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府(614~666年),唐高宗时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右丞相。
隋大业十年(614),不堪昏君暴虐的黎民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成燎原之势。就在这遍地烽烟之年,瀛州饶阳(今属河北)李家一个男儿呱呱落地,取名义府。
李家是个官宦人家,先人做过县丞一类的小吏。这使李义府有条件读书求学;而门第不高,又驱使他刻苦力学,以博取功名富贵。数年寒窗,几多辛苦,李义府终于成了一个饱学之士,写得一手好文章。他长得容貌温和,与人说话时面带微笑,一副谦谦君子相,然而,骨子里却是偏执猜忌,阴险狠毒。了解他嘴脸的人,送他一个绰号“李猫”。
21岁那年上,李义府踏入仕途。
世道沧桑,此时已是唐太宗君临天下的第九年(635)了。经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的推荐,李义府被录用为门下省典仪。他的才学颇受黄门侍郎刘泊、持书御史马周的赏识,在他俩的举荐下,李义府被擢为监察御史。不久,又奉诏兼侍晋王李治。
贞观十七年(642),皇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李义府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此时的李义府,文章更为精湛,与太子司议郎来济并以文笔著称,时号“来李”。在太子舍人任上,李义府曾写过一篇《承华箴》献给李治。箴是当时一种以规劝告戒为主要内容的诗文。诗文中李义府引古论今,勉励太子从小事做起,亲贤远小,词义恳切。李治读后,深为所动,并亲自上表将其奏报给太宗皇上。太宗为奖励李义府,下诏赐给锦帛40匹,又让他预撰《晋书》。
贞观二十三年(627),唐太宗李世民驾崩。高宗李治即位后,李义府被提升为中书舍人,永徽二年(651),兼修国史,加弘文馆学士。
李治登基后,立王氏为皇后,后来开始移爱于原太宗妃武则天。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的想法遭到了长孙无忌等老臣们的坚决反对。一贯善于察颜观色,为人笑里藏刀的李义府看出高宗心意已定,便正式奏请高宗废掉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皇后。高宗看了这个奏本很高兴,随即赐给珍珠一斗,并将他提升为中书侍郎。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终于为高宗完成了皇后的废立大事。李义府自然成了高宗和武后的心腹之人,同年被授以广平县(今四川马尔康县东)男爵位。从此,李义府开始野心膨胀,有恃无恐了。
李义府不仅为人狡诈,而且好色。显庆元年(656),李义府以本官兼任太子右庶子,并进爵为侯。就在这时,洛州(今河南洛阳东北)有一妇人淳于氏,因犯奸情案被押在大理狱内。淳于氏长得容貌妩媚,虽已为人妇,但年轻风骚,韵味犹浓,颇会弄姿色以诱人。李义府听说后竟亲自找到大理丞毕正义,从监狱中将淳于氏弄出,接到特别为她准备的宅院中养起来做了自己的情妇。还处心积虑地为她制造假证,开脱罪责。此后,李义府就经常与淳于氏在一起寻欢作乐。大理的一个官员段宝玄了解此事的原委后便写了状子,控告李义府。高宗见状后,下令调查此事。但是,此案之后,李义府不仅没失宠丢官,反而不久又兼任了太子左庶子,可见当时高宗对他的袒护有多深。
