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方坤,字则厚,号荔乡。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卒年不详。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进士,授直隶邯郸知县,考绩卓异,擢知景州,调河间同知,迁山东登州知府,后调武定、兖州等地。所历皆有善政,于饥荒之岁,发帑银、截留漕米以放赈,并释贫民因饥夺富室谷而被诬为盗者,后以足病自免其官。方坤博学强记,论诗力攻严羽“诗不关学”之说。有九女,皆工吟咏,其中七人有集传世。官兖州时,退食馀暇,日有诗课,拈毫分韵,相互酬唱,有《垂露斋联吟集》。方坤与其兄方城齐名,互相唱酬,有《却埽斋倡和集》。其诗学韩愈,好逞才炫学,用僻典险韵奇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诗下笔不休,有凌厉一切之意”,“于涩字险韵,恒数十叠,虽闻见层出,波澜不穷,要亦不免炫博。”诗多唱和题咏之作。集中有《暖锅诗》咏北方火锅,仿韩愈《石鼎联句》用二十三梗韵,共三十六韵,常见字使用殆尽,纯用赋体,刻画描写极为细腻。其小诗颇富情趣,如“竹院绿崖架似楼,篮舆取径捷于舟。山花红润矜人面,石笋青巉露佛头”(《岭行杂诗》),流畅平易,不似其古体之险怪。著作极富,有《经稗》十二卷、《五代诗话》十卷、《全闽诗话》十二卷、《国朝诗钞小传》二卷及《岭海丛编》等。其诗文集名《蔗尾诗集》十五卷、《文集》二卷。《清史列传》卷七一、《清史稿》卷四八四有传。
诗话。清郑方坤撰。十卷。方坤有《全闽诗话》已著录。王士禛晚年作《五代诗话》,未及成书,门人弟子即把这未竟草稿传抄出去,遂引起宋弼和郑方坤分别对其进行删补。但“弼所续入,务求其博,体例遂伤冗杂,殊失士禛之初意,而挂漏者仍复不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郑方坤删补后的《五代诗话》体例取舍较为精赅得当。王士禛原本十二卷,共六百四十二条,郑方坤删去无关诗歌者和无关五代者二百十六条,实存四百二十六条,又补入七百八十九条,于乾隆十三年最后成书。此书不仅较为齐全地汇集了有关五代的各类诗歌资料,而且从“诗之馀”的角度,将五代词人的有关资料也加以收辑,颇能体现五代踵唐诗启宋词的时代特色。不过取舍标准也有可议之处。如以“人品高尚”为由将唐人司空图、韩偓等收入;以“咏五代之事”为由将苏轼、晁补之等宋人的作品收入,颇乖该书之时限。分卷以国别为主,凡“国主、宗室”一卷,“中朝”、“南唐”、“前蜀、后蜀”、“吴越、南汉”、“闽”、“楚、荆南”六卷,另有“宫闺、女仙鬼、缁流”、“羽士、鬼怪”和“杂缀”各一卷,共十卷。因北汉等国“无一诗人可纪”,未全十国之数,故仍以原题“五代”名书。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点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本。 查看详情>>
诗话。清郑方坤编。十二卷。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建安(今属福建)人。雍正进士,官兗州知府。博学多才,好网罗文献。著有《经稗》、《补五代诗话》等。此编荟萃闽(福建)人诗话,及其他有关于闽之诗。全书十二卷,计六朝唐五代一卷、宋元四卷、明三卷、国朝(清)一卷、无名氏及宫闺一卷、方外一卷、神仙鬼怪杂缀一卷。所收自以福建诗人为主,“亦有非闽人而关涉闽事者”(《例言》),计约七百馀家。此书是地域性的诗学论著。所论均为闽籍诗人或与闽地有关诗人之作品。闽地开发远比中原晚,隋以前的诗人,书中仅录郭璞、谢朓、到溉、江淹等四人。而且郭等并非闽人,只是与闽有关。可见当时闽中文化之落后。唐以后闽中逐渐被开发,诗人也多了起来。 查看详情>>
十二卷。清郑方坤撰。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此书杂采前人说经之文,包括《易》、《书》、《诗》、《春秋》、《三礼》、《四书》。因多摭诸说部之中,故名之曰“稗”,犹如正史之外别有稗官所记。汉代传经,专门授受,自师承以外,罕有旁征,故治此经者,不通他经,即便同治一经,也因师承不同,此师之训故不同于他师,这样专而不杂,才能对一部经典有较深入的钻研。自东汉郑玄淹贯六艺,参亘钩稽,旁及纬书,又多采摭,经学之有考证自此始。宋代诸儒,只有朱子穷究典籍,其余研求经义者,大都断之以理,不大阅读经籍。当时方坤荟粹众说,对经籍的研求颇为有益。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