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龄(1853~1903),字子宓,又字子馥,四川汉州(今广汉市)人,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清末文学家。
弱冠中拔贡,以拔贡身份选送成都尊经书院,即有诗名。屡困乡闱,乃应四川布政使易佩绅之招入幕。妻曾彦,工书善画。易佩绅夫妇俱好文,对祥龄夫妇尤敬异之。及易佩绅调任江苏布政使,亦随之往。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怀远县(今陕西横山县)知县。光绪二十六年(1900),兼署长安县。后任大荔、南郑县知县。后辞官归田。清末病逝于家。
工诗善词,先著有《前后蜀杂事诗》行世。自谓“作诗逊吾妇,故遁而为词。”后著有《半箧秋词》一卷,《续半箧秋词》一卷,又与王鹏运、况周颐合著《珠玉词》一卷。所著《半箧秋词》,以与易实甫、况周颐、郑文焯诸名流唱和为多。宋育仁《半箧秋词跋》云:“子馥亦数称(朱)清真、(姜)白石,所为亦时得其真髓。”叶公绰《全清词钞》、姜方锬《蜀词人评传》录有其词。《广汉县志》有传。
清代词话著作。1卷。张祥龄撰。10则。张祥龄论词强调文章气运,认为诗至唐末已经作尽,所以文人才变化诗体以求发展,才有词的产生。而词体本身的发展又如春、夏、秋、冬一样,经过萌芽、发展、繁盛阶段,然后萧条冷落,最终又以元曲继之。这是从一种文体的兴衰废替立论的见解。他又重视作家天然才质的区别,“能疏宕者不能密丽,能密丽者不能疏宕”,是丹非朱,并非确论。他提倡讽世寓托,认为“词主谲谏,与诗同流”,但是又反对张惠言的胶柱鼓瑟,穿凿附会的作法。此外,他还提倡气骨,而并不摒弃绮语;反对雕凿,而又指斥鄙俚,这些意见都比较圆通,体现了他论词“不问人论何如,自叩用工甘苦”的基本立场。本书有唐圭璋辑《词话丛编》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