显庆二年(657),李义府取代崔敦礼成为中书令,并以一朝宰相之职兼检校御史大夫,监修国史,学士并任如旧。不久,又加太子宾客,进而又封河间郡(今河北河间)公爵。显庆三年(658),追赠他的父亲李德晟为魏州(今河北冀县)刺史,就连他的孩子们,包括还在怀中抱着的也都并列清官,诏造甲第。一时间,李义府势倾朝野,所获得的荣誉和恩宠在当朝没有哪个人能比得上。然而李义府秉性贪得无厌,对眼下所获得的这些高官厚禄并没有感到满足,反而利用手中的权势,与他的母亲、妻子、儿子及女婿们一起卖官鬻狱,前来巴结攀附的人多不胜数。他同时利用自己的地位,积极培植心腹,广结死党,而对忠直贤能者,则竭尽诬告陷害之能事。朝中有一杜正伦,为人忠直,当初任中书侍郎的时候,李义府才任典仪,杜正伦对李义府平时的品行很看不惯,但也未曾与他发生过冲突。现在,两人同为宰相,一起执掌政事,杜正伦认为自己是前辈,才能出众,因而,朝上朝下不肯谦让李义府。对此,李义府常心怀不满。这时,又恰恰有一个李义府的族人中书侍郎李友益因不愿与李义府同流合污转而追随了杜正伦,两人常在一起议论李义府的种种不端,并对李义府的行为细加察访。李义府了解这一情况后,表面上佯装不知,背地里却让手下人向高宗状告杜正伦欺骗皇上、图谋不轨,杜正伦也不甘示弱,两人在高宗面前经常相互指责。高宗无心详察此事,最后以大臣不和为由,对两人都加责备,贬李义府为普州(今四川安岳)刺史,杜正伦为横州(今广西横县)刺史,李友益被流放到峰州(今越南永富白鹤县南风州)。显庆四年(659),李义府贬官后不久便被高宗召回,兼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其他官职重新授给。而杜正伦被削掉封邑后,直至死于横州也未见召回。
显庆五年(660)冬,高宗李治开始生病,头痛目眩,难以主持日常政务。上朝时,往往委托武则天代为处理。武则天天性聪慧,又有很好的文学历史修养,对朝政的处理也能恰到好处。这样,皇帝的大权渐渐开始落入武则天的手中,而李义府则以立后有功,依仗着武则天的权势,更加为所欲为。
龙朔元年(661),李义府母亲去世,照例李义府离职服丧。二年(662),回来后又任司列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不久,李义府请求改葬他的祖父,诏准后,李义府在永康陵(高祖陵墓,在今陕西三原北)旁边择地营造坟墓,其钱材用度全部取之于当地。三原县令李孝节畏于李义府的权势,私自课征壮丁及百姓的车牛等用具,为李义府的祖父拉土筑坟,昼夜不停。于是,周围高陵、栎阳、富平、云阳、华原、同官、泾阳等7个县的县令,因为李孝节的原故,生怕李义府怪罪,不得已,全都课征人车去为其筑坟。高阳县令张敬业,生性谦恭勤俭,为人怯懦,为李义府祖父筑坟期间,一方面怕工作有失被怪罪,终日惴惴不安;一方面身体虚弱,承受不了繁重的劳作,最后死在筑坟工地。在这同时,王公以下,都争着赠送器物钱财。迁葬所用的羽仪、导从、輶、器服等物品,都极尽奢侈华丽。迁葬这天,所用的车马供帐,自灞桥一直到三原,70多里的路上,相继不绝。从武德(高祖年号,618—627)以来,王公们这样盛大的送葬仪式,从未有过。这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十分注重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尤其是严厉禁止厚葬,认为这样做浪费太大,毫无益处,并且明确要求五品以上的官员和勋亲贵族,都要遵照执行。因此,李义府的行为一时引起议论纷纷。
龙朔三年(663),李义府又升为右相,仍旧兼任殷五府长史和选拔官吏的事宜。多年的官场生涯,使李义府那阳奉阴违的技艺更加精湛了。入朝时,他在皇帝面前说尽好话,竭力表现自己;退朝后,便无所不为,肆无忌惮,百官同僚都很畏惧他的权势,没人敢指出他的过错。高宗对他的这些所作所为也多有耳闻,但此时大权已被武后掌握,所以对李义府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次,高宗对李义府好言相劝道:“我听说你的儿子、女婿做事都不很检点,犯下很多罪过,我都给你掩盖过去了,也没对你说。你可要对他们多加劝戒,不能再让他们这样下去了。”高宗的话,是有意避免直接指责李义府的,但即便如此,李义府仍感戳到了自己的痛处。不过,他此时不仅没有惶恐惧罪之感,反而立即变了脸色,腮也红了,脖子上的青筋也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慢言慢语地向高宗反问道:“是谁向陛下说的这些事情?”高宗回答说:“只是我这样说一下,何必非得问我从哪里知道的呢?”李义府满脸的不高兴,更没有半点认错的意思,最后竟不顾君臣之礼,迈着缓缓的方步,不告而退。高宗无可奈何,只好随他去了。
