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泰伯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009

李觏[gòu](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自幼熟读经籍,俊辩能文,曾举茂才异等科试不第,建盱江书院,教授生徒,学者称盱江先生。皇祐初,以范仲淹等举荐,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为直讲。嘉祐中,除通州海门主簿、太学说书。四年,权同管勾太学,因葬祖母乞假归,是年八月,病卒于家,年五十一。李觏一生研精儒学,尝自称“所务唯学,所好为经”(《上富舍人书》),对当时学者不通经术而专以文辞为务,深表不满,以为其“大抵摹勒孟子,劫掠昌黎,若为文之道止此而已,则但诵得古文十数篇,拆南补北,染旧作新,尽可为名士矣,何工拙之辨哉”(《答黄著作书》)。其所著文章多关涉时事,《富国》、《安民》、《强兵》三策,《易论》、《礼论》、《周礼致太平论》,《庆历民言》诸篇,都从儒家经邦济世观念出发,评论时政得失,提出救正之术。朱熹称他“文得之经中,虽浅,然皆自大处起议论”(《朱子语类》卷一三九)。他不以诗名,但也有一些较好的诗篇传世。其《哀老妇》诗描写老妇“寡时十八九,嫁时六十馀”的凄凉晚境,较深刻地反映了民生疾苦。一些近体小诗也含蓄婉曲,富有韵味,《读长恨辞》“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议论精当。王士禛尝举其《王方平》、《璧月》、《梁元帝》、《送僧游庐山》、《忆钱塘江》诸诗,以为别有风致,颇似李商隐(《居易录》卷一一)。李觏曾自述有《退居类稿》十二卷、《皇祐续稿》八卷、《周礼致太平论》十卷,均亲自编定(《退居类稿序》、《皇祐续稿序》)。又著有《常语》三卷、《后集》六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明正德年间孙甫编为《直讲李先生文集》(又称《盱江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现存明正德刊本、明成化刊本、清康熙刊本、《四库全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有王国轩校点本。《全宋诗》卷三四八至三五○录其诗三卷。《全宋文》卷八九二至九一七收其文二十六卷。事迹见陈次公《李先生墓志铭》(《盱江外集》卷三)、《宋史》卷四三二本传。宋人魏峙编有《李直讲年谱》。

李觏作品

旴江集 [ 李觏 ]

三十七卷。《年谱》一卷。《外集》三卷。宋李觏(1009—1059)撰。李觏,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皇祐初 (1060),因其俊辩能文,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升直讲。嘉祐中(1060),为国子监奏,后召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人称“旴江先生”。李觏文格次于欧阳修、曾巩,对经学有很高的造诣,其文反对浮靡流宕,注重实用,主张羽翼六经,不拘泥于古人。他虽不以诗名,但其诗也别有风致。《湘山野录》载觏在望海亭席上作“山鸟不知红粉乐,一声拍板便惊飞”句,把一同饮酒而闻官妓唱歌才一开口,便越墙攀树而逃的陈烈的形象描写得维妙维肖。所著《旴江文集》三十七卷,前有《年谱》一卷,后有制诰、荐章之类为《外集》三卷。有《四库全书》本。另有《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载《四部丛刊(初次印本、二次印本、缩印二次印本·集部》。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