,汉代谯县华佗元化撰、唐代华原孙思邈编集。全书共22卷;卷1华佗论病理秘传,叙诊断之奥秘;卷2华佗临症秘传,明治疗之心法;卷3华佗神方秘传,收麻沸散、神膏等许多为其他医书所未载之原方;卷4~19,分述内、外、妇、产、儿、眼、耳、鼻、齿、喉、皮肤、伤、结毒(花柳)科及急救法、治奇症法、兽医科等药方1100余首;卷21为养性服饵法;卷22为附录华佗注《仓公传》。是一部简明的医药百科全书,为研究华佗学术之较完备资料。书中卷4内科秘传、卷6妇科秘传、卷7产科秘传、卷16结毒科秘传等篇,讨论了阴症伤寒、伤寒阴阳易、绣球风、肾囊风、女疸、诸淋、梦遗、强中、阴痿、脱精、阳缩、阴肿、子痈、经、带、阴疮、阴蚀、阴冷、阴宽、小户嫁痛、交接出血、交接即痛、妇人伤于丈夫、童女交接及他物伤、经来房事相撞、产后女子阴器伤损、小儿气痛、秽疮、下疳、横痃、鱼口等疾病的因机证治,所列方药具有“验、便、廉”之特点,为中医性科学研究者所推崇。具体成书年代待考。1982年彭静山据1922年古书保存会藏版、上海大陆图书公司排印本点校、订正及注释后,由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铅印本。 查看详情>>
虚劳病专书。又名 《何氏虚劳心传》、《何氏心传》、《嗣宗医论》。清何炫 (嗣宗) 著,何时希校。约成书于道光十二年 (1832年)。书中首载虚劳总论、调治七误、调治三要3篇医论,次论虚劳病证脉象、死候、虚劳饮食宜忌及养生之法,末为方论,并附前贤虚劳验案21则。作者认为,虚劳皆因酒、色、思虑、劳倦、忿怒等,伤其五脏,劳其精血,阴虚生内热所致,故反对用参芪助火、苦寒泄火、二陈消痰、辛剂发散及引火归原等法,主张补肾水、培脾土、慎调摄。对饮食宜忌和养生之法辨析精当,其于阴阳平衡、五脏生克之理,阐发尤为明切。所拟清金散、白凤膏、四五培元粉等方,后人常采用之。现存1832年抄本、《槐庐丛书》本、其他清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等,建国后有影印本。 查看详情>>
方书。清傅山撰。不分卷。山有《傅青主女科》已著录。此为傅氏医学著作初稿,约在康熙初年秘传。内容包括《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成书于康熙十二年(1673)。《小儿科方论》中先论小儿色、小儿脉、三关。后为小儿气色、小儿发热。小儿感冒风寒、小儿痢疾等二十五种病证,计三十八方。《杂症方论》中包括怔忡不寐、心惊不安、夜卧不睡、心痛、胁痛、水肿、黄水疮、血崩等二百余种病证,二百四十余方。以病证及方立名,纲目清晰,每证先叙病因及主证。次及方药、详述用药之理,理明词简。用药不依方书又不失古人准绳,论述精辟。对研究傅氏学术思想及临床运用颇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八月据山西省图书馆珍藏《傅青主先生手著<大小诸证方论>》抄本的铅印本。 查看详情>>
方书。清赵学敏撰。八卷。学敏有《本草纲目拾遗》已著录。是书内外编各四卷。赵氏认为民间走方医“顶串诸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故同走方医赵伯云合作,广泛收集、整理民间医药知识与经验,于光绪二十四年(1759)撰成此书。《内编》前二卷及三卷前半部,介绍走方医“截药”治疗内外科疾病诸法。卷三后半部记载“顶药”和“串药”诸法,以及治疗内科病单方。卷四为医治杂病、意外损伤及奇症怪疾等单方。《外编》记时病、疫疠、杂症以及花木、禽兽鱼虫之病及各种治法。兼记走方医各种疗法和方药,均具有简、便、廉特点。如以五倍子研末敷脐治盗汗,吴茱萸研末贴足心治咽喉肿痛等,多为民间有效经验方,对于发掘民间医药贡献颇巨,为后人所重。有乾隆二十四年(1759)合刻《利济十二种》本,《内编》有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外编》有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华祝考《赵学敏在发展民间医药的贡献》(《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0.3.33)、郭振球《赵学敏“串雅”的医学成就》(《江西中医药》 1981.3.4)可供参考。 查看详情>>
三十卷。明孙一奎撰。又名《赤水玄珠全集》、《孙氏医书三种》。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休宁县(今属安徽)人。因父病而立志学医,先师从汪机的弟子黄古潭,又研究经典医著及诸大家典籍,勤奋好学,诵读无间,历寒暑三年。为寻师访友,曾远历湘赣江浙等地,广询博采,择善而从,历三十余年乃精于医,为人治病,每有良效,名噪当时。著有《医旨续余》、《医案》等书。孙氏治学,反对“徒以方书为捷径”,而重视理论研究,不仅沉酣于《内经》、《难经》之书,精研本草,参阅方书,并结合仲景之后历代名家医著,加以融汇贯通。他认为:“医者能因古人之法,而审其用法之时,斯得古人立法之心矣”,“仲景不独以伤寒擅长,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专以内伤树绩,阴有余阳不足之论不可以疵丹溪,而樱宁生(指滑伯仁)之长技,亦将与诸公并称不朽”。(《医旨绪余》)孙氏反对命门、三焦等理论并有独到见解,认为营气、卫气的生理功能实由宗气所宗,人的呼吸赖宗气的推动。人身君相之火均为人火,为内火,不能以君相来分属天人,而心为君火,包络、三焦为相火,乃亘古不易之论。在治疗中孙氏“首重明证”,认为“凡证不拘大小轻重,俱有寒、热、虚、实,表、里、气、血”之分,且病变多有始同而终异,执法不能执一而无权变。在遣方用药中十分重视对三焦元气的保护,与其三焦、命门理论相印证。此书分七十七门,每门又分列病症,根据《内经》、《难经》等理论,引录文献二百六十五种。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予以论述。条分缕析,分述因、证、处方,并附各家治验。如风门中又分伤风、真中风、类中风、痦痱; 寒门中又分中寒、恶寒。大旨以明证为主。其中辨古今病证名称相混之处尤为明晰。在治疗上重视保护三焦元气,反对滥用寒凉之品。此书中孙氏的学术见解颇为各世医家所重视。唯卷十 “怯损劳瘵”门附 “方外还丹”,专讲以人补人采炼之法,非为正道,为全书之瑕疵。有明万历十二年(1584)初刻本,民国三年 (1914)上海著易堂书局铅印本,《四库全书》 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