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虞龢著。1卷,叙二王书事,搜访名迹情形及所得字数,编次二王、羊欣等人书事,另有文房用具的使用等等,内容丰富,其中所记王羲之为老妪书扇、《道德经》换鹅、掣笔不脱等遗闻佚事,成为书林佳话,久为传颂。有《法书要录》本、《墨池编》本等等。 查看详情>>
五卷。书学论著。元郑杓撰,刘有定注。卷各一篇,凡五篇,俱取篇首二字为篇名,一为《至朴篇》,略述书学原始及古来能书人名;二为《书要篇》,述各种书体及辩碑帖真伪;推本六书,崇尚篆隶;三为《造书篇》,论书法之邪正,兼及字学诸书并古碑之美恶;四为《古学篇》,论题置铭石及评晋唐书家优劣;五为《天五篇》,论执笔法及诸碑帖全书。其文古奥艰涩,系统不精,持论过苛,评者颇有微辞,幸有刘有定评注。 查看详情>>
一卷。书学论著。元陈绎曾撰。着重实际方法的剖析,不作空疏的议论。此书共分十二章。计执笔法,血法,骨法,筋法,肉法,平法,直法,圆法,方法,分布法,变法,法书。前十一章各法中又分若干条目,如“筋法”中分“藏”、“度”,“平法”中分“偃”、“仰”、“平”、“勒”。各法中皆立种种名目,有本于前人者,有其自创者。十二章列举历代著名碑帖。 查看详情>>
明丰坊著。1卷。是卷分段论述学书之法。即有笔诀书势、笔砚器具、篆法、悬腕用笔之法等等。对书法艺术中筋、骨、肉的产生与执笔、定腕、用墨的关系,论述得精辟,为前人经验之总结,总结了前人书论而归纳出来的两段话,即十六字的笔诀:“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和十九字的论书势:“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可资参考。有《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 查看详情>>
一卷。书论。清代宋曹撰。明末清初书法家。字彬臣,号射陵,今江苏盐城人。明崇祯时官中书。入清后隐居不仕,自谓遗民。工诗善书。所撰是书,不作浮词。全书有总论、答客问书法、论作字之始、论楷书、论行书、论草书各目。总论以“学书之当”开始,讲用笔时心、腕、手的作用,运笔的起止、缓急、虚实、轻重、映带、回环、转折、偏正、藏露、神形等。指出“书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要有“字外之奇”。不作浮泛之词,至为扼要。接下去是“答客问书法”一篇,以答问形式发挥《笔阵图》及孙过庭《书谱》所言书法之意,行文则仿效俗传的《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查看详情>>
一卷。书法杂论。清代笪重光撰。重光(1623—1692年),字在辛,号江上外史,君宣,蟾光,自称郁风扫叶道,江苏丹徒(一说句容)人。顺治进士,官御史,巡按江西,与明珠忤,罢归。工书画,擅诗文,字如其人。清代吴修《昭代尺牍小传》评其书曰:“书出入苏、米,纵逸之致。”在辛书取法眉山,笔意超逸名贵,与姜西溟、汪退谷、何义门齐名,称“四大家”。是编所言书法凡二十九则,至为精审。综论笔法、墨法、结字、章法、风格等书法艺术方面的问题。所论能从实践经验出发,富有创造性,如第二则关于各种笔划用笔的用语,第六则论书法布白,第十四则论书法创作要素的奇正、曲直、屈伸等的辩证关系,都能道前人所未道。原与《画筌》并行,但文体不类,故有人疑其“非《书筏》全文”。 查看详情>>
书法杂论。清梁楠撰。一卷。共141则。系作者死后由士淦(姓不详)搜辑其随笔札记而成。首录《执笔歌》。全书前六十则包括执笔法、法书品评、碑帖源流、学书事宜等内容,后八十一则杂论各家书法。梁氏极注重执笔法,并以此做为评价书家造诣高低的重要标准。于执笔,主张大、中、食三指宜死,肘宜活;运笔不可过快,过快便无顿挫,又不可过慢,过慢不劲利;下笔不可力弱,但用力太过,收转处笔力反松。主要论述执笔法,评论各类书法家的优劣,各种碑帖的起源以及学习书法的心得。评论十分精审,论学习书法有独到见解,但说理不深。有《啖蔗轩集》附刻本,《美术丛书》本。 查看详情>>
书学论著。清梁巘撰。一卷。本书以语录和笔记体为主,对有关书法的执笔、学书、品评乃至砚墨、印章等均有论述。尤其《名人书法论》一篇,品评历代书法名家,要言不烦,多能一针见血,如:“赵文敏字俗,董文敏字软,文衡山字单。”是书所辑,前有裴(景福)印本序、荷亭的光绪抄本前记,收有《古今法帖论》、《名人书法论》、《自书论跋》、《执笔论》、《学书论》、《砚论》、《印章论》、《杂论》和荷亭《宝晋斋帖跋》。是书体便,以语录和笔记体为主,语气和持论,皆多推敲,用语精审,应是梁本人的论书笔记。 查看详情>>
书法论著,一卷。南朝梁袁昂撰。袁昂 (461~540),字千里,扶乐 (今属河南) 人。仕齐为吴兴太守,入梁,武帝用为吏部尚书,迁尚书令,位司空,卒谥穆正。《古今书评》是作者奉命品评历代书 家之作。对王右军、王子敬、羊欣等二十 五名自秦汉至齐梁,“皆善能书”的著名书 家,逐一加以点评,各家每以短语概括,文 字极其简洁,惜墨如金,如“韦诞书如龙威 虎振,剑拔弩张”,“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 有神”,“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园乃成” 等,皆十分精辟。其次,作者以形象化的 笔法描述抽象的书体效果,将富有哲理的 点评与生动的比喻融为一体,如云:“庾肩 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 语便态出。”“羊欣书似婢为夫人,不堪位 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陶隐居书如 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而骨体甚峭 快。”再者,作者特别推崇张芝、锺繇、王羲 之、王献之四家之作,尊为“四贤共类,洪 芳不灭”。评价极高。传梁武帝亦有《书评》之作,与此书颇 为相似,论者以为可能是后人据此附益或 伪托而成。而袁氏此书,则钩玄提要,富 有开创性意义,实为我国书学史上较早期 书法品评专著之一。传世有《法书要录》本、《书苑菁华》 本、《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后两种简称 《书评》)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 文选》本等。 查看详情>>
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一往直前,久之则有少分相应,初段之难如此。此后方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当其临时,诸家形模,时时引入吾胸,又须步步回头顾祖,将诸家之长默识归源,庶几不为所诱,工夫到此,悠忽五六年矣。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