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坤载,号研农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山东昌邑人
  • 出生日期:1705

黄元御(1705~1758年),清代医学家。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早年中过秀才,研习经史子集,学识渊博。29岁时,因庸医误治而致左目失明,于是废弃科场名利,发愤学医,拜在金乡(山东金乡)于子遽(司铎)门下学医。黄氏曾精研《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学经典,并广泛涉猎金元以来诸家之说。他行医,教读不限于本地,足迹遍于北都(山西太原)、清江(今属江西)、武林(浙江杭州)等地,其门人弟子颇多,在江南有一定影响。黄氏在学术上推崇歧伯、黄帝秦越人和仲景,称之为“四圣”。他主张“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在论治方面,反对“贵阴贱阳”,对阴、阳之于人体,他指出 “阳性动而阴性止,动则运而止则郁。阳盛而生病,千百之一;阴盛而生病者,尽人皆是”。并力倡“扶阳抑阴”的观点。在医理方面,重视阴阳五行学说,并能博引历代经学中的哲学观点较为透彻地解释医理,被称为医家通晓道学的四大家之一。黄元御对于医学的贡献在于校订经典著作中的错简。 注解了医经中的疑难。从而为后学提供了方便,如《素问悬解》、《灵枢悬解》、《伤寒悬解》是其主张错简说的代表作。此外,他在学术上既能遵经据典,又有自己的新意,在《四圣悬枢》、《玉楸药解》二部著作中,集中体现了这方面的特点。其弟子有毕维新等多人,稍晚于他的阳湖名医张琦、湘潭欧阳兆熊等,也受益于黄氏之学。在1740~1756年间,黄元御在众弟子协助下,先后撰有: 《素灵微蕴》4卷、《伤寒悬解》14卷、《金匮悬解》22卷、《四圣心源》10卷、《四圣悬枢》5卷、《长沙药解》4卷、《伤寒说意》11卷、《玉楸药解》8卷、《素问悬解》13卷、《灵枢悬解》9卷、《难经悬解》2卷,医学著作共计11种。此外,尚有《道德经悬解》、《周易悬解》二部经学著作问世。

黄元御作品

长沙药解 [ 黄元御 ]

本草类著作。清黄元御撰。四卷。元御有《素问悬解》已著录。载药一百六十一种,方二百四十四首。卷一论述甘草、白术、人参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九十四方;卷二论述当归、阿胶、地黄等五十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四十四方;卷三论述黄芪、薯蓣、五味子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五十方;卷四论述茯苓、猪苓、泽泻等四十种药物及由之而组成的五十六方。全书以药名为纲,论述药之性味、归经、功用,及所组成诸方之主治、配伍。对《伤寒》、《金匮》二书方药基本上作了解析。因此本书不仅对学习本草、方剂有所裨益,而且也可供学习《伤寒》、《金匮》者参考。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燮和精舍刊本,民国元年(1911)上海江左书林石印《黄氏医书八种》本。 查看详情>>

素问悬解 [ 黄元御 ]

医经著作。13卷。清黄元御(坤载)撰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作者认为“先圣传经本以起死,讵知下工学古反以伐生,良由文义玄深,加之编写凌乱”使然,故力纠错简。于是按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等十类将《素问》的主要内容重新予以编次,在原文各段之后均有扼要注释。并将已佚的《刺法论》和《本病论》二篇补齐。书末附冯承熙《校余偶识》1卷。 查看详情>>

周易悬象 [ 黄元御 ]

八卷。清黄元御撰。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昌邑人。早为诸生,因庸医误用药而损害了他的眼睛,于是发愤学医。对于 《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都有注释,总有数十万言。大抵自命非凡,想驾御魏、晋以来医者之上,除上自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之外,罕有能免于被其批判的。未免师心太过,求名太急。惟其诂经乃颇能沿溯古义。其训释以观象为主,其观象以《说卦》为主,而参以《荀九家》之说,也兼用互体。大抵都是缘象以明理,不纠绕飞伏、纳甲之术,也不推演河、洛、先天之说,在近人易说中犹可算是学有根据。只是喜好以己意改古书。其并彖、象传于经,而将《文言》合为一篇,这也是根据郑玄本而来的(郑玄本《文言》自为一篇,见《崇文总目》)。而改乾卦的次序,使之与坤卦以下同,这也是据王弼本六十三卦之例而来的。将《系辞》十九卦之说割裂而转入文言的,在古代只有吴澄有此说(见《易纂言》),这已经是没有根据。至于《系辞》全部改动其次第,并多所删节,又割掇《说卦》以补之,《说卦》更多所改正。直以孔翼为稿本,而笔削其文,别造一经,更不是古法。《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查看详情>>

玉楸药解 [ 黄元御 ]

本草著作。8卷。清黄元御(坤载)撰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作者号玉楸子,故以名书。此书继《长沙药解》之后成书,收张仲景医书未载之药293味,分草、木、金石、果、禽兽、鳞介虫鱼、人、杂类8部予以论述。内容论述简要,不尚旁征博引,颇多个人见解。黄元御自号玉楸子,故以为书名。现有《黄氏医学八种》本。 查看详情>>