李义府大权在握以后,许多事都要随他的好恶而行。开始时,唐朝关于礼仪方面的记录制度一直是沿袭前代的,不论吉事凶事,全都照实记录。后来,太常博士萧楚材、孔志约认为皇室的凶礼是凶事的预兆,不是作臣子的所应说的。李义府很同意这个意见,于是便擅自作主,把以前有关凶礼的记录全部删除焚烧了。
贞观年中,唐太宗曾命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以及各方面的熟悉当时达官贵族家事的士大夫们一起撰写《氏族志》,经过多年的努力,最后成书百卷。《氏族志》仍依魏晋以来门阀士族的旧例来排列,当时普遍认为该书还是比较合体的。于是启奏圣上,颁发给各州,长期保存。这时的李义府对于自己家世代在《氏族志》上无名感到羞愧,便上书奏请高宗批准改写《氏族志》。武则天对《氏族志》也非常不满,因书中竟将武氏排斥在外。她正想大力扶植新兴的地主阶级以取得他们对自己的支持,所以马上批准了李义府的上书。由礼部侍郎孔志约、著作郎杨仁卿、太子洗马史玄道、太常丞吕才重新负责撰写。孔志约等对李义府的意图心领神会,随即定下规格:“皇朝中得五品官以上的人,都升到士这一类里。”于是起于兵卒因军功而获五品的都被记入了书中,后族武氏也列为第一等,并改书名叫《姓氏录》。由于其中鱼龙混杂,那些一向以门第自矜的士大夫晋绅都耻于被记叙,并称此书为“勋格”。《姓氏录》编撰完成后,李义府又奏请高宗,要求把已分发各地的《氏族志》收缴起来烧掉。
李义府既贪色贪权,也贪钱。最后终于栽倒在“贪”上。一次,李义府为了看看自己今后的官运财运如何,请了一个阴阳先生杜元纪为自己的府第望气。杜元纪装模作样地看了一阵子后说:“你所住的宅院上方有股‘狱气’,恐怕不久要有牢狱之灾,需要拿出二千万积存的钱来才能压住这股狱气。”李义府知道自己作恶不少,因此对杜元纪的话深信不疑。为了拿出这笔破解灾祸的钱来,李义府不惜泄露朝廷机密。他让儿子右司议郎李津叫来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延,对他说:“宰相为你争取了一个官职,几天后诏书一定发出。“过了五天,长孙延果然被授以司津监。于是李津从长孙延那里取走七百贯钱。事情被人传出后,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上表陈述李义府的罪状。经过详细调查核实,证明杨行颖表上所言皆有其事。于是高宗忍无可忍,下令严加惩办,在历数了李义府及其儿子等人卖官鬻狱、泄露机密、贪赃枉法等罪行后,决定将其长流巂州(今四川西昌),长子津长流振州(今广东崖县),次子洽、洋及子婿柳元贞等一起长流廷州等地。朝野上下对此莫不拍手称快。当初李义府在位时强夺人家的许多奴婢,现在败落后,纷纷逃散,各回自己家中。
麟德三年(666),高宗改元乾封,大赦天下,但长流之人不能返还。李义府想起当年权势赫赫,呼风唤雨的情景,如今却流放异乡,好容易遇上大赦,却又不许回去,一时忧愁愤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绝望,不久便生病而死,终年52岁。
上元元年(674)大赦,李义府的妻子、孩子都被准许返回洛阳。如意元年(692),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名女皇帝的武则天,又想起了在永徽年中竭力拥立自己为后的李义府等六人来,于是,诏令追赠李义府为扬州大都督。长安元年(701),晚年的武则天又赐李义府的儿子左千牛卫将军李湛实封300户。然而,李义府等人生前毕竟多行不义,武则天在位可念其功,武则天之后,境况便重又不妙了。睿宗即位后,景云元年(710),下诏并停李义府等六家的实封。
李义府一生共有文集30卷流传于世;另著有《官游记》20卷,已散佚。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