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璠,唐文学家、诗选家。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人。业进士,未第,居乡里为处士。开元末,集润州士人有诗名而仕宦不达者十八人诗,编成《丹阳集》,并对每位诗人作出评论。此集已佚,《吟窗杂录》存有残文。清人宗廷辅有辑本,见《宗月锄先生遗书》,已失原貌。璠又选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载(一作天宝四载,误)自常建至阎防等二十四人诗二三四首(一本作二七五首,今实存二二八首)编成《河岳英灵集》。除杜甫在当时尚无盛名未选入其作品之外,其余如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崔颢、孟浩然、储光羲、王昌龄、祖詠等当时代表作家均有诗入选,颇能反映盛唐诗歌风貌。其评诗主张及选诗标准则散见于《序》、《集论》及诸家评语中。以为“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评论家或选家,只有“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对齐、梁诗之“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责清绮”。深为不满。于声律虽极重视,然不提倡“四声尽要流美,八病咸须避之”。而是要求“词与调合,首末相称,中间不败”。对于“风骨”与“兴象”,尤为重视。故其选诗标准,强调“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可视为盛唐诗歌创作经验之总结。孙光宪评此书曰:“惟丹阳殷璠,优劣升黜,咸当其分,性之深于诗者,谓其不诬。”(《白莲集序》)且此书首创标举一家宗旨、诗选与诗评相结合之选诗体例,对以后选家颇有影响。稍晚之高仲武,编选《中兴间气集》,即从其体例。此书原分上下二卷,宋人著录亦作二卷,而今本分上中下三卷,想系后人改编,非殷璠原意。今存文二篇,即《河岳英灵集》之《序》及《集论》,《全唐文》卷四三六仅收其《序》,而文字与集前《序》及《文镜秘府论》南卷所录互有出入。《集论》见于原集《序》文之后,亦收入《文镜秘府论》南卷。生平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嘉定镇江志》卷一七。
中国古代诗歌选集。唐人殷璠编选。成书于天宝十二年(753),今有《四部丛刊》影明翻宋本、汲古阁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出版,入《唐人选唐诗(十种)》。殷璠,丹阳(今属江苏)人,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本书分上、中、下3卷,选入唐开元天宝之际上自常建、下至阎防凡24家诗,计234首,今本为228首。编选者以为所选诗人皆河岳之英灵,故取为书名。全书仿南朝钟嵘《诗品》体例,每一诗人之下,各有对其风格、艺术造诣等方面的简要品评,多有精到之处,历来为后世诗话称引。尤其是书中有《叙》和《集论》,阐述了诗之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对诗歌艺术多有精妙的见解,对齐梁以来诗歌发展中“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的微靡夸艳之风多所指责,肯定了开元以降诗歌创作“去伪存真”、“声律风骨始备”的发展走向,因而以“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的选录标准,编选本集以反映和张扬盛唐诗歌的主要面貌,开后世以选诗标举其论诗宗旨之先河。书中入选有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人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储光羲、常建等的代表诗篇,表现了编选者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本书不仅具有反映盛唐诗歌主要成就和面貌的阅读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对后世很有影响,多有著录、抄刻、引述,为唐人选唐诗多种中历被重视、称举的一种。清代王士禛编有《河岳英灵集选》1卷,入《十种唐诗选》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