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前后辈称号

翰林故事,初入馆,于前辈投刺书侍生,而口称学生。七科以前,则书晚生;未及七科而官至庶子以上,亦书晚生。洗谕以下则否。窃怪庶子与洗谕、讲读同为五品,不应分别等差若此。尝问翰苑诸公,皆不能言其故,但云俗称庶不见庶而已。心窃疑之。今年归里,质之家大人,云于故籍亦无可征,但明有掌坊学士之官,而员不恒备,多以庶子兼之。盖其始止于学士称晚生,而其后亦用于兼官之庶子,沿袭至今,遂并用于不兼学士之庶子矣。

○馆丈

翰林前辈称后辈曰馆丈,必四科以前之前辈,或有师生之谊者则可,否则无是称。近见翰林一经散馆授职,与新庶常作札,辄曰馆丈,丑甚。

○先辈一词考略

魏文帝黄初五年,立太学,初诣学者为门人,满岁,试通一经,补弟子。满二岁,试通二经,补文学掌故。不通经者,听须后试,故后试者,称先试而得第者为先辈。唐时举人,呼已第者为先辈,其自谓则曰前进士。又绍圣间,王圣涂

渑水燕谈云:苏德祥,汉相禹圭之子,建隆四年进士第一人登第。初还乡里,太守置宴以庆之。乐作,伶人致语曰:「昔年随侍,尝为宰相郎君;今日登科,又是状元先辈。」又司马温公

劝学歌云:一朝云路果然登,姓名亚等呼先辈。详味温公之言,则登云路者方呼先辈。如今黄甲并呼状元一般先辈,犹言前名也。唐人诗集中,称先辈几半。葛常之

丹阳集云:小说载优人扮李义山,服蓝缕衣。或曰:「先辈之衣何在?」

王直方诗话云:萧贯常梦至宫中赋诗,有一人曰:「先辈异日必贵。」

春渚纪闻载刘仲甫闻祝不疑先辈名品高,着人传今秋来试南省。王元之

赠状元先辈孙仅诗,自注云:予淳化辛卯岁赠君诗云「明年再就尧阶试,应被人呼小状元」。其后末句云「还有一条遗恨处,不教英俊在吾门」。又

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诗:榜眼科名释褐初。若以四家所载观之,则以先辈为称呼,决非前辈之比。又韦庄

浣花集有

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诗。

墨客挥犀言今人于榜下择婿曰脔婿,有一新先辈少年,为贵家所慕,欲以女妻之。彭应来有

贺新先辈二十八人及第诗,结句云:回头应念差池者,重待阳和振羽毛。若以为长上先生则安得加一新字,又安得曰少年耶。

摭言载牛僧孺应举时,韩愈、皇甫湜见之于青龙寺,称牛为即先辈。田表圣锡

咸平集?与胡旦书,云秀才即先辈,乃即日可为先辈也,其义甚明。当时有称道士为先辈,尤可笑也(文中子谓魏征、房、杜曰:「先辈虽聪明特达,非董、薛、程、仇之比。」是隋时已有是称)。

○侍讲官

两汉之世,登对贤良,崇尚经术,亲临讲肄,数幸书林。如张酺侍讲御殿,刘宽侍讲华光,皆上意偶谘,非故事。晋宋以后,谈庄老山水,经籍阁庋矣。开元始设经筵,任以专官,儒者辈兴,经术之效可睹。宋制,春二月始,至端午;秋八月始,至长至,每双日入侍迩英。文学侍从,更番轮直。建炎中,命近臣四人充讲读之官,凡治政之暇,就宫苑游憩之地,随时取旨入对。元丰以后,两省台端以上咸得兼之,宗卿、秘少、著作佐郎及御史丞、中书令并得直讲。贾昌朝以善说得名,娄彦国以史院兼衔,胡铨以宫观留侍。程子谓讲官以范淳夫为第一,能得对君之体。尹和靖每趋宣召,从容论议,有儒者气象。宋代之制,称极盛已。金置益政院于内廷,日以二人轮侍,所讲大都

