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贤(一作景言),生卒年不详,名暹,后改名讷,号汝斋,蒙古族,因从姐夫杨镇抚,人用杨姓称呼他。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杨景贤生活的时代约为元顺帝至元、至正时(1333年后),至明成祖永乐年间。他自幼好学,精通汉文、汉语,擅长音律和词赋。并且善于弹琵琶。对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有渊博的知识。
在元末明初,杨景贤主要致力于杂剧的研究和创作。因此不仅与同时代的一些著名杂剧作家如贾仲名、汤舜民等人保持着广泛的友谊,而且和一些著名演员蒋兰英等人也有一定的往来。在乐府中出人头地,锦陈花营,悠悠乐志。明初时受宠爱。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杨景贤因善隐语,好说笑话,并以谜语出名,因此,于永乐初年被召入值,以备顾问。但他在朝廷中当官的时间并不长。后来死于南京。
杨景贤的一生著作很多,他所编的杂剧有《天台梦》、《生死夫妻》、《翫江楼》、《偃时救驾》、《西湖怨》、《为富不仁》等,可惜这些剧本绝大部分已经散失,现在能见到的只有《刘行首》、《西游记》两种。《刘行首》正名为《马丹阳度脱刘行首》。虽然讲的是神仙度世的故事,但也有现实生活的反映。如第四折[收江南]中就有这样的话:“呀!当日个敲骨髓剥人皮,今日个餐刀吃剑有谁知?争如俺粗衣淡饭在山扉,又不图甚的,毕竟是哪一个得便宜。”表明作者对那些骑在人民头上横行霸道的权豪势要是深恶痛绝、口诛笔伐的。权豪势要的产生和存在与当时黑暗统治分不开。这字里行间反映了作者反抗现实的心理。其文字放诞、风流,十分典雅。
杨景贤所编的《西游记》杂剧,所写的是唐僧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宋、元至明初,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不仅在民间流传,而且搬上了舞台。但这些在舞台上演出的或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剧本及话本都已失传,只有杨景贤的杂剧至今还在。从此,可以看出杨景贤对宋、元以来流行在民间的唐僧取经故事的整理和保存是有功的。
元杂剧大多只是四折组合成一剧,六折以上的少见。而杨景贤的《西游记》竟有六本二十四折。《西游记》在艺术上对杂剧体制的改革上也有所贡献。《西游记》六本每本都有题目。第一本讲的是唐僧出生后即被抛入江中,金山寺长老收养他,剃度为僧,法名玄奘;第二本讲的是玄奘被封为三藏法师,奉诏行西天取经;第三本讲的是唐僧收花果山孙行者为徒,经流沙河收伏沙和尚;第四本讲的是降服猪八戒,同上西天取经。第五本讲的是唐僧历经女人国、火焰山等险阻,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第六本讲的是唐僧师徒到了天竺,取经回东土。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游记》小说的主要情节在杂剧中基本都已有了。小说吸取了宋、元以来取经故事的民间传说,以及杨景贤所整理加工的《西游记》杂剧的主要题材。《西游记》成为我国文学史上,而且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神话文学作品,是和蒙古族元曲作家杨景贤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杨景贤杂剧中的第二部分,是原作已失而内容尚可考的,有《盗红绡》、《红白蜘蛛》、《翫江楼》和《两团圆》等。仅存剧目及题注的,尚有12种,即《天台变》、《待子瞻》、《三田分树》、《偃时救驾》、《生死夫妻》、《为富不仁》、《巫娥女》、《鸳鸯宴》、《西湖怨》、《保韩庄》、《东岳殿》、《海棠亭》等。这些杂剧虽无传本,但是从其题注也可以窥见作用的思想倾向。
杨景贤的整个杂剧,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矛盾的,如《西游记》、《为富不仁》、《三田分树》和《两团圆》等。在这些杂剧中,作者选择了多种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封建统治阶级作了深刻的揭露,对贫苦的劳动人民表现了同情。第二类是以男女风情为主题的戏,如《盗红绡》、《红白蜘蛛》、《翫江楼》等。从作者选择这样的题材来看,他对那些任人玩弄的不幸女子深表同情,对当时那种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表现了痛恨,对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给以歌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第三类是一些公式化的神仙度世剧。
总之,杨景贤的杂剧,主题思想基本上是健康的,艺术创造基本上也是成功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剧情结构、人物塑造以及语言的表达方面。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这些杂剧时,不仅吸收了宋、元以来流传于民间的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学,也继承了大量汉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
杨景贤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不仅致力于杂剧创作,而且还作有传奇和散曲。他为京都乐籍中伎女作传奇,说明他对于当时社会下层的伎女是很熟悉的。
杨景贤的散曲同他的杂剧一样,留存下来的并不多,只有七首小令和一曲套数。这些曲作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抒发了作者的情怀,进一步体现出他的创作才能及其驾驭语言的能力。
从曲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目睹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为了拜将封侯,“插金花饮御酒”,你争我夺的事实,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本质。
在杨景贤的散曲中,也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作品。如《松江道中》:
金灿烂高低僧刹,翠模糊远近人家,数声啼鸟唤韶华。
麦风翻翠浪,桃木散红霞,游人驰骏马。
松江是太湖的支流,今称吴淞江。杨景贤停在松江道中,被江南的自然景物所吸引,而且从中体会到一种美的享受,于是写出此曲。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一作《马丹阳三化刘行首》。简名《刘行首》。杂剧剧本。元末明初杨讷作。一说无名氏作。《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均有著录。此为神仙道化剧,剧写元代道家王祖师王重阳遇唐明皇时管玉斝的女鬼求他超度,王令她先转世为妓女刘倩娇。二十年后王的弟子马丹阳奉命来度刘出家,于是她摆脱鸨母和他相爱的林员外的阻挠,出家修道,从而成仙。显然,此剧旨在度脱,宣扬出世思想。 查看详情>>
杂剧。元末明初杨讷撰。《录鬼簿续编》著录。此剧6本24出,是现存元杂剧篇幅最长的剧本。第一本写陈光蕊携妻赴任,被船夫刘洪害死,已有身孕的殷氏被逼嫁刘洪。产儿后,被刘逼迫将婴儿投入江中,被金山寺长老丹霞禅师抚养,取名玄奘。十八年后,玄奘携血书见母,并与家人团聚。第二本写玄奘得唐太宗所赐法物往西天取经,于驿站得一白龙马。玉帝派遣观音、李天王等十方保官保护唐僧。第三本写孙行者偷王母仙桃仙衣,被天兵天将捉获,观音将其压在花果山下。唐僧过此,收为徒弟,法名悟空。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战胜被贬下凡尘的卷帘大将军沙和尚,唐僧将沙和尚收为徒弟。第四本写唐僧师徒至火轮金鼎国,遇猪八戒,孙悟空会同灌口二郎擒获猪八戒,唐僧收猪八戒为徒。第五本写师徒四人经女人国,过火焰山。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扇,被铁扇公主战败,孙悟空求助观音,雷公、电母、风伯、雨师降下雷雨,浇灭大火,师徒四人得以顺利通过。第六本写到达天竺国,师徒参禅问道。孙悟空被一卖饼婆问倒,唐僧应答如流,率众徒参见诸天圣贤,得佛经文法宝。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圆寂归位。成基等四人奉佛法旨,送唐僧回唐都长安,开坛禅教,然后回西天正果朝元。今存明万历年间刊杨东来批评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