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天圣五年进士及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出为河东转运副使,迁天章阁待制、都转运使,历知秦、益二州。庆历七年,召拜枢密副使,改参知政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五)。命为宣抚使,讨伐贝州王则叛军。八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御史唐介劾其以内庭进用,罢政,知许州,改知永兴军。至和二年,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嘉祐三年,出判河南府,封潞国公;改判大名、太原府,再判河南府。治平二年,自淮南节度使入为枢密使。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力求外任。熙宁六年,出判河阳,徙大名府。元丰三年,除太尉,复判河南府;请老,以太师致仕,闲居洛阳。绍圣初,章惇秉政,言者劾奏其朋附司马光,降太子少保。四年卒,年九十二。崇宁间附元祐党籍;后追复太师,谥忠烈。彦博连事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年,退居洛阳后,与富弼、司马光等置酒赋诗相乐,谓之洛阳耆英会。喜为文辞,承杨亿、刘筠之后,诗学西崑体,有晚唐风韵,王士禛尝举其“云淡天迷楚,楼高地占秦”(《见山楼》),“杨柳亭台暮,梨花院落深”(《深院》),“小阁登临春暮时,绮栏飞闼映游丝”(《登通山阁》),“高楼闲背夕阳登,眇眇长怀不自胜”(《寓怀》),以为其妙处不减温、李(《池北偶谈》卷一四)。为文不事雕琢,通达晓畅,切于时用,叶梦得以为“未尝有意于为文,而因事辄见,操笔立成,简质重厚,经纬错出”(《文潞公略集序》)。集中有赋多篇,《鸿渐于陆赋》、《经神赋》用典精当,不露痕迹(《赋话》卷五),为时人传诵。文彦博原有文集藏于家,后经靖康战乱散佚,其少子维申复辑得诗文二百八十六篇,编次为《略集》二十卷(叶梦得《文潞公略集序》)。嗣后递有增补,南宋时有《文潞公集》四十卷、《补遗》一卷传世。《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艺文志》七称有《文彦博集》三十卷、《显忠集》二卷。现存《文潞公集》四十卷,有明嘉靖五年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二七三至二七八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六四一至六五九收其文十九卷。事迹见《文忠烈公彦博传》(《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三)、《宋史》卷三一三本传。
诗文集。北宋文彦博撰。40卷。彦博四朝名臣,封潞国公,因以名集。其诗文南渡后颇有散佚,少子文及甫追辑成20卷,称《略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文潞公文集》40卷,《补遗》1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文彦博集》30卷,今似不存。40卷宋本《潞公集》明代秘阁犹有庋藏,《文渊阁书目》和《内阁书目》皆有著录,其后失传。现存以明嘉靖五年(1526)平阳守王溱刊刻的40卷本为最古,远过于文及甫辑本,应是在《略集》本基础上重辑的,辑者不详。另有清抄本《文潞公文集》40卷。嘉靖本脱讹甚多,收入《四库全书》时已有所校正。《四库全书》本共40卷,其中古赋1卷、律赋1卷、古诗1卷、律诗4卷、挽词1卷、论1卷、表启1卷、序1卷、碑记墓志1卷、杂文1卷、孝经解1卷,其余26卷皆奏议、札子,包括陈乞3卷、举官3卷、辞免3卷、奏议17卷。《潞公集》上自朝廷典册、章奏议论,下及词赋歌诗、序记杂文都有涉及,对于政治、军事尤殷殷关注。宋叶梦得评《潞公集》说:其“重德伟度,足以镇服四夷;精识远虑,足以错综万务;博闻强识,足以贯通九流;谠论嘉言,足以弼成百度”;“未尝有意于为文,而因事辄见,操笔立成”;“文章不事雕饰,议论通达,卓然经济之言”;《潞公集》中奏札下多注年月,亦可与正史相参考。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