尚书

通鉴

贞观政要耳。元置端本堂,为说书之地。明之制,以翰林学士掌词翰文章,凡经筵日讲之事,皆承受而统领焉。侍讲侍读之官,则专讲经史为职业,更令翰林分班入直,陈说古今孝弟忠信,及民间田里稼穑之事。我朝右文崇学。顺治十二年,设讲官八员,又置起居注馆于太和门。凡郊祀坛庙及御门听政之期,令满、汉讲官各二人侍班,纪事纪言悉以实。经筵之日,上御文华殿,经筵讲官进经解。讲毕,候玉音,宣御论。按经筵讲官以尚书、侍郎、内阁学士掌院、读讲学士、詹事、少詹、祭酒及左都御史等官之由翰林出身者列名,以原官充补。其日讲官十二员则自掌院学士及詹事以下,凡现任之坊局编检以上,皆得充是职。

○前辈

乾隆壬戌以前,翰林称前辈曰老先生。乙丑以后,间有称前辈者。近则内阁、都察院、吏、礼二部,无不称前辈。设仍旧称,无不怪而叱之。昔王凝称司空表圣为先辈,东坡称李方叔为先辈。所谓先辈,实乃后辈也。

○康熙己未博学宏词科

康熙己未,鸿博之征,一时人才搜罗殆尽。盖国家定鼎数十年,德意培养,文教昌明,如宝山初开,琳琅尽献,猗欤盛矣。按是科如张武承、李天生、钱越江、李公凯、施愚山皆学行纯笃,不愧儒者。汤睢州理学经济一代名臣,朱竹、吴志伊、毛西河、汪钝翁沉深经史,彭羡门、李石台、乔石林、陈其年、张毅文、潘稼堂皆博雅之士,即尤西堂、邱季贞、秦对岩、黄忍庵、汪舟次、徐菊庄以词客著名,亦足鼓吹休明,有光珥笔。方邵村、严耦渔绘事精绝。其未录而赏给职衔如阎潜邱,尤博物君子,冠绝一时者矣。是科读卷,为杜宝坻、冯益都、叶昆山、李高阳四人,搜罗鉴拔,可谓得人。而当时无名子造谤云:自古文章称李杜,于今李杜亦希奇。叶公蒙董遭龙吓,冯妇龙锺被虎欺。宿构传抄

璇玉赋(试题前一夕有知之者),失粘出韵

省耕诗。若教修史应羞死,胜国君臣也绉眉。又有「灶前生李周吴阵亡」之语,皆轻薄不学遗落未选者所为。尤可怪者,郑寒村集中二绝云:博学鸿儒本是名,寄声词客莫营营。比周休得尤台省,门第还须怨父兄。补牍何因也动心,纷纷求荐竟如林。总然博得虚名色,袖里应持念四金。又自注云:鸿儒一名,价须廿四两。此专讥浙人之求登荐牍者,居然刻之诗集,殊为不学。盖一时延赏虚声及阀阅子弟之鹜名者,亦不无滥举云。

○鸿博试题

前己未三月初一日,试鸿博于体仁阁,用矮桌列墀下作文。赐宴列高桌五十席,每席四椅,太宰二员,掌院二员,南北向坐,谓之主席。先一日,内阁大臣拟题,高阳拟

璇玑玉衡赋

赋得雨中春树万人家。宝坻拟

王者以天下为一家论

《省耕诗》。益都拟

十三经异同考

耕籍诗。项去浮阁学拟

士先器识后文艺论

赋得春殿晴熏赤羽旗。李容斋阁学拟

岣嵝碑赞

远人向化歌。叶子吉掌院拟

圭璋特达赋

三江九江考

赋得龙池柳色雨中深。先一日,外间有觇知试题者,嗣命高阳、宝坻、益都暨叶子吉掌院阅卷,定为四等。御阅后,于上卷中斥去一卷,复于三等中取严绳孙卷补之。严为词赋之雄,人品亦高,一时咸服睿裁精确。其斥去一卷,未知何人,相传为王嗣槐。严试日,因病目,止成

