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清臣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 出生日期:公元708

颜真卿(公元708—784年)唐书法家、文学家。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颜回之后,颜师古五世从孙。颜真卿少孤,由母亲殷氏训育,少好儒学,词翰绝纶。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登甲科。唐代宗时,历官尚书右丞、刑部尚书等,进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唐德宗时,为卢杞所忌,迁太子太师。李希烈叛乱,卢杞又点名让德宗派他去劝谕。李希烈多方诱胁,颜真卿终不屈,后被缢杀。赠司徒,谥文忠。书法初学褚遂良,曾三次拜谒张旭,始得秘传 真草用笔之法:“用笔须如印印泥。”又云“真草用笔,悉如画沙,点画净媚,则其道至矣”。颜真卿“自此得攻书之妙”,成为一代大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刚异飞动,使古法为之一振,开创了“二王”以外的崭新风格,人称“颜体”。宋陈师道后山诗话》云“苏子瞻(轼)云:‘子美(杜甫)之诗,退之(韩愈)之文,鲁公(颜真卿)之书,皆集大成者也。’”《墨池编》云:“鲁公嗜书石,大几咫尺,小亦方寸,碑刻遗迹,存者最多。观《中兴颂》,则闳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其承家之谨;观《仙坛记》,则秀颖超举,像其志气之妙;观《元次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王羲之)、献(王献之)以来,未如有公者也。”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仍为学书者的楷模。《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吴兴集》十卷、《庐陵集》十卷、《临川集》十卷,北宋时已散佚。今传宋末留元刚所辑《颜鲁公集》十卷。令狐垣《颜真卿墓志铭》及殷亮《颜鲁公行》又载其编有《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碑刻有《多宝塔碑》、《李玄靖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争坐位帖》等。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新旧《唐书》均有《颜真卿传》,事迹又见令狐垣《颜真卿墓志铭》及殷亮《颜鲁公行状》、《唐国史补》等。

颜真卿作品

颜鲁公集 [ 颜真卿 ]

诗文别集。三十卷,其中诗一卷。唐颜真卿撰。按鲁公行状,其佐吉州时有《庐陵集》,刺杭州时有《临川集》,刺湖州时有《吴兴集》。但这些集子,历经五代战乱,全部亡逸。北宋时,吴兴沈侯采掇遗逸,辑编为十五卷,刘敞为之序。此为最早的辑本。后宋敏求广加采录,重编为十五卷,目次已非沈氏之旧。南宋宁宗嘉定(1208—1224)间,留元刚以其所得宋敏求残本十二卷,益以拾遗一卷,又撰《年谱》一卷,并附行状、碑传为一卷,仍合十五卷之数。以上诸本皆已不见。今所传通行本为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锡山安国据吴郡都穆重编十五卷本重梓的《颜鲁公文集》十五卷。《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四部丛刊》亦据以影印。《四库全书》本又增安氏本未收的诗文作品增入《补遗》卷内。后来的不少版本即源自此本,如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刘思诚翻安氏本,万历二十四年颜胤祚重刻本等。其中颜胤祚本多脱漏舛误,尽失其旧。颜集遗佚颇多,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1906)有《文忠集拾遗》四卷,专收其佚文。今搜集最备之本,当属清宣宗道光(1821—1850)间黄本骥刊《颜鲁公集》,总题三十卷,内多附有关鲁公的资料,道光二十五年(1845)黄氏三长物斋有刊本,后收入《三长物斋丛书》。此本包括《颜鲁公集》十二卷、《外集》八卷、《书评》十卷、《补遗》一卷。《四部备要》据以排印。 查看详情>>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 颜真卿 ]

一篇。书法用笔论著。一卷。唐代颜真卿撰。是书首述请教张长史传授笔法之经过,次述张长史以问答式传授笔法之十二意,终述欲齐古人须具备的条件。该文内容为颜真卿请张旭授笔法经过;以问答形式讨论笔法;讨论古今书法的异同。关于笔法12意,魏钟繇曾概括指出,颜、张二人又加以认真的探讨,这就反映出笔意对书法的重要意义。至今仍为学书人研究的对象。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