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sù](1361年10月8日-1425年9月2日)明代植物学、药物学家。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橚由吴王改封为周王,就藩开封(今河南开封)。文帝即位后被贬为庶人,流放云南,成为削藩计划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成祖朱棣登基后,朱橚于永乐元年(1403年)复其爵位,重返开封周王府。以后虽有政治抱负,但终未施展,无大建树,而在植物学、医药学方面却做出了出色贡献。朱橚鉴于明初灾荒连年、民不聊生的状况,关心民众生活,热心植物研究,以帮助百姓解救饥荒为己任,在广泛搜集植物及进行种植实验的基础上,于1406年完成《救荒本草》一书。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414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其中来自历代本草的有138种,新增276种。该书对植物形态描述精细,抓住花、果、籽等分类特征,对有毒植物的食用加工处理方法也有记载,有的已采用了现代植物化学中吸附分离的方法。《救荒本草》是中国现存第一部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也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在医药学方面,朱橚在其幕僚协助下,于永乐四年(1406年)编成《普济方》一书,共462卷,其中1960论、2175类、778法、61739方、239图。该书广泛搜集明以前医籍及有关著作,保存了不少名医著述,资料翔实丰富,全书达950万字,为中国古代收载药方最多的一部方书。不但有明永乐版本流传后世,近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都出版了新版本。朱橚还撰有《元宫词》百章,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医方类著作。168卷。明朱橚等编。朱橚,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先封吴王,洪武十一年封为周王,死后谥“定”,后世称周定王。本书取古今方剂汇辑而成,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多人参与考定。成书于永乐四年(1406)。原书已佚,仅有残本。书成于明永乐四年 (1406)。曾于明永乐年间刊印出版,该刊本现仅存21卷;尚有明抄本35卷及清四库全书本及抄本。《四库全书》本将此书原168卷析编为426卷。因卷帙浩大,流传较少。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58—1959年间,据《四库全书》抄本铅印出版,传世方广。朱橚将古今方剂汇辑成编,自行订定并请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人同考论之,成 《普济方》 168卷。尚作有宫词百章。本书现通行之426卷《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记载荒年充作代食品的植物图谱。明代朱橚撰于永乐初,首刻于永乐四年(1406),再刻于嘉靖四年 (1525),此后有多种重刻本和节选本。明末徐光启 《农政全书》亦予转载。记载当时主要分布在河南境内的野生植物414种。其中载见于前代本草的138种。对每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都绘有逼真插图,附以说明,详述其产地、名称、性状、性味、可食部分及食法。 查看详情>>
四百二十六卷。 明朱橚撰。朱橚,即周定王,明皇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此书为朱橚与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编辑的。此外还有《救荒本草》。本书刊于永乐四年(1406)(一说成书于十四世纪末)。朱氏喜研方药,此书系广采博收明初以前各种医籍中方剂和有关著作编辑而成,甚至还兼收其它传记、杂说、道藏、佛书中的有关记载。为我国收方最多的方书。原书为一百六十八卷,已佚,仅有残缺本。《四库全书》收此书时改编为四百二十六卷,一千九百六十论,二千一百七十五类,七百七十八法,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二百三十九图,九百五十万字。所收方剂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首中每个病候都有论有方。卷一至卷五为方脉,卷六至卷十二为运气,卷十三至卷四十三为脏腑,卷四十四至卷八十六为五官,卷八十七至卷二百五十为杂病, 卷二百五十一至卷二百六十七为杂治,卷二百六十八至卷二百七十 一为杂录和符禁,卷二百七十二至卷三百一十五为外伤, 卷三百一十六至卷三百五十七为妇科, 卷三百五十八至卷四百零八为儿科,卷四百零九至卷四百二十四为针灸,卷四百二十五至卷四百二十六为本草。从内容看,全书分列一百多门,大致可分为总论、身形、诸疾、诸疮肿、妇人、婴孩和针灸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方脉总论、运气、脏腑,第二部分为身形,内分头、面、耳、鼻、口、舌、咽喉、牙齿、眼目等九门,第三部分为诸疾,包括诸风、伤寒、时气、热病以及杂治等三十九门,第四部分为诸疮肿,内分疮肿、痈疽、瘰疬、瘿瘤、痔漏、折伤、膏药等门,第五部分为妇人,内分妇人诸疾、妊娠诸疾、产后诸疾、难产等四门,第六部分为婴孩,先载儿科诊断法,次为新生儿护理法和新生儿常见疾病,后列各种儿科病候,第七部分为针灸,分为总论、经络喻穴、各种病候针灸疗法,此外还附有本草药性畏恶和异名二卷。 查看详情>>
明代朱橚撰。朱橚(1360—1425)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被封为周王,就藩于开封,死后谥为“定”。朱橚好学,他从当地野生植物中查出荒年可以采来充饥的,都一一绘制成图,附以说明,编成这部《救荒本草》。本书成于1406年,总收录了414种植物,其中未见以前本草书著录的有276种,分为五部:草木、米谷、果、菜等。朱橚将搜集到的野生植物栽种于园子里,亲自观察研究,把每一种植物的可食部分记下,态度相当严肃,本书的价值也正在于此。本书为救荒而作,所以作者非常注重其通俗性和实用性。对一些难字注以字音;深入浅出地记述植物名称的由来;对不常见难认的植物,以常见易认的植物来比拟;除指明植物可食部分外,还叙述了加工、食用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直接生食,腌制与干藏,水提法,制粉食用及其它特殊处理。最为突出的是对植物特性的描述,显示出较高的植物学成就。本书很重视花器官的描述,不仅述及花形、形色,而且记有花瓣的枚数、果实和种子的颜色、大小和形状。此外书中对植物生长习性有颇多的术语,对植物叶及其形状、茎、结实器官的描述,对植物花期、蒴果等的记述,对植物生态环境的调查,都较以往本草书籍详尽。《救荒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以救荒为目的植物专著,同时也代表着我国15世纪植物科学的水平。正是由于其较高的学术价值,很早就传到了日本,后被译成英文并传播于欧美各国。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