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若金(1303—1342) ,初字汝砺,揭傒斯为他改字与砺,临江新喻(今属江西)人。家贫,以织席为生,又改业针工,后刻苦读书,为同郡范梈所知,得范所传诗法。以布衣入京师,数日之间,其诗即为人传诵,京中名流倒屣而迎,以为上宾,虞集见其《奉题仇工部壁间古松图歌》,大为称赏。因而诗名大振。由于得虞集、揭傒斯、宋褧赏识,以异才荐,于元统三年(1335)佐使安南,安南人夜夜派来侍姬,皆被傅辞却,写有《却侍姬》诗。后安南入贡使往往称其能,入国门则先问:“傅先生安在?”自安南归后,任广州儒学教授。至正三年(1343)卒,年四十。揭傒斯认为他的诗与范梈诗相近,他序傅集说:“余每读与砺诗,风格不殊,神情俱谐,如复见德机也。”对傅推崇备至,有次同赋栖碧山诗,傅诗先成,揭说:“余诗未成,与砺已就,非不可更作,念无以过与砺也。”虞集称他的诗风韵足以及于大德年间各大家,他们对傅诗的称赞有奖掖后进之意。明、清人如胡应麟、王士禛对傅诗评价也较高。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上至军国大事,下至民间疾苦,在他诗中都有反映。诗歌形式多样,除古体、律、绝外,还有民歌体。以律体为高,胡应麟称赞其五律“步趋工部”,为元人之冠,虽未免溢美,但写得严整工妙则是事实。胡又赞其五言排律,认为《寿陈景让都事四十韵》“风骨苍然,多得老杜句格”。他的七律(即栖碧山诗)曾使揭傒斯搁笔,王士禛《居易录》称他的七律有格调,在《元诗别裁》的七律中,以傅若金的最多,达十三首,可见其七律具有相当功力。傅若金文不如诗,但也写得和平雅正,无诘屈聱牙之病。着有《初稿》、《南征稿》、《使还新稿》、《牛铎音》,范梈、虞集诸人都曾为之作序。至正间其弟若川汇集刻印,总名《清江集》。明洪武年中,又刻其文集十一卷,后诗文总为一编,不知何人所并,名《傅与砺诗文集》,二十卷。生平事迹见《元故广州路儒学教授傅君墓志铭》(《滋溪文稿》卷一三)、曹安《谰言长语》下、《(嘉靖)临江府志》卷七、《元诗选·初集》小传、《新元史》卷二三八。
元代诗文别集。文集11卷,诗集8卷。傅若金撰。傅若金初字汝砺,由揭傒斯改为字与砺。《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文集为傅若川编,卷首有洪武十七年(1384)梁寅序。卷1为赋、诏、策、制、表,卷2—3为记,卷4—5为序,卷6为说、解,卷7为题跋,卷8为赞、颂、铭、戒,卷9—10为行状,卷11为志、传、文。卷末附录有关诗文20余篇。诗集为宋应祥点校、傅若川编次。傅与砺生前将所写的诗编为《初稿》、《南征稿》、《使还新稿》、《牛铎音》诸集,傅若川又统编为《清江集》。后人将诗文合刊时,又改名为《傅与砺诗集》,以与文集相匹配。卷首有天历二年(1329)范梈序(为《牛铎音》作),元统三年(1335)揭傒斯序,至正元年(1341)虞集序(为《使还新稿》作),至正十八年(1358)胡行简序(为《清江集》作)。卷1为杂著(赋、引、辞、四言诗等),卷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律诗,卷5-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言长律,卷8为五言、六言、七言绝句。卷末有明洪武十六年(1383)傅若川跋语。傅若金曾学诗于范梈,诗风力追范作,以至时人有读他的诗“如复见德机(范梈)”之语(揭傒斯序)。《傅与砺文集》11卷与《傅与砺诗集》8卷都有明洪武年间建溪精舍刻本传世。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