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焘(1115年-1184年)南宋大臣、学者。字仁甫,号巽岩,宋眉州丹陵(今属四川)人。绍兴八年(1138)中进士,历任华阳主簿,知双流县、茶州,潼州府路转运判官。乾道三年(1167)除兵部员外郎兼礼部郎中,五年(1169)迁秘书少监兼权起居舍人。虞允文执事,以言事见忤,转湖北转运副使。淳熙元年(1174)召还,适城中失火,上书自劾,贬二秩,除江西运副,寻进秘阁修撰,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主张复修明堂礼。淳熙四年(1177)因子事牵连,贬知常德府。后以敷文阁学士致仕,淳熙十一年(1184)卒。
李焘少有复国之志,感于靖康之难,二十余岁时著《反正议》十四篇论救时大务。为政以礼义治民,宽抚百姓,薄税收募,筑堤防灾,抑制豪强聚敛,弹劾渎职之官,颇有治绩。善于识拔人才,曾荐吕祖谦、尤袤、刘清之等人。性格刚直,特立独行,被时人赞为:“如霜松雪柏。无嗜好,无姬侍,不殖产。平生生死文字间。”他博览群书,收罗百氏,以史自任,谙于本朝典故,曾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例作《续资治通鉴长编》,起自建隆,迄于建康,用力达四十年之久,淳熙七年(1180)修成,上之,藏于秘阁,为治宋史之要籍。叶适评其可上接春秋。此外,亦通天文历法和音韵、文字学。所著尚有《春秋学》、《六朝通鉴博议》、《说文解字五音韵谱》等。
宋李焘撰。五百二十卷。编年体北宋史。焘取北宋九朝史事,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体例,著为此书。起建隆,迄靖康,凡一百六十八年的历史。自孝宗隆兴元年(1163)至淳熙四年(1177),分四次上进。淳熙十年,重编定为九百八十卷,并上《举要》六十八卷,《修换事目》十卷,《目录》五卷,共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凡实录、国史、会要、野史、家乘、墓志铭、行状等有关资料,无不广收博采。其中分注考异,详引他书,保存大量史料,既可考定《宋史》、《辽史》及现存文集、笔记传写之误,又可从中辑存佚文、佚书。原书世鲜传本,今本系清乾隆时《四库全书》馆臣由《永乐大典》中辑出,缺佚英宗治平四年四月至神宗熙宁三年三月、哲宗元祐八年七月至绍圣四年三月、元符三年二月至十二月,以及徽宗、钦宗两朝史文。清辑写本藏于南北七阁,后因兵火,已有散失。嘉庆时,张月霄据阁本抄本印刷,称爱日精庐本。光绪时,浙江巡抚谭钟麟延杨莹、黄以周等以爱日精庐本为底本,校以文澜阁残本,多有是正,由浙江书局刊刻。今有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影印本。 查看详情>>
十卷,宋李焘(1115—1184)撰。李焘字仁甫,又字子真,号巽岩。南宋眉州丹棱 (今属四川) 人。绍兴年间进士,最初在川中任地方官多年,关心民瘼。后任内外官,主持修史时间最长,对当代典章制度颇为谙熟。后累官礼部侍郎,进敷文阁直学士,同修国史,卒谥文简。用力近四十年,纂修《续资治通鉴长编》,另有《说文解字五音韵谱》、《李文简诗集》等。《六朝通鉴博议》 一书详细地记载了三国六朝胜负攻守之迹,并对其作出论断,其目的是假借历史来论述南宋南渡的一些史事,专为南宋立言,陈述治理国家的得失等等,主张修人事以自强,并极力支持孝宗加强兵备,抗击金兵。他向孝宗提出的许多见解,体现了他那以立国根本为先,修人事、强兵备、富国家的爱国思想,这也是李焘写此书的用意。《六朝通鉴博议》 一书有振绮堂影宋抄本,《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