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稷若,号蒿庵居士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济南济阳(今属山东)人
  • 出生日期:1612

张尔岐(1612~1678),明清之际学者。字稷若,号蒿庵居士,又号汗漫。济南济阳(今属山东)人。自幼攻读《四子书》和应试的八股文,后考取诸生。明末理学不断受到冲击之时,仍墨守程朱学说,倡“性命”理论,著《天道论》、《中庸论》,竭力维护孔孟程朱“道统”。兵难毁家后,悲不欲生,欲弃家入山,因母在无养,不果,自此无意人间名利,绝意科举,而学乃益笃。他反对在国难当头,卖身发迹的知识分子,认为他们“矜巧舌,文章熟,夸善斗”(《蒿庵集》卷四),不足为法。清廷以其为宿儒,举其名贡入太学,劝其入仕,推辞不就,讲学故里,以教授乡间子弟和埋头著述为务。学术上与顾炎武、刘友生、李象先、李顒、王宏撰等人交往密切,并且接受了顾“博学行己”的主张,认为“《论学书》(顾书),粹然儒者之言,特拈博学、行己二事以为学鹄,确当不易,真足砭好高无价之病;‘行己有耻’一语,更觉切至。……苟博学有耻,真实践履,自当因标见本,合散知总,心性天命,将有不待言而庶几一遇者。故性命之理,胜说不可也,未始不可默喻;侈于人不可也,未始不可验诸己;强探力索于一日不可也,未始不可优裕渐渍,以俟自悟”(《蒿庵集·答顾炎武书》)。故其学宗程朱,“以笃志力行为先务,虽崇尚“性命”之说,甚至做文章也是“只字必谨,而皆得于经之意。”(《碑传集》卷一百三十)但也部分地接受了汉学家们的“实学”思想,因此,他为学既钻研宋学的“义理”,也从事汉学的考据,并且“深于汉儒之经而不沿训诂,邃于宋儒之理而不袭语录”(同上),表现出一定的独创精神。但他主张研求程朱“性命”学说的目的,是要从中阐扬中庸之道,“欲倡正学于天下。”(同上)虽好治经,但仍与王夫之同偏性理,终非经师。对其偏重“义理”的倾向,顾炎武曾致书批评规劝,指出:“心性天命于学者本无涉”(同上),而笃守“性命”之说,是“自为竭绝之道”(同上)。但他自閟一意,终不以为然。对其所著《仪礼郑注句读》,顾炎武又誉为“独精三礼,卓然经师。”(《清学案小识·翼道学案》)著作还有《周易说略》、《诗经说略》、《夏小正》、《弟子职注》、《老子说略》、《春秋传议》、《蒿庵集》、《蒿庵闲语》等书。

张尔岐作品

仪礼郑注句读 [ 张尔岐 ]

十七卷。附《监本正误》、《石经正误》二卷。清张尔岐撰。《仪礼郑注句读》附《监本》、《石经》正误,是他为《仪礼》标点句读、考证字句的着作。此书全录郑玄《仪礼注》,精摘贾公彦疏,并阐发已意。因郑玄注文古奥难通,张尔岐则分章节解,断其句读,故称之“句读”。《句读》每句空一字书之,难句者为之离析,于字句同异,考证尤详。所校除监本外,还有唐开成石经本、吴澄本、陆德明《音义》、朱熹与黄干《次经传通解》诸家。对其错误、脱漏、颠倒以及经注混淆之处,均进行参证得实。对王尧惠所刻《石经补字》错乱一一驳正。所附《监本》、《石经》正误,考订亦详。《仪礼》一经,自韩愈已苦难读,故学者较少,以至传刻错乱愈甚,张尔岐此书保持《仪礼》经文原意,纠正谬误,对《仪礼》研究有一定贡献,甚得经家赞许、推重。顾炎武给汪琬的信说:济阳张君稷若名尔岐者,作《仪礼郑注句读》一书,颇根本先儒,立言简当,以使朱子见之,必不反谢监岳之称许也。顾炎武《广师》一篇说: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永涣称《仪礼郑注句读》于仪礼家为善本。张尔岐《蒿奄》中有自序一篇称尚有《吴氏仪礼考注订误》1卷,《四库全书》着录《仪礼郑注句读》时没有收录。版本有乾隆八年(1743)高氏刊本,藏于人民大学图书馆;乾隆八年(1743)和衷堂本;乾隆间《四库全书荟要》本;1957年上海书局出版《十三经注疏》本。 查看详情>>

老子说略 [ 张尔岐 ]

清张尔岐撰。古来学者对《老子》评品褒贬各随己意,或尊之以为“真经”,或黜之以为邪说。为其作注者,或穿凿附会,或别生枝节,皆失老子明道德之本意。使《老子》一书,如同清水渍蔗而甜,加醋而酸,更使后人心中的老子非东周之老子。张尔岐在《老子说略序》中,表示对此非常厌恶。但他认为诸家之注也不无可取之处,所以他在作注时“录而存之”,对自己所撰题为《说略》。《老子说略》一书,分《老子》为上下二篇而不分章。注文中偶引苏辙、朱熹、焦竑等家言,但主要以己见解说经文。不作纵横权谲之谈,不涉金丹黄白之术。要旨在于使读者涵泳本文,自求其理。注文明白简当,不失质朴,为后世研究 《老子》 又树一帜,现存清 《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