《省耕诗》一章,上以其素有文名拔之,盖四布衣之一也。

○康熙重诗赋韵

圣祖阅卷毕,复谕诸臣云:「诗赋韵亦学问要事,何以不检?」因指潘耒卷冬韵出宫字,李来泰卷东韵出浓逢字,施闰章卷支韵出旗字。诸臣勉强支对。其实睿鉴精严,无微不烛矣。

○四布衣六子

先是丙辰、丁巳间,京师有四布衣之称,上每向内廷大臣言之。乃富平李天生、慈溪姜西溟、无锡严秋水、秀水朱竹。己未,三人皆得当,惟西溟亦在京师而不与(是科共举一百八十馀人,到京师者百四十人,以忧不至者九人,故者四人,馀皆未出)。益都冯文毅公(溥)最称爱士,方诸征君到都,有佳山堂六子之称,陈其年、毛大可、吴庆伯、吴任臣、王嗣槐、徐林鸿也。

○词臣纂辑御书

词臣纂辑御书,皆就馆局从事。惟康熙二十八年,司寇徐东海请假,准以校雠诸书带归编次。四十三年,陈文简公任詹事乞归,令以

历代赋汇携至其家校对增益。乾隆十三年,传谕少宗伯齐次风,令将承修

礼记

汉书考证属草后交原籍抚臣邮递进呈。近则梁相公芗林、沈宗伯归愚奉命在籍重修

西湖志,皆为特典。旧例编辑诸书告成,刊刻既竣,皆得奏请颁赐。其先经在事诸臣,虽遇事故,并许列衔。载

词林典故。

○翰林院落成记盛

甲子冬,修翰林院落成,车驾临幸,送西林、桐城两掌院入院。是日设卤簿,出东长安门,掌院以下彩服迎驾,诣先师祠行礼。至后堂,登宝座,掌院率翰林阶下行礼。乐部陈中和韶乐,如大朝仪。乐止,群臣各一叩首。就坐,丹陛大乐作。上进茶,侍卫授群臣茶。尚膳进御宴,兼设群臣宴,掌仪以台盏授进爵大臣,恭进上酒。大臣一叩首,群臣皆叩。掌仪以金卮酌酒赐大臣。承应上陈十八学士登瀛洲、昆明池昭容选诗故事,上召大臣至御座前赐酒,咸跪饮。退,侍卫分授群臣酒。乐止,上至斋房更衣。须臾,驾出回宫,大小臣于院门跪送。方宴初设,上顾两辅臣曰:「时当小阳,和煦如春,天心交洽,朕与诸臣交庆之。」命以张说「东壁图书府」五律字,各分一字赋诗。又命诸臣合赋

柏梁体一篇,上首倡,诸臣依次分韵,俾凡籍翰林及改官晋秩者皆与,共百六十有五人。当承应上时,上指登瀛洲事顾两辅臣曰:「卿等无愧房、杜,顾朕弗逮唐太宗耳。」二臣惶恐避席奏:「陛下上法尧、舜,过唐太宗远甚。臣等谫劣,幸际昌时,愧出房、杜下。」上又指昆明故事谕群臣曰:「翰林以文章为职业,贵因文见道,尔等当明此意。」群臣竦然敬听。宴毕,各赐御集、名茶、文绮、笺绢、时果等有差。御制七言长律四章,宣示命和。金和玉节,集条理之大成;星灿日华,冠苞符而首出。群臣讽熏风之睿制,继卷阿而矢音。扬藻摛华,应声立就。镌诸琬琰,传之无穷。洵一代之昌期,千秋之盛典矣。

○翰林外任

明永乐初,翰林在禁内供奉,无公署。正统七年,于玉河桥以元之故鸿胪寺为之(

蜀志诸葛瞻为翰林中郎将。何义门云。此翰字当是羽字之讹)。王鏊

震泽长语:宋时两制,皆文学名天下者始应其选,虽一甲三人,亦出知外任,然后召试,欲其知民事也。其馀应试,率皆一时有盛名者,所谓制科是也。故文学之士不至遗弃,又通知民间利病,以其曾试于外也。今翰林侍从亦两制之类,率用高科,一甲三人终不外任,庶吉士每科或选或不选。立法之意本欲使之种学绩文,以为异日公卿之储,士既预此选,自可坐致清要,不复苦心于学,又不通知民事。天下以文学名者不复得预,遗才颇多,故不若制科之为得也。按两制者,始于宋时,以翰林学士带知制诰,谓之内制;以他职带知制诰,谓之外制。

