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王惟德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日期:987
  • 逝世日期:1067

王惟一(987—1067),又名王惟德。是公元十一世纪我国的著名针灸学家。他整理了前代有关针灸的文献,结合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建议当时政府铸造了针灸铜人两具,並写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对于统一各家有关腧穴的不同说法以及方便直观教学,弄清经穴部位,作出了重大贡献。

针灸是我国特出的医疗技术之一,在历史上记载很早,战国时候,扁鹊便已倡导针灸;到了晉代,皇甫谧著《甲乙经》,总结了晉代以前的针灸治疗经验。唐代太医署内有针科,有专人负责教导针灸。从唐至明,历代都设有针灸科,在太医院中占重要地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还有专篇记述针灸,並提到曾用彩色绘製《人身经穴图》三幅。

宋代的针灸学更加发展,著作增多,为王惟一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他既在理论学习上下过一番苦功,又结合工作实践所得,最後确定了人体的针灸部位。他把三百五十四个扎针的人体部位名称联繫起来,分成十二个部门,即所谓脏腑十二经(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还有心包络),给它註明穴道,画成人体针灸图,共三大卷,这便是後来所定名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了这一图经,按图指穴,按穴针灸疗病,成为後来针灸治疗术的重要依据。元、明、清时的医家,虽于经穴有所扩充,但大体都不能超越这个范围。

当宋仁宗赵祯采用他的建议铸造铜人的时候,他便亲自下到铸铜作场,和工匠们一起商量造法。根据他的著作,用青铜铸成两座铜人。铜人四肢、躯体,可以拼拆;体内还装配五脏六腑,可合可分,彼此连贯。铜人外表刻上複杂的穴道,並用错金标明名称。铜人的铸成,不独成为医学教学上的重要工具,也正是现代人造人体医疗模型的前驱。王惟一在我国针灸学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王惟一作品

难经集注 [ 王惟一 ]

医经研究著作。5卷。成书于明代(1505)。是《难经》最早的一种集注本(原题宋·王惟一撰)。由明·王九思、石友谅、王鼎象等编辑。此书辑三国时吕广、唐时杨玄操、宋时丁德用、虞庶、杨康侯等各家之注,加以选录汇编而成。本书5卷,分为13篇,按脉诊、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编次,选注比较精要。本书只是集诸家注释,未作任何发明论述; 但因保留了五家已佚之书的内容而有文献价值。现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数种刻本、抄本。商务印书馆据守山阁本铅印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日本国文化元年(1804)濯緓堂重刻本。 查看详情>>

道法心传 [ 王惟一 ]

元王惟一述。道教经书。一卷。内容主要为以易理阴阳八卦解释道教心法,认为夬卦五阳生,乾卦六阳数足,神气必合,必待震动以施号令,故阳极则阴生。剥卦五阴生,坤卦六阴数足,皈根复命,保气养神,阴极则阳生。周而复始,生生化化之道,未尝间断。收有万法归心图、先天元精图、先天元气图、先天元神图、归根复命图、雷霆得中图、阴阳变化图等。为研究元代道教思想史的参考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 查看详情>>

明道篇 [ 王惟一 ]

道家著作。1卷,元·王惟一撰,成书于元代。书中阐述:“要在至心诚意,格物致和,去人欲之私,存无理之公,自然见心中无限药材,身中无限火符,药愈探而不穷,火愈炼而不息矣。”等习炼气功的重要问题。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