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715-766年)唐代大臣、文学家。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二年(743),又登博学宏词科。天宝十一年(752),入朝为监察御史,累转侍御史,礼部、吏部员外郎。因弹劾杨国忠亲属,得罪权幸,改任右补阙。安史之乱起,百官流窜,华欲暗中携老母逃离,被俘,署以凤阁舍人。乱平之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他自伤临危乱而不能保持节操,又不能安亲,遂屏居江南。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称病不受。后吏部尚书、领江淮选补使李岘置为幕僚,提升检校吏部员外郎。后因患病去官,客隐山阳。大历初,卒。他与萧颖士齐名,时称“萧李”。共同提倡古文,反对骈体,主张文章要以儒家思想为依归,实为中唐古文运动之先躯。他认为:“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者,六经之志也;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他晚年奉佛,不甚著书,常为人撰写碑文,其所撰《鲁山令元德秀墓碑》,由颜真卿书写,李阳冰篆额,后人争相临模,称为“四绝碑”。其散文名篇有《吊古战场文》,诗作以《春行即兴》、《咏史》11首较著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华前集》10卷、《中集》20卷,皆不传。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
书法章法论用语。指“截拽”二字。唐代李华《书论》 (即《二字诀》)云: “予有二字之诀,至神之方,所谓‘截拽’也,苟善斯字,逸少、伯英,彼何人哉!”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 “又曰:‘有二字神诀,截也,拽也’。所谓截,拽者,谓未可截者截之,可以已者拽之。 查看详情>>
辞赋名篇。唐代李华作,《文苑英华》、《全唐文》、《唐文粹》见载。李华唐开元年间(713—741)为谴责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而写的一篇赋。作者由古战场的凄凉景象写到秦汉以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其间充满着他对历代士兵悲惨遭遇的同情,抒发了厌恶战争、反对战争的思想感情。文章着重反对秦汉以来的开边战争。唐玄宗时,大举进行开边战争,人民深受其害。作者最后提出制止战争的办法是:施行仁政,安定四境。因此,本文在当时是有针对性的。文章采用了“铺采摛文,体物言志”的写法,极力铺陈夸张描写,有强烈的感染力。另外,语言流畅,音韵和谐,读来毫不拗口。对后世影响较大。 查看详情>>
四卷。唐李华 (约715—约774)撰。李华,字遐叔,赵郡赞皇 (今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天宝十一年(752)任监察御史,后贬杭州司户参军。又被擢为检校吏部员外郎。上元中召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大历初卒。李华善属文,与萧颖士交游甚密,文章齐名。倡导古文,反对骈文。其名篇《吊古战场文》为历代选家所推重。曾作《鲁山令元德秀墓碑》,颜真卿书,李阳冰为篆额,后人争相模写,传为“四绝碑”。著有 《李遐叔文集》。此集为李华殁后,由后人所辑。共四卷。卷一为赋、序、书、颂、赞,卷二为论、铭、传、碑,卷三为记、墓志铭、墓表、墓碣铭,卷四为文、诔、碑铭、杂著、诗。前有独孤及序。其诗富于辞采,文词绵丽,精采焕发,实可与古人相匹敌。萧颖士见其所著《含元殿赋》,以为在景福之上,灵光之下。《旧唐书》称“李华有文集十卷”。独孤及序则称“自监察御史以前十卷,号为前集。其后二十卷,有一百四十四篇赋、颂、诗、表等,为中集。”又称 “他日继于此而作者当为后集。”盖其时李华尚在,但卷数却不合。但《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著录,则说明南宋时原本已佚。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曾录有 《李遐叔文集》一种,系旧抄本,不分卷。有独狐及序,附深肃送序祭文,顾没祭文。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