○翰林办事

明陈循任翰林学士,保孔目马升授为检讨,仍兼办文案事宜。此办事翰林之滥觞也。商文毅极论之,以为非体。雍正间,命(○据十二卷本补)掌院学士选近科编检有吏才者充是选,掌院先往拜,后任事。履任之日,厅员再持两掌院名刺至门敦请,然后出。厥后乃有「觚不觚」之叹矣。

○教习学士供给

教习学士到馆,旧例行工部给公座桌椅、锡砚、笔架、铜炙砚、挂牌、冬夏门帘、公会桌椅、锁钥、火盆等项,每月给判笔二枝、香墨二笏。户部给心红一两。康熙四十五年停止。

○庶吉士读书供给

庶吉士到馆读书,旧例行工部修理房屋,具器用。每员每月工部给纯毫水笔五枝、香墨一笏。每日户部给呈文纸二张、食米三合五勺,工部给木炭二斤、酒三斤、肉一斤、盐五钱。康熙十四年,裁呈文纸一张、木炭一斤、笔二枝,酒停给。十七年,肉盐俱停给。四十二年,谕庶吉士读书,着出税差人员酌量资助。遵旨议准,两淮、两浙、长芦、广东、河东、福建等处盐差派银各八十两,浒墅、芜湖、崇文门等处税差银各八十两,湖口、淮安等处税差银各七十两。北新、凤阳、闽海、太平桥、龙江关等处税差银各五十两,扬州、赣关、天津、粤海、浙海、临清关等处税差银各四十两,山海关、江海、南新等处税差银各三十两。共计银一千四百十两,将此项银两交与该部,每年照数于出差官员名下征收,送本衙门分给庶吉士。其中若有告病丁忧给假回籍者,将其应得之分,仍交回该部。其见给银两,俱于上年出差官员名下征收。庶吉士读书三年,御试授职之后,停其给发。四十六年,笔墨木炭俱停给。

○燕京春咏

沈客子,名南疑,平湖人。作

燕京春咏五十首云:晓直归来数八砖,但逢三五去朝天。东堂旧有教恩事,大例关支月俸钱。暖牖新铺小炕床,乳茶红映玉壶光。日长院里无宣唤,翻得清书又几行。春店烹泉开锦棚,日斜宫树散流莺。朝来漫点黄柑露,马上新茶已入京。盖咏庶常之在馆者,三五入直,即今之坐班也。

○詹事府衙门

詹事府衙门,于顺治元年设,仍旧址。是年旋裁,并入内三院。九年复设,十五年裁。康熙十四年复设。

○明会试名额

明初,会试以百名为率,间有增损。多者如洪武十八年、永乐三年俱四百七十二名,永乐十三年三百五十名。少者,洪武二十四年三十一名,三十年五十二名。成化以后,俱以三百名为率。而嘉靖后,亦有数科广至四百名者,俱临时酌定。

○场屋字号

场屋字号,用

千字文。宋时亦有字号,字多不经见者。嘉佑中,温公覆考应制举人,于直言敢谏科试策内,有絺毡两号。词理高绝,毡字号乃苏子由卷。絺字毡字,皆字书所未有。

○宋赴省试人数

宋,礼部投纳试卷,因国学至天下所解进士,诸科赴省试者,约六千人。当时推为极盛。

○宋人书脚色

近日士子入试,书填履历,及初入仕籍者写脚色,俱注明并无假冒违碍等情。宋人书脚色,崇观间云不系元佑党籍,绍兴间云不系童、蔡、朱、王亲属,庆元间云不是伪学,方与铨除。

○生徒之陋

郑端简云:国初开科,务取博古通今之士,乃其所试,仅有判语及一二时务策。生徒竟不识律。所云时务,尽掇拾帖括。以故士乏通今之学,其于政体得失,人材优劣,且不论,只历朝纪年及后姓陵名,知者亦鲜。

