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姓:
  • 性别:
  • 朝代:南朝
  • 出生日期:549
  • 逝世日期:623

吉藏(549~623),南朝陈、隋、唐间僧人。中国佛教三论宗创始人。据《续高僧传》卷一一等,俗姓安。祖先为安息人,故有“胡吉藏”之称。祖世避仇移居南海(今广东广州),后迁金陵(今江苏南京)。约三四岁时,其父带他谒见真谛,真谛为其取名“吉藏”。父后出家,名道谅。常随父到兴皇寺听法朗讲“三论”,七岁从法朗出家。十九岁,学有成就,善讲经论。隋朝取得百越(今浙江、福建一带)后,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嘉祥寺讲法,听众常达千余,被称“嘉祥大师”。后受隋炀帝之请,住长安日严寺,完成“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注疏,创立三论学派。在此期间,曾与当时有名的“三国论师”僧粲辩论,历时多日,往复数番,终于取胜。唐高祖(618—626在位)在长安设立十大德统领僧众,吉藏也在当选之列。晚年住延兴寺。其所以以“论”立宗,在于破斥对于“经”的执著。其思想祖述龙树提婆之中观学说,否定语言概念有表达和把握客观真实的可能性,认为世界人生无非是虚幻名相的产物。佛所说法,全是假言施设,没有绝对意义。以“二谛”为组织学说的核心,而“二谛”亦属言教。故一切都是相对的,无可无不可,最终以“无所得”为归宿,而无所得亦无所得。然而其学亦受《胜鬘》《涅槃》等影响,与鸠摩罗什所传三论学有所不同。是故于讲“空”之外,亦讲“不空”,所谓“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主要著作有《中论疏》、《百论疏》、《十二门论疏》、《三论玄义》、《大乘玄义》、《二谛义》、《胜鬘宝窟》等。门徒众多,见于《续高僧传》的有智拔、鸟凯、智命等。其中慧灌,高丽国人,后入日本讲学,为日本三论宗初祖。

吉藏作品

中观论疏 [ 吉藏 ]

凡十卷(或作二十卷)。又作中论疏。唐代嘉祥大师吉藏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本书系解释青目(梵Pin%gala ,三世纪顷)注释之中论(鸠摩罗什译),并继承僧朗、僧诠、法朗等三论宗之传统,发抒一己独特之见解而着成者。成书于隋大业四年(608)。书中首先说明僧睿(378~444?)之中论序,其次逐一详释二十七品。依作者观点而言,中道乃佛菩萨实践之道,其内容有世谛中道、真谛中道、非真非俗中道。此种三谛中道之说与历来之真俗二谛说可谓大异其趣,即谓世谛并非众生分别之境界,而系佛菩萨为济度众生之方便慧境;而真谛则为真实慧之境地,故说依二谛产生真实、方便二慧。此二慧有如佛菩萨之父母。本书引用多数经论,并言及当时之诸学说,例如根据涅槃经之思想以解释空之思想,此乃其他中论释书中所未见之特色。其注释书较著名者有日本三论宗大学者安澄(763~814)之中观论疏记一书。 查看详情>>

大乘玄论 [ 吉藏 ]

五卷,隋嘉祥寺之吉祥撰。第一二谛义,第二八不义,第三佛性义,第五一乘义,第六涅槃义,第七二智义,第八教迹义,第九论迹义,委曲尽三论宗之奥义。 查看详情>>

法华统略 [ 吉藏 ]

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妙法莲华经统略》是吉藏于开皇十五年 (595)投足天台以后所晚出之作。与投足天台之前所作的《妙法莲华经义疏》,《法华去论》在科文释义方面多有不同,其所主学说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对此吉藏在统略序文中指出六点,即:“一、二本所无,今文方有……”,“二,全废旧通,用今新意。”“三,新旧尔用,可适时而说”。“四,首言暧昧,今则显明”“五、大宗乃一而转势不同。”“六、改旧分章,依今科约”。可见,虽出一人之手前后三疏差异之处甚多,此数端者,尤以 “统略”为最重要。诚可视为吉藏晚年对妙法莲华经的定论之见。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查看详情>>

维摩经义疏 [ 吉藏 ]

凡六卷。隋代吉藏(549~623)撰。又称维摩经疏、维摩经广疏、净名经广疏、维摩广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立于三论宗之立场以注释维摩经。初论‘玄义’,其次逐一注释维摩经十四品之文句。该‘玄义’部分可视为维摩经概论,亦可视为本书之序论,后已别出一书成为‘维摩经游意’一卷。除‘玄义’之外,本书注释各品,首皆解释品名,次概说该品大意,复逐次注释经文;于注释之中屡屡引用鸠摩罗什、僧肇、兴皇等之说。 查看详情>>

