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谟(公元1305年--1400年),字一德,号心吾。泰和(今属江西)人。幼能诗文,专力研治经学,旁通诸子百家,亦留心经世济人之学。教授于乡里,曾主清节书院,隐居不求出仕。谟处于易代之际,作为理学家,亦不提倡愚忠死节,曾著《通塞论》引微子、箕子之事,反复申明,谓革代之际,不必死节。四库馆臣认为此论“最为害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实,这正反映了其立论之通达。论学注重人的本性,并主张应能融会贯通礼乐、刑政、钱谷、甲兵等实用之学。一时经生学子多从之游,称海桑先生。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征至京师议礼,受到太祖重视。宋濂、王祎推荐为国子学博士,谟引疾辞归。屡次应聘为江、浙二行省之考,所甄拔之人,多为知名之士。其诗多描写琐屑的日常生活,但从中可见作者的急于用世之情或坦荡平易的儒者情怀。如:“榕荫翠盖倚重重,相送城南复向东。上将故多黄石略,参军况是紫髯翁。重题锦字云生纸,独转沧浪月满蓬。徙倚松根看野色,青山缥缈意何穷。”(《榕树下别参军再赋就简指挥》)诗中把建功立业的向往与对平凡生活的渴求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作者豁达的胸襟。著有《书经会通》、《诗经演疏》、《东宫备览》等。其诗文收入《海桑集》。《明史》卷二八二有传。
明代诗文别集。陈谟(号海桑)著。是集为其外甥、门人杨士奇编,裔孙德文录。现存的明刊本计10卷,诗2卷,文8卷。目录后有“后学宜山李资深、儋耳郭九皋校正”、“后学长乐曾一卿同校”两条。前有永乐七年(1409)晏璧序。后附德文辑先生通传一卷。清康熙十九年(1680),有其裔孙陈邦祥的重修本,仍为10卷,诗5卷,文5卷。四库收录本即以此为底本。《四库全书总目》曾责备此本编辑的疏误:“《灵山寺》诗以五言长律入古体,《悼刘生》诗以七言拗律入古体,而《崆峒云居》诗又以古体入律诗,士奇未必舛误如此,殆邦祥又有所窜乱欤。”其实,将邦祥本与明刊本相较,这些诗的编排正相同,似是人们对诗体认识有差异,并不一定就是舛误。晏璧集序曾说,其“弱冠侍教先生时,翰林承旨宋公,学士潘公、祭酒许公阅其文评之曰:‘汤盘禹鼎,器之古也;太羹玄酒,味之正也。’”陈谟创作的特点是文体简洁,诗格春容,杨士奇开创台阁之体,其渊源实出于此。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