○明贡院火

明景泰癸未二月,礼部贡院火,举子焚死者百有十六人,鄞人楼起者与焉。正德三年戊辰正月,荧惑守文昌。二月试事毕,贡院火起,二十七日又火,至公堂焚其半,小录版俱毁。

○主试官卒于试院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礼部尚书张潮副主会试,卒于试院。

○考试涂乙

唐试士式,涂几字,乙几字。乙音主,与翙同,文字遗落,从旁添之也。祢正平文不加点,点,涂也;加,乙也。又

东方朔传云:止辄乙其处。如读书翙其止处也。今科场令士子自注添注涂改共几字,过百二十字者贴出,誊录窜改文字之弊乃除。

○通场下第

唐天宝十载九月,上试

怀才抱器,举人通场下第。见

册府元龟

○明考试之弊

万历丙辰会试,大学士吴道南、礼部尚书刘楚先充考官,取沈同和等三百五十名。同和,吴江人,家饶阿堵,乡举已招物议。会试榜放,居然首选。下第举子愤愤不平,泥污榜名,聚众声阙。及阅墨卷,首艺,坊刻也。科臣参其怀挟,本房检举。上命礼部覆试,题出

贤君必恭俭礼下,同和问是书乎,是经乎,是论乎。日暮曳白,发刑部讯问,杖而徒之。其卷乃同榜第六名进士赵鸣阳传递,并削其名。是科会录无元。吴人谣曰:丙辰会录,断厶绝六。己未殿试,赐一甲进士庄际昌等及第出身。时际昌卷有别字,又洗补未净。科臣杨涟曰:「以状元而有别字,必三百人皆不识字乃可;以状元而洗补,必三百人皆曳白乃可。」一时以为名言。噫,宋集英胪唱,执政林摅当传姓名,不识甄画字,以寡学被黜。近世士人,以经义致身,误书误读,不知凡几,宁独际昌哉。天启甲子,乡试磨勘,魏榼以意调山东、江西、湖广、福建四省考官于外,夺其三级,并举人艾南英等停科。魏榼目不识丁,知试卷作何语,皆逢迎其意者,明为指点也,继是而遂为《点将录》《东林朋党录》《东林同志录》矣。《点将录》乃吏部尚书陕人王绍徽所辑,忠贤干儿也,当时称为王媳妇。都人撰《百子图》传奇刺之。

○廷试时务策

《中州集》第八卷,载擢第者廷试时务策,自高有邻发之。此殿试试策之始。开宝殿试进士,内出

未明求衣赋

设爵待士诗,仍不异礼部考赋之法(义门曾集)。

○考试官员礼请赐宴

考试官员用表里礼请,始于明洪武十六年;赐宴于礼部,始于永乐七年。

○策文名作

本朝殿试重书法,而以策文入选者亦多。名作如马世俊、蒋超、韩、缪彤诸策,皆一时纸贵。郑寒村与仇沧柱诗云:「吾文讲学遭时忌,君策匡时置覆盆。」注云:「沧柱殿试卷直言,阅者不取。」

○主试盛事

前明主会试三次者王元美,推为盛事。我朝熊孝感相公五主会试,范文端、李高阳、陈泽州、朱高安、张文和、史文靖皆三主会试,刘文正、介受祉宗伯凡四为总裁(○十二卷本戴璐按曰:德定圃宗伯五主会试,王韩城亦五主会试)。

○科甲盛事

我朝科目,有历代所未及者二:昆山徐氏三兄弟皆大魁,一也;彭访濂(定求)与其孙芝庭(启丰)南宫廷试俱第一,二也。至三元,则百馀年来才见钱殿撰棨一人。发榜后,御制诗云:国朝经百载,春榜得三元。又云:王曾如可继。违弼:我心存。盖以沂公望之也。先是康熙壬子,韩慕庐以南卷置第二。癸未(○十二卷本作壬午),王楼村乡试已定首解,改置第六。乾隆辛未,吴颉云会试亦定元,复以策薄弱,改第二十,殆有数存其间耶。明黄观亦三试皆第一,死建文之难,成祖命削其籍。今人止知商辂矣。

