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蕙田(1702~1764年),字树峰,号味经,世居江苏无锡,雍正初析置金匮县,遂为金匮人。其祖松龄,顺治乙未(1655年)进士,康熙朝召试博学鸿词,授左谕德。其本生父道然,康熙己丑(1685年)进士,由编修历官礼科给事中。蕙田少过继于其叔父易然,易然为府学生。在此家庭环境之中,蕙田自然会励志向学,求取科名。乾隆元年(1736年),蕙田中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入直南书房后,仕宦生涯屡有升迁,一帆风顺。六年(1741年)充顺天乡试副考官。七年(1742年)入直上书房。八年(1743年)连续四升,先为侍讲,继迁右庶子、右通政、再擢内阁学士。十年(1745年)为礼部右侍郎。十二年(1747年)丁本生父道然忧。十三年(1748年),奉旨:“秦蕙田服制将满,可仍以礼部侍郎用。”逾年,调刑部侍郎,兼理国子监算学,充经筵讲官。二十二年(1757年)擢工部尚书,兼理乐部。二十三年(1758年),调刑部尚书,仍兼管工部事。寻加太子太保。二十五(1760年)、二十八年(1763年),两任会试正考官。翌年,蕙田两以病请解任回籍,高宗一再挽留,及准请,卒于途。高宗闻讯,甚感伤怀,谕曰:“秦蕙田奉职西曹,恪勤素著。前以患病告假,准其回籍就医,尚冀痊可。兹闻在途溘逝,甚为轸恻!应得典,已饬部查例具奏。著再加恩赏给银一千两,经理丧事,以示优翚。”其受重如此,亦可见其为官之情形。然畅达的宦途,并没使秦蕙田沦为纯粹的官僚。相反,其位逾高,志学弥励。钱大昕有言:“公立朝三十年,治事以勤,奉上以敬,刚介自守,不曲意徇物。公退则杜门谢宾客著书,不异为诸生时。……上御极之初,江阴杨文定公领国子监事,荐公笃志经术,可佐成均。既而值内廷,课皇子讲读,益以经术为后学宗。……公夙精三礼之学,及佐秩宗,考古今礼制因革,……。”(卷42)正是基于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秦蕙田遂得将其前此所学更加阐扬,至有《五礼通考》之结撰。
二百六十二卷,清秦蕙田(1702-1764)撰。秦蕙田字树峰,号味经,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命南书房行走。官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立朝三十年,刚介自守。其学以穷经为主,不居讲学之名。能通经文,好治《易》及音韵,历数之学,尤精三礼。认为儒者不能“舍经以谈道,离经以求学”,以经术笃行,知名国内。着作除《五礼通考》外,还有《五礼通考序录》、《观象授时》、《味经斋类稿》。古有五礼,始见于《周礼·大宗伯》,即吉、凶、军、宾、嘉;又有宗伯掌五礼之说。秦蕙田《五礼通考》是关于古代礼制的一部总结性着作。此书仿清徐乾学《读礼通考》体例、博及吉、凶、宾、军、嘉五礼,分七十五类,网罗众说,于《礼》经之文,如郊祀,明堂宗庙,朝会,冠、婚、宾、祭、宫室、器用等,是以经证经;于历代诸儒注疏,则取相矛盾的互为参证;对唐宋以来名家考论发明之事义,则取百家之说相端审。书中将《乐律》附于《吉礼·宗庙制度》之后,以古今州国都邑、山川地名,立“体国经野”一题统之,以天文推前,句股割圆,立“观象授时”一题统之,一并载入《嘉礼》。虽事属旁涉,非五礼所属,然周代六官,总名为礼,礼之用,精粗条贯,所含本博,故秦蕙田此书略显博杂。《五礼通考》体大思精,囊括万有,考证经史,原原本本,经纬分明,实为五礼之类典。有论者认为秦蕙田《五礼通考》能竟朱熹未竟之志。此说颇有道理。版本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味经窝刊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