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鹏程(1921年5月5日~1991年10月26日),当代著名作家。曾用笔名司马君。1921年3月28日生于陕西省韩城县苏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幼年生活穷苦,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曾半工半读和当过学徒。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在八路军随营学校(抗日军政大学分校)和鲁迅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农村工作,后又调回延安大学学习。经过整风运动,又到工厂做基层干部。1947年,担任新华社随军记者。1949年担任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新华社野战分社主编。解放战争时期,他和战士们生活、战斗在一起,同他们建立了血肉相连的战斗友情,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随军挺进大西北,1949年底进驻新疆。1951年从部队转业后,曾任新华社记者,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1954年转到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从解放初到文化革命前,有十几年时间,在铁路工地和其他建设工地深入生活,曾兼任工程处党委副书记和铁路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为政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后,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任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从事专业创作。他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创作力一直很旺盛。在解放战争期间,写了不少新闻报导、散文、特写、报告文学和剧本等作品,刊登在当时的《边区群众报》、《晋绥日报》和《群众文艺》等报刊上。这些作品,在战争中大都散失了,只有剧本《宿营》,1950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从1949年到1953年底,写了优秀长篇小说《保卫延安》(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延安保卫战的历史场景,歌颂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成功地描写了西北战场总指挥员彭德怀的光辉形象,塑造了以周大勇为代表的一大批指战员的英雄形象,构成了一幅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是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的重大收获。1954年后,写了《工地之夜》、《平常的女人》、《延安人》、《第一天》、《年青的朋友》、《夜走灵官峡》、《光辉的里程》等短篇,出版了《大沙漠》(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新中国建设者的生活斗争及他们崇高的精神面貌。1958年发表了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品在表现社会主义建设和塑造英雄人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60年出版了《速马记》(作家出版社)。1962年出版了优秀短篇集《年青的朋友》(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出版了中短篇合集《光辉的里程》(人民文学出版社)。同年在《延河》月刊上,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历史的脚步声》和文艺评论《漫谈深入群众》等。他的作品,无论长篇、中篇和短篇,都能抓住生活的本质,获得重大意义的主题,塑造光辉的英雄形象,富有深刻的政治哲理性和诗一般的热情,具有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气息。茅盾说他“作品中的人物好象是巨斧砍削出来的,粗犷而雄壮;他把人物放在矛盾的尖端,构成紧张热烈的气氛,笔力颇为挺拔。”(《争取社会主义文学的更大繁荣》)。杜鹏程是一位有成就的优秀作家。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作者及其沉冤二十年的代表作《保卫延安》(1959年曾停止发行)才得以平反昭雪。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保卫延安》,作者写了《〈保卫延安〉的写作及其他》。
长篇小说。杜鹏程著。1954年出版。作品在解放战争广阔的历史背景下,真实地再现延安保卫战艰苦卓绝的胜利历程,反映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必然趋势。全书以周大勇和他的英雄连队的战斗经历为中心线索,描绘青化砭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长城线运动战、九里山阻击战、沙家店歼灭战等各有特色的重要战役,在敌我双方的殊死搏斗中,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孙全厚、李诚等解放军指战员的英雄群像;特别是第一次在长篇小说中成功地刻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总司令兼政委彭德怀同志的感人形象,既表现了彭总作为杰出的军事将领运筹帷幄、巧布战局的高度指挥才能,又描写他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和人民战士朴素无华、平易近人的淳厚风貌,充分展示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纯朴崇高的精神境界,热情赞颂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全书气势恢宏,笔力雄健,富于激昂的战斗诗情与深刻的哲理意味,被誉为建国后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部“英雄战争的史诗”。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