○请废科目议

康熙戊辰科,仁和凌绍雯少习清书,殿试对策用清汉合璧体书,置二甲末。雍正庚戌,贡士宋长城对策,有请废科目之议,置三甲末,停其选用。此乃元人所谓过桥拆桥者耶。

○中书主大省乡试

康熙壬午,张睿以副都御史典试陕西。雍正丙午,周有堂以中书典试浙江。乙酉,陆耳山以中书副典试浙江。中书主大省乡试,此外无多见也。

○左必蕃赵晋

辛卯,江南正考官左必蕃由举人起家,副之者为赵晋。榜后奉旨勘问。江南士子有「赵子龙一身是胆,左邱明两眼无珠」之语。

○乡试得人之盛

江南康熙癸卯乡试,一榜出两鼎甲、五尚书、三大学士。典试者为编修王勖、工科给事王曰高。近则己卯一科,得人最盛,十年中已出二殿元(秦大成、张书勋)。由南巡召试,授中书者又三人。

○己酉浙江乡试

己酉浙江乡试,主考为任香谷、王次山两先生,得人最盛。然名重当时者二人俱中副车,胡稚威天游、齐次风召南也。

○会试同考房运

会试同考,房运亦有盛衰。给事中刘显绩,大兴人,明季癸未,本房得成克巩(大学士)、姚文然(刑部尚书)、魏天赏(学士)。顺治丁亥,再为同考,本房得王熙(大学士)、李之芳(大学士)、程芳朝(一甲二名太常卿)、蒋超(一甲三名)、宋琬(川臬使)。又陈午亭相国官庶常时,辛丑为同考,本房马士俊(一甲一名)、孙钅永(二甲一名)、董泬(二甲二名)。又康熙庚辰科,仁和翁嵩年,本房得张廷玉(大学士)、励廷仪(刑部尚书)。又乾隆乙丑科,钱湘人琦,本房得蒋元益(会元)、钱维城(一甲一名)。戊辰科,李然山金台,本房得梁国治(一甲一名)、汪廷玙(一甲三名)。丁丑,饶霁南学曙,本房馆选分部即用知县,二年老者以教职即用,无一归班者。是科卢绍弓文召、王仲涵洛,本房所中,俱归班(○十二卷本下有无一授职者五字。又戴璐按曰:饶公本房梅立本榜眼,钱大经、李宗宝、陈兰森、那穆齐礼俱翰林,沈涟、简昌璘、鲁赞元及先君俱部曹,解秉智、王裕增、李鹄俱知县即用)。

○科名名次定数

科名有无,命定之矣,即中式名次之上下,亦莫不有数。戊辰会试,鄂卢亭(容安)阅江南卷,中定三十本,又另备十卷,暗置卧榻枕下,以防意外更易。及进呈前十卷,内江南一卷后场犯讳撤去,急命小胥取床头十卷来。十卷固亦自别高下,而小胥抱卷急趋,逾限而仆,仓皇甚,信手拾取以进。鄂公即取最上一卷,置第十名。及进呈御览,翻置第一,即今仪部郑前村杼也。

○进士年老多须

世祖时,引见新进士杨廷镜,多须,年已及暮,特与馆选。次日复召见瀛台,杨将须微剃去,上见大不悦,有国家取士以才不以年之谕。乾隆四年己未,沈归愚引见,上呼为老名士,亦与馆选。国家不以年齿拘成格如此。彼以年少自矜,熏衣剃面,甚至傅粉涂膏以取悦者,其不与优伶小史共笑也几希。记宋初有何朝宗者,萍乡人,十八登第。太祖曰:「此人未有须,恐未老成,不宜与第,且令读书。」至太祖末始登第。须亦何负于人,而靳靳刈之耶。

○八十老进士

东莞尹之逵,顺治丁酉举人。至康熙丁酉,年八十。秋榜发,巡抚延赴鹿鸣宴,主试严思位赠诗曰:六十年前攀桂客,天留硕果到今时。已从石室传丹诀,复与琼筵泛玉卮。金粟山头清白吏,珊瑚洲畔去来词。非潜非见穷经术,百岁常为后辈师。康熙乙卯乡试,松江唐进士昌期年八十矣,以万历乙卯乡荐,亦与先后同年之会。有客赠以句云:鹰扬杖屦追前哲,鹗荐科名接后贤。九老香山图画里,公公树树药炉边。