仁王般若经疏 [ 吉藏 ]

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因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 (583)之请,在建业 (今南京)屡讲《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此疏出于隋代,因为吉藏是在隋开皇十一年(591),为晋王杨广授菩萨戒时而得“智者”尊号的。此疏当是在开皇十五年前所作。吉藏所疏其释序品,科判解文,十有八九皆依天台疏中因缘义释。口空品释义多是吉藏释义,由此至释菩萨教化品,则全不用天台义。自开皇十六年 (596)吉藏投足天台,自此后,所述多用天台义。今此疏显然与天台异其趣也。明显存在着天台疏之细微,藏公疏之恢广也。此疏对解经和注经的比较研究较有参考价值。现最常见流通本是北京刻经处刻本。 查看详情>>

三论玄义 [ 吉藏 ]

全一卷。隋代吉藏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概述三论宗所依之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三书之大义,乃三论宗最简明之纲要书,亦为了解龙树中观思想之入门书。本书分通序大归、别释众品二门,初门复分破邪、显正二章,破邪之下有摧外道、折毗昙、排成实、呵大执,显正之下有明人正、显法正。别释众品中,初明造论缘起,次述诸部通别、众论立名及其旨归,末则就三论敷演宗要。全书即驳斥外道、大小乘佛教之迷执,而显扬三论宗之‘诸法性空’与‘非有非空’之中道之理。此外,本书列举三论共通之点八项,及其个别之特色,如百论以破外教为主,中论讲大小二乘,十二门论则破大乘之迷而显正教。 查看详情>>

百论疏 [ 吉藏 ]

凡三卷。隋代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为鸠摩罗什所译‘百论’之注释书。文前详释僧肇之百论序,分为叹论功能、明造论时节、叹造论之人、陈外道兴世、释论题目、述注论婆薮、叙论大宗、明翻论罗什、辨檀越姚嵩、定品偈多少等十章;正文上卷为舍罪福品,先立明品偈、释偈义、辨多少、释相生、释品名、简舍破等六科,其次辨明梵本与译本之偈数、偈之种类、各品长短不同、各品次第相生等问题,并阐明舍与破之别;中卷有五品︰破神品、破一品、破异品、破情品、破尘品;下卷有四品︰破因中有果品、破因中无果品、破常品、破空品等。百论系以破外道之邪执为主,故本疏有关外道之记述颇多,又援引有关诸说,其研究价值颇高。 查看详情>>

十二门论疏 [ 吉藏 ]

凡六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龙树所著十二门论之注释书。本疏初设六科释僧睿之十二门论序,六科为:标大宗、释题目、叙造论之意、赞论之功能、赞论之利益、作者谦让。次立玄谈五门,即:释名门、次第门、根本门、有无门、同异门,再分三章释本文。本疏与唐朝法藏之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共为十二门论注疏之双璧。本书之注释书有闻思记一卷及翼赞钞序一卷。 查看详情>>

法华义疏 [ 吉藏 ]

凡十二卷。隋代吉藏着。又作法华经义疏、法华经疏、妙法莲华经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系吉藏以三论宗之立场注释法华经。吉藏为三论宗之集大成者,亦常讲大智度论、法华经,且引用多数经律论疏加以注释。全书初立部类不同、品次差别、科经分齐等三义,概说法华经大要,次解释序品以下二十八品之文义。其中,部类不同者,明示诸经之部类凡七例,而以此二十八品本为具足本;品次差别者,其下更开立生起次第、明具义多少、论品前后、明品有无、别释序品等五义;科经分齐者,列举各种关于经的分科之异说及己见。其次解释二十八品,卷一至卷六乃解释序品以下三品,第七卷释信解品,第八卷释药草喻品以下三品,第九卷释五百弟子授记品以下六品,第十卷释安乐行品以下六品,第十一卷释随喜功德品以下六品,第十二卷释所余五品。其中,独缺普门品重说偈。本疏义解恳切,援引颇多。虽基于三论宗之立场,然仍予法华经甚高之评价,为研究法华不可或缺之文献。 查看详情>>

二谛义 [ 吉藏 ]

凡三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七册。乃详述三论教义中之枢要二谛义,总分大意、释名、相即义、物体、绝名、摄法、同异等七科。日本元禄十年(1697)仙台龙宝寺之实养,开一名刹之宝藏,得上、下二卷,校订刊行。宝永七年(1710),复有慧旭寂公依古本校订讹误,增补中卷之全文及上卷中二十余纸之脱文,而得三卷之全,校刊行世。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