四圣心源 [ 黄元御 ]

又名《医圣心源》。十卷 清黄元御 (详见 《周易悬象》)撰。黄氏尊崇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将其称为四圣。此书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是黄氏为阐发《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编撰而成。上述五书黄氏曾为之作解,又加以融贯其旨。卷一为天人解,阐述阴阳、五行、脏腑、精神、气血、营卫、经络等内容,计十六节;卷二为六气解,分六气名目、化生、偏见、衰旺等十一节;卷三为脉法解,分气口尺寸、寸口脉法、寸口人迎等二十节;卷四为劳伤解,分中气、阴阳、阴虚、阳虚等十八节;卷五至卷七为杂病解,分鼓胀、噎膈、反胃等二十九节;卷八为七窍解,分耳目、耳病、目、鼻、口等十节;卷九为疮疡解,分痈疽、瘰疬等四节;卷十为妇人解,分经脉、闭结、崩漏等十四节。此书论辨十分详审,对中医基础理论叙述尤为精当,并论述病源,以五行生克之理阐明病机。为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之作。书中亦反映出了黄氏治病用药注重中气,偏主温补的学术思想。有道光十二年 (1842) 刊本、1955年锦章书局石印 《黄氏医书八种》 单行本。 查看详情>>

伤寒说意 [ 黄元御 ]

伤寒著作。十卷,卷首一卷。清·黄元御撰。《四库全书提要》记载:“元御既作《伤寒悬解》,谓论文简奥,非读者所能遽晓,后著此书,以开示初学之门径。”本书除列述六经病证外,卷首对六经、六气、营卫、风寒、传经等均有专题论述,对仲景《伤寒论》多所注释和发挥 查看详情>>

金匮悬解 [ 黄元御 ]

22卷。清·黄元御编撰。刊于1754年。黄氏认为《金匮要略》治内伤杂病大旨以扶阳气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遂推阐“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颇有见地。但在论治方面多从温燥立法,有其片面性。而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很少论及,故以 《内经》、《难经》为据,广涉阴阳五行制化之理,书中逐篇诠释《金匮要略》原文,并详述四诊九候之法。 查看详情>>

灵枢悬解 [ 黄元御 ]

医经著作。九卷。清黄元御(坤载)撰成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作者在学术思想上遵经据典,主张“理必《内经》”,认为“《灵枢》乃《素问》之原,凡刺法、腧穴、经络、脏象,皆自《灵枢》发之,而错乱舛互亦与《素问》相同”,故提出错简观点,因而“正其错乱,发其幽杳”。本书将通行本《灵枢》81篇按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及疾病9类的次序重予编次,并在个别原文段落之后加以注释,于中确有精辟见解,足以解悬。现有多种清刻本及《黄氏医书三种》本。 查看详情>>

素灵微蕴 [ 黄元御 ]

综合性医书。4卷。清黄元御(坤载)撰。成书于嘉庆五年(1800年)。为作者研究《内经》的心得。前2卷论述病因、病理、治法,按胎化、脏象、经脉、营卫、脏候、五色、五声、问法、诊法、医方十解论述。后2卷论16种病证,结合病案以分析病因、病机及各种兼症、变症之由来。 查看详情>>

伤寒悬解 [ 黄元御 ]

十五卷。清黄元御撰。黄氏在学术上推崇岐伯、黄帝、秦越人和张仲景,称他们为 “四圣”,主张 “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受方有执、喻昌影响,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已失仲景所著原貌,希望 “于破裂纷乱之中,条分缕析,复其次第之旧”,故对《伤寒论》重新加以校订。卷首为仲景微旨;卷一、卷二为脉法;卷三至卷五为太阳篇;卷六、卷七为阳明篇;卷八、卷九为少阳篇;卷十为太阳篇;卷十一为少阴篇;卷十二为厥阴篇;卷十三为伤寒类证;卷十四为汗下宜忌。卷末附驳正王叔和序例一卷。黄氏认为张机因针灸刺法已佚,于是著《伤寒论》以治外感之疾。依岐伯、秦越人之理,其法则由岐伯、秦越人针刺之法变通而来。黄氏论述伤寒运用运气原理,立六经以治伤寒,以六经为纲,从六气首列各经病提纲,然后于各经之中论本病、经病、脏病、腑病、坏病等,并指明传脏、传腑、入阳、入阴等不同情况,制汤丸以疗感伤,以守五味。书中脉法共有八十三章,六经经证以及入腑传脏之里证误行、汗吐下之坏病三百六十八章,外感之类证、汗吐下、宜忌八十六章,共五百三十七章,一百一十三方。黄氏对《伤寒论》解其脉法,详其经络,考其常变,辨其宜忌,更定旧书伪乱。使此书纲目清晰,便于阅览。有道光十二年 (1832)燮和精舍刊本,咸丰九年 (1859) 顺德黄氏刻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