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伯原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清江(今属江西)
  • 出生日期:1276

杜本(1276-1350),字伯原,其先居京兆,后徙天台,又涉临江之清江(今属江西),故为清江人。博学,善属文。吴越饥馑,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术得其所上《救荒策》,大奇之,力荐于武宗,被召至京师,适武宗去世,离京隐于武夷山中。文宗在江南时闻其名,即位后,征之不赴。至正三年(1343),丞相脱脱以隐士荐,召为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行至杭州,称疾固辞。其为人沉静寡欲,好周济贫困,平时手不释卷,天文、地理、律历、度数,无不通究,尤工篆隶。所著有《四经表议》、《六书通编》、《十原》等书,学者称为“清碧先生”。名所居为思学斋,虞集为之作《思学斋记》,《宋元学案》称他为虞集“讲友”。至正十年卒,年七十五。其父在文天祥幕中,曾毁家以助军。杜本集宋金遗民二十九人诗百篇,题名《谷音》,王士禛《论诗绝名》称:“谁嗣《箧中》冰雪句,《谷音》一卷独铮铮”。与虞集、杨载有诗歌赠答,自谓得杨载诗法,但平日作诗不存稿。其诗语言通俗,写来如同口语,而病在粗浅,清顾嗣立批评他说:“今集中所载,应酬俚率,殊不称其名。”并推测他作诗不存稿在于“藏拙”。而他的五言、六言小诗却有淡雅可诵之作,如《炼丹井》、《题柯敬仲梅》、《小隐岩》诸篇。有《清江碧嶂集》一卷,系其学生所编。生平事迹见集前危素《元故征君杜公伯原父墓碑》、《遂昌杂录》卷七、《元史》卷一九九、《元儒考略》卷三、《宋氏忠义录》卷一○、《宋元学案》卷九二、《元诗选》小传、《新元史》卷二四一。

杜本作品

谷音 [ 杜本 ]

宋诗总集。二卷。元杜本编。杜本(1276—1350)字伯原,学者称清碧先生,清江(今属江苏)人。吴越大灾,岁饥,杜曾上救荒策。惠宗时曾为翰林学士,称疾固辞,归隐。父杜谦曾毁家纾难,以佐文天祥军。杜氏继承父志,十分同情宋遗民。早年漫游,多与憎恨异族统治的“节士”、“幽人”结交,记录了他们的悲愤之作。此书便是这些作品的精选本。书中共选诗一百零一首,作者二十四人,无名氏六人。所选录之诗歌多沉郁悲壮、感慨苍凉之作,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如皇甫东生《海口》诗:“穷鸟迷孤青,飓风荡顽寒。不知是海口,万里空波澜。蛟龙恃幽沉,怒气雄屈蟠。峥嵘抉秋阴,挂席潮如山。荧惑表南表,天去何时还。云旗光惨淡,腰下青琅玕。谁能居甬东,一死谅非难。呜呼朝宗意,会见桑土干。”其愤怒激越之情,呼之欲出,诗人与元统治者不共戴天,在南宋灭亡那年“痛哭蹈海”而死。清王士禛有诗赞美说:“谁嗣箧中冰雪句,《谷音》一卷独铮铮。”此书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以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为底本,并校以《四部丛刊》本排印出版。 查看详情>>

敖氏伤寒金镜录 [ 杜本 ]

又名《伤寒金镜录》。舌诊专著。一卷。元杜本撰,刊行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杜氏博学善文,兼通医学,对敖氏原书加以增定,增二十四幅舌图,并列出治疗方药,定名为《敖氏伤寒金镜录》刊行。敖氏继翁,字君首,宋元间福建福州人,寓居潮州,深通经学。平生除治经外,专究医学,特别对张仲景《伤寒论》有所研究,依据仲景之论,补验舌法十二条,载舌图十二幅。本书有论有述,有图有文,有方有药。本书上部,首论“伤寒用药说”,次则“验证舌法”,载敖氏原书图十二幅,即白苔舌、将瘟舌(舌色纯红)、中焙舌(舌见纯红,内有黑色如小舌者)、生斑舌、红星舌、黑尖舌、黑圈舌(舌见淡红色,而中有一红晕,沿皆纯黑)。人裂舌、虫碎舌、里黑舌、厥阴舌、死现舌等。在十二舌象后,附有验证舌法病案。本书下部以“敖氏伤寒金镜录图”为标题,详述杜氏新增二十四幅舌图。每幅舌图有文字说明,并据舌测证,遗方用药,以及药物加减、服药法等。由于本书以舌诊为主要内容,以舌测证,推断伤寒之邪在表在里,例如,“人得病初在表,则舌自红而无白苔等色,表邪入于半表半里之间,其舌色变为白苔而滑见矣”,“邪传于里未罢,则舌必见黄苔,乃邪已入于胃,急宜下之。”本书乃中医学第一部舌诊专著,本书的刊行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并为中医舌诊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书现存主要版本有《薛氏医案》本,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甲申王氏刻本,《医林指月》本,《摄生众妙方》本等。一九五六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曾重订出版。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