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运(1849年—1904年),因其父王必达号霞轩,故字幼霞,一作佑遐,自号半塘老人,晚号鹜翁,又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人。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同治九年(1870)举人。十三年,授内阁中书。迁侍读。光绪十九年(1893),授监察御史,升礼科掌印给事中。居谏垣十年,抗直敢言,疏上数十,大多关系政要,弹劾无所规避,尤以甲午之战时三争和议,上书拒和而闻于朝。倾向维新变法,屡代康有为上疏。又列名京师强学会,奏请讲求商务、开办矿业以求“民生自富”,请开京师大学堂等。二十二年,为光绪帝奉慈禧驻跸颐和园事,疏陈值此“财匮民离、敌骄国辱”之时请暂缓,几遭严谴,赖翁同龢为请得免。戊戌政变起,虽获自保而终怀郁郁。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与朱祖谋、刘福姚集宣武门外寓宅,填词以寄悲愤,成《庚子秋词》二卷。二十八年请南归,居扬州,主仪董学堂。三十年,道经苏州,病卒。
王鹏运毕生致力于词。初问词学于端木埰。复精研晚唐、宋、元诸名家词,浸淫王沂孙、辛弃疾、吴文英诸家。自谓“私心窃比,乃在南宋诸贤”(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朱祖谋以为其词“导源碧山,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化”(《半塘定稿序》)。而身处时艰,不得用世,“当沉顿幽忧之际,不得已而托之倚声”(《味梨集后序》),故所作多关时事,叹国势陵夷,悲遭际坎,“幻眇而沉郁,义隐而指远”(钟德祥《半塘定稿序》),遂“冶众制于一炉,运悲壮于沉郁”(龙榆生《清季四大词人》),自成一家。其于词论倡“重、拙、大”之说。又汇刻《花间集》迄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自鹏运以大词人从事于此,而后词家有校勘之学”(同上)。其成就于晚清词学中兴影响甚巨,朱祖谋、文廷式、郑文焯、况周颐均受其引导。龙榆生称“其词学承常州词派之余绪而发扬光大之,以开清季诸家之盛”(《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叶恭绰亦谓“幼遐先生于词学独探本原,兼穷蕴奥,转移风会,领袖时流”(《广箧中词》),为清季四大词人之冠。著有《袖墨词》、《虫秋词》、《味梨集》、《鹜翁集》、《蜩知集》、《校梦龛集》、《庚子秋词》、《春蛰吟》、《南潜集》九种,总名《半塘词稿》。晚年删定为《半塘定稿》二卷、《半塘剩稿》一卷。校刻《四印斋所刻词》二一种,另辑《宋元三十一家词》、《梦窗甲乙丙丁稿》、《樵歌》、《草窗词》四种。生平事迹见况周颐《礼科掌印给事中王鹏运传》(《碑传集补》卷一○)、龙榆生《清季四大词人》(《暨南大学文学院集刊》第一集)。
二卷。王鹏运撰。有光绪三十一年(1905)羊城(广州)刻本、光绪三十三年小放下庵刻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开明书店《清名家词》本、民国三十七年金陵京华印书馆重刊本、1949年成都薛崇礼堂《清季四家词》本等多种。京华本系其侄孙王序灏、王序宁据羊城刻本重刊,卷首有小像并朱祖谋序、钟德祥光绪三十年序,附录蔡丐因《王鹏运传》及民国三十七年蔡济舒跋。《清季四家词》本,卷首增刊王鹏运自撰《半塘僧鹜传》,卷末增况周颐《半塘老人传》。王鹏运一生词作编为九集:《袖墨集》、《虫秋集》、《味梨集》、《鹜翁集》、《蜩知集》、《校梦龛集》、《庚子秋词》、《春蛰吟》、《南潜集》,统名《半塘词稿》。各集有《薇省同声集本》、家刻本、钞本。据谭志峰《王鹏运及其词》列表统计,现存六百三十八首。词人晚年亲自删汰,选出一百三十九首,编为《半塘定稿》,交由朱祖谋校雠并作序,于光绪三十一年刻于羊城。朱氏惜《定稿》“刊落泰甚”,又编《半塘剩稿》刻印行世,收词五十馀首。朱祖谋序云:“半塘词尝刻于京师,为丙、丁、戊三集。今刻于广州者,乃君裒其前后七稿,删汰几半,仅存百许首,自定本也。”“君词于回肠荡气中,仍不掩其独往独来之概。”“君词导源碧山(王沂孙),复历稼轩(辛弃疾)、梦窗(吴文英),以还清真(周邦彦)之浑化,与周止庵(济)氏说契若针芥。”钟德祥序云:“今再读其遗词,幼(窈)眇而沈郁,义隐而指远。”王鹏运各种词集,唯《半塘定稿》流传较广,《虫秋》、《南潜》二集已佚。南京图书馆虽收藏宏富,亦仅《味梨集》等四种。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