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琰,一作俞琬,字玉吾,吴郡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众说不一,难以考定。宝祐间,以词赋称。宋亡,隐居著书,自号林屋山人,学者称石涧先生。卒于元延祐间,年七十。琰以学术见长,尤精《易》学,著有《周易集说》、《读易举要》、《周易参同契发挥》及《释疑》、《元学正宗》等,流传至今。此外尚有《黄帝阴符经注》、《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炉火鉴戒录》传世。《席上腐谈》二卷,一名《月下偶谈》,为杂记杂说,上卷考证名物,下卷备述道家丹书,间也考论诗文,有《四库全书》本、《宝颜堂秘笈》本。《书斋夜话》四卷,为读书论文随笔,卷一辨经义,不乏创见,考求字音字义,也颇该洽,卷二、卷三发明《易》学,第四卷多论文之语,颇乏精奥(《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一),有《四库全书》本、《宛委别藏》本。其诗文集《林屋山人漫稿》一卷、附录一卷,有清抄本。该书为后人所汇集,凡诗一卷,附杂文数首,“多浅俗不足观,其《题杨妃图》绝句一首及《食鳗辨》一篇,尤为鄙俚。盖琬以数学著,不以文章著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四)。事迹见《石涧先生小传》(《吴都文粹续集》卷四五)、《宋史翼》卷三五、《宋季忠义录》卷一五。
养生著作。2卷。宋·俞琬撰。上卷前数十条为考证名物之语, 词意多肤浅无稽, 其余皆闢容成之术, 及论《诸氏遗书》胎孕之说。下卷则备述丹书, 而终之以黄白为戒, 大旨皆不出于道家。而在道家之中, 持论独为近正。由其先明儒理, 故不惑方士之诡说也。是书实为剳记杂说, 以修道摄生为主。据《四库全书总目》 。 查看详情>>
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题「林屋山人全阳子注解」。全阳子即宋元之际著名学者俞琰。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按《沁园春词》相传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所作,言内丹功法。俞琰注引述全真道及南宗丹书,发明歌词本意,简明易解。 查看详情>>
四卷。元俞琰撰。此书 《文渊阁书目》、焦氏《国史经籍志》、朱睦楔《授经图》皆著于录,然传本甚稀,故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仍编次为四卷,流布渐广。俞琰易学,以朱子为宗,故此书力主朱熹易为卜筮之书的观点,“谓以卜筮观易,则无所不通;不以卜筮观易,则多有不通者焉。”然其穷平生之力,研深覃精,往往有所心得,不为苟同之论。如朱熹《启蒙》讲卦变,俞琰则谓:“卦变之说,用之占法则可,用之解经则不可,盖忘其本爻之义也。” 查看详情>>
周易参同契释疑(原题俞琰),宋末元初学者俞琰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摘录《参同契》诸版本中异字异词或词句颠倒之处,相互参校考释,判明正误。所校诸版本除彭晓、朱熹、张伯端、詹谷、刘永年、王保义、陈致虚等人注本之外,亦有不标出外之佚本。大抵贬彭晓而推崇朱熹。 查看详情>>
元俞琰述。道教经书。一卷。前有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序。全书阐发魏伯阳《参同契》之学,描述先天图环中之秘,反而求之自身,认为此是养生之切务,不可不知。内收邵康节“心为太极图”,朱紫阳“太紫虚中先天图”, “先天六十四卦直图一,“地承天气图”,“月受日光图”,“后天卦离南坎北图”,“乾坤坎离图”,“八七九六图”,并引《参同契》 《周易》、《阴符经》以及邵雍、朱紫阳等语解释这些图象,着重从养生学角度发论,以“身中之易”为主题。可作研究道教易学及养生学的参考文献。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 查看详情>>
三卷。释疑一卷。宋俞琰撰。宋代丹家众多,都以魏伯阳《参同契》为丹经之王。研究 《参同契》的道学者,多以彭晓注本承继相传。但各家注本又体例有别,所言不一,使《参同契》一书有失原貌。俞琰作《周易参同契发挥》主要参阅彭晓本和朱熹本。俞琰指责彭晓使《参同契》原文阙裂颠倒,批评朱熹之后注释者都削去《赞序》而不录,于是他又合蜀本、越本、吉本、钱唐诸家本,互相雠校,并作《周易参周契发挥》以为定本。 查看详情>>
元俞琰撰。四十卷。《通志堂经解》本。亦称《俞氏易集说》。俞氏曾裒集历代《易》家之说为《大易会要》一百三十卷,后乃掇其精华以成是书,前后历三十多年而四易其稿。其初宗主程颐、朱熹之说,后于程、朱之外自出新义,颇有创获精审之处。《四库全书提要》指出:俞氏立说,虽有离奇怪异者,“然其覃精研思,积三、四十年,实有冥心独造,发前人所未发者,固不可废也。据琰自作《后序》,尚有《读易举要》、《读易须知》、《易图纂要》、《易经考证》、《易传考证》、《六十四卦图》、《古占法》、《卦爻象占分类》、《易图合璧连珠》、《易外别传》诸书。今惟《易外别传》有本单行,《读易举要》、《易图纂要》见《永乐大典》,余皆未见。《序》称诸篇皆旧所作,将毁之而儿辈以为可惜,又略加改窜而存于后。则旧刻本附此数书,今佚之矣。” 查看详情>>
四卷,宋末元初俞琰撰。此书为俞琰读书论文时随手笔记而成,杂记经史及先儒之说,也有他本人的论文之语。第一卷主要辩论经义。如斥孔安国称洛书锡禹之非,确有见解。于诸经字训,正讹考异,颇有功夫,如谓《论语》“富与贵”章当就“不以其道”为句,《孟子》“则慕少艾”为慕爱少衰之意,“少”字当读为上声等,可供治学者参考。第二卷和第三卷,主要推阐先儒之说,对《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等加以研究,认为《丹诀》与《易》相通,原本出于道家。第四卷主要记录论诗评文之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宛委别藏》本等。 查看详情>>
一卷。宋俞琰撰。此书原题“林屋山人俞琰玉吾叟解”。《阴符经注》,全称《黄帝阴符经注》,是俞琰道学著作之一。宋儒研究道学者,有邵雍、黄庭坚、朱熹等。俞琰本文士,兼学儒道,所以他多采用邵雍、朱熹之说,以儒家心性之说与道家养生之术注 《阴符经》。经文取三百字本,不分篇章。经文中 “人以愚虞圣”以后百余字,朱熹曾以为注文而未作解,俞琰录之并存。书前有元至正八年 (1348)师馀序,称“是经所解,发明朱夫子所未尽言者,使夫子复起,不易之矣。”后世学者对此书亦多赞誉。其书注文简明流畅,条理清析,解说透彻,实为诸家《阴符经注》中佼佼之作。现存明 《道藏》本,标名为 《黄帝阴符经注》。清 《四库提要》于道家类存目中著录此书。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