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淲(1159年—1224年),字仲止,号涧泉,祖籍雍丘(今河南杞县),寓居上饶(今属江西)。韩元吉子。以父荫入仕,任主簿(赵蕃《寄韩仲止主簿》云:“闻君往会临川葬,我不及前空叹嗟”),为平江府属官,又尝官贵池。庆元六年药局官满,还家。嘉泰元年秋,入吴。未几,辞官归隐上饶,家居二十年。嘉定十七年,“闻时事惊心,得疾而死”(戴复古《哭涧泉韩仲止》、《诗人玉屑》卷一九引《玉林诗话》)。淲幼承家学,清高绝俗,人品学问具有根柢。于文章所得颇深,所撰《涧泉日记》,“议论率皆精审”,在宋人说部中堪称卓然杰出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一)。其诗与赵蕃(号章泉)齐名,并称“二泉”,毕身以吟咏为事,存诗二千四百馀首,极为戴复古、方回所称道。戴复古《哭涧泉韩仲止》诗云:“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隐居溪上宅,清酌涧中泉。慷慨商时事,凄凉绝笔篇。三篇遗稿在,当并史书传。”方回《瀛奎律髓》亦有“世言韩涧泉名下固无虚士”之语,称其《风雨中诵潘邠老诗》,“轩豁痛快”,“悲壮激烈”,《雨多极凉冷》写水乡雨后景色,“自然而古峭”(《瀛奎律髓汇评》方回评),《五月十日》,“风格遒上,意境不凡”(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其词反映现实者虽不多,但《贺新郎》云:“天关九虎寻无路。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但目尽、东南风土。”一扫隐逸之气,对昏君佞臣贪图苟安,不惜山河破碎的行径,予以猛烈抨击,可谓淋漓痛快。其著作存《涧泉集》二十卷、《涧泉日记》三卷,皆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者。词集曰《涧泉诗馀》,一卷,从《涧泉集》中析出。《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一百九十七首。《全宋诗》卷二七五二至二七七○录其诗十九卷。其文收入《全宋文》卷六六九八。事迹见《涧泉集》、《瀛奎律髓》卷二○。
三卷。南宋韩淲撰。韩淲字仲止,号涧泉,家世居开封雍丘,后徙信州上饶。参政韩亿后裔,吏部尚书韩元吉之子。韩淲淲生平事迹不详,唯戴复古《石屏集》有 “挽韩仲止”诗云:“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隐居溪上宅,清酌涧中泉。慷慨商时事,凄凉绝笔篇。三篇遗稿在,当并史书传。”自注云:“时事惊心,得疾而卒。作所以商山人、所以桃源人、所以鹿门人三诗,盖绝笔也。”。据此可知,韩淲遭逢乱世,坎坷退居,赍志以没。是书当退居时所作,后散佚。《宋史·艺文志》没有著录,原书卷帙不可考。清修《四库全书》时,将散见《永乐大典》中的内容,搜集起来,重新排次,定为上、中、下三卷。全书以类相从,大体上按有关史事、品评人物、考证经史、品定诗文、杂记山川古迹顺序排列,共一百九十八条。所记多有他书不载之遗闻轶事,考证颇为精详。如所记明道二年 (1033)明肃太后亲谒太庙事,可证《石林燕语》之误;大观四年(1110)四月命礼部尚书郑允中等修哲宗正史事,也可补史传之缺。其他议论,亦皆精审。《四库全书总目》说此书 “在宋人说部中,固卓然杰出者也。”足资治文治史者参证。今传版本,《四库全书》以外,尚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清芬堂丛书》、《励志斋丛书》、《说库》、《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本排印,为通行版本。 查看详情>>
宋代诗词别集。20卷。韩淲著。系《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集的诗词编辑而成,凡诗2,400余首,词79首。作者是当时公认的江西诗派的继承者,但亦受“四灵派”的影响,风格比较多样。有清新婉丽的闲适诗:“去年寒食姑苏馆,吟到吴歌子夜声。犹记春城芳草渡,一帘花雨画船行。”(《二十九日寒食》)也有苍凉悲壮的诗篇:“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风雨中诵潘邠老诗》)诗集中尚有少量直接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如《枕上》:“今晨雪如何,云何蝗不生。且愿蝗不生,明年谷价平。”这类诗为数不多,但值得称道。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