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冯岭梅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潮安人
  • 出生日期:1907年10月10日

冯铿(1907年10月10日-1931年2月7日),左翼作家。女,原名冯岭梅。广东潮安人。1929年2月,同其丈夫许峨来上海。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参加革命斗争和与共产党人的交往,思想觉悟迅速提高,文学创作也出现新面貌。同年冬,创作小说《乐园的毁灭》(载1930年2月10日《拓荒者》1卷2期)。作小说《突变》(载1930年5月10日《拓荒者》1卷4、5期合刊),两篇的主题都是妇女的命运和出路,作品指出:要生存只有“合力”、“组织”、“反抗”。1930年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为左联发起人之一,后在左联工农工作部服务。同年5月,作为左联代表,和柔石胡也频一同出席“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听到苏区代表的报告,了解不少苏区斗争的情况。大会结束后,写了小说《小阿强》和《红的日记》,这是我国左翼文学中第一批歌颂苏区斗争的文学作品,具有开拓的意义。1931年1月,上海《妇女杂志》17卷1期发表她的小说《贩卖婴儿的妇人》,依然响彻妇女解放的呼声。同年1月17日被捕,和同一时期先后被捕的23位中共党的干部和左翼作家一同囚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在敌人狱中,虽遭到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同年2月7日,她和23位同牢战友同时惨遭杀害。为抗议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冯铿和李伟森、胡也频、柔石、殷夫5位左翼作家,同年4月,左联编辑出版了机关刊《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刊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为国民党屠杀同志致各国革命文学和文化团体及一切为人类进步而工作的著作家思想家书》、《被难同志传略四——冯铿》、《被难同志的遗著<红的日记> (冯铿)》,以示抗议和纪念。同年10月,日本四六书院出版纪念5位中国左翼作家的专集《中国小说集<阿Q正传>》,卷首有李伟森、宗晖、冯铿、殷夫4位烈士肖像。书中收有日译的冯铿小说《女同志马英的日记》 (即《红的日记》,田佐夫译),并附译者撰写的《冯铿小传》及作品简介。1933年2月7日是冯铿等5位左翼作家被害2周年,鲁迅作《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沉痛悼念牺牲的青年战友。

冯铿作品

最后的出路 [ 冯铿 ]

现代长篇小说,冯铿著。左联烈士、潮籍女作家冯铿的创作始终关注女性命运,探索女性解放的道路。《最后的出路》是一篇以女性意识觉醒为题材和线索的小说,揭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及种种社会问题,塑造了觉醒的新女性郑若莲,指出女性最后的出路是走上革命,表现出鲜明的现代女性意识。
查看详情>>

红的日记 [ 冯铿 ]

短篇小说集。冯铿著。收短篇小说18篇。发表于1931年《前哨》1卷1期。《红的日记》采用日记体的方式写红军女战士马英六天的战斗生活。拥有四百多个战士的一个团与农民赤卫队一道,攻占了T城。他们发动群众处决了土豪劣绅,把他们的财产登记在册,并开展了广泛的政治宣传工作,组织了“五卅”纪念活动,成立了T城苏维埃,最后又去围攻C城。小说的女主人公马英刚从学校参加部队,待人热情,工作认真,战斗勇敢,在革命斗争中处处爱护同志,但认为革命的女战士不应该向男同志表示感情,反映了作者摒弃当时流行的“革命+恋爱”的公式。作者不追求故事情节,也很少注意艺术加工,但主人公形象相当鲜明,是国统区最早介绍工农红军战斗生活的短篇。 查看详情>>

重新起来 [ 冯铿 ]

中篇小说。冯铿作,花城出版社1986年4月出版。写一对革命夫妻萍君和小苹之间的思想冲突:3年前,他俩在共同的斗争中结合,2年前,丈夫只身去上海谋生,从此贪图安乐,脱离革命。小苹来到上海与丈夫团聚,发现萍君早已今非昔比。而小苹依然朝气蓬勃地渴望献身革命,并毅然离开丈夫,回到家乡,投入新的斗争。全篇语言活泼生动,格调明朗,青年女革命家小苹的形象鲜明突出,富于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是冯铿的代表作。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