○重赴鹿鸣

乾隆己未,赵秋谷与新贵遥认同年,沈归愚诗云:后先己未亦同年。辛未会试,黄昆圃先生邀新进士至邸寓,会同年,赋诗饮酒,辇下称盛事。至庚辰会试,史溧阳相公年八十,亦循故事,上赐以诗。壬午,闽中黄丈莘田(任)亦重与鹿鸣之宴,自制军杨公(廷璋)以下,俱作诗赠之。莘田,吾乡许谨斋给谏所取士也(○十二卷本戴璐按曰:重赴鹿鸣,吾乡丙子科有吴大炜,顺天甲午有孟琇。己酉,云南赛玙年百岁,□赐进士。壬子,湖北万年茂、福建蔡漳浦、陈材、邱理德、湖南谭昌明,重赴琼林。庚戌,嵇中堂)。

○三试第二

上元戴学士(瀚)乡试会试殿试,皆第二人。自刻印章曰:让人出一头地。

○科名记

东观奏记载郑颢知举,宣宗索科名记,颢属祠部员外郎赵璘采访诸家科目记,撰成十三卷,始武德元年,至大中十年,敕付翰林,自今发榜后,并写及第姓名,及所试诗赋题目,进入内,仍仰所司逐年编次。明三百年乡会试并沿其制,康熙初停止。至庚戌会试,乃复旧例,乡会试录仍进呈。乙卯乡试,以兵饷不足,再停止。寻复。丁酉后,九卿议裁。雍正元年癸卯恩科,命复刊刻。

○同年以齿为序

同年概以齿为序,不以爵。昌黎

祭张员外季友文云:元和十年月日,中书舍人王涯、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礼部侍郎崔群、京兆尹许季同、考功员外郎庾承宣、河中节度推官殿中侍御史邢册等。皆贞元八年之同年也。崔列韩后,是不以爵叙也。

○唐重进士

摭言引

国史补云:进士为时所尚,由此出终身为文人。其都会谓之本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之座主,京兆府考而升者谓之等第,外府不试而贡者谓之拔解,将试相保谓之合保,群居而赋谓之私试,造请权要谓之关节,激扬声价谓之还往,既捷列名慈恩寺谓之题名,大宴曲江谓之曲江会,籍而入选谓之春关,不捷而醉饱谓之打毛喿,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退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以往谓之夏课,挟藏入试谓之书策。进士始于大业中,盛于贞观,位极人臣,不由进士,终不为美。岁贡常八九百人,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会试钦定名次

康熙乙丑科会试,命将前十卷进呈,候钦定名次,后着为例。今上庚辰科殿试,始命前十名于传胪前一日引见,钦定名次。

○江南乡试名额

江南乡试:诗六房,易六房,春秋一房,礼一房,书四房。上江中四十五名:诗十五名,易十四名,书八名,春秋二名,礼二名。下江中六十九名:诗二十二名,易二十名,书十三名,春秋四名,礼三名。又上江五经二名,下江五经三名。后五经中式奉裁,部议任择各经中佳卷补之。上江副榜九名,下江副榜十三名。

○武状元

武会试,旧无廷对传胪之例,自明末崇祯辛未科始,从方逢年之请也。是科状元为王来聘,后以副总兵战死。

○四科三途

明会典:洪武初年,定四科三途之制:曰贤良方正,曰聪明正直,曰孝弟力田,曰通经孝廉,为四科。或从耆民,或从税户,人才与科贡之士并用。

○生员月课

生员升率性堂,许积分。孟月试经文,仲月试论及诏诰表,季月试史策及判。文理俱优与一分,理优文劣与半分。岁内积至八分者为极格,与出身。不及分者,仍坐监肄业。先是通四书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堂;文理条达者,升修道诚心堂;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率性堂。

○特赐举人

康熙壬午年,召举人查慎行、钱名世、监生何焯、汪灏入南书房考试,特赐焯、灏举人。

○顺天乡试得女婴

康熙己卯,顺天乡试,八月十八日夜,明远楼上有小儿啼声。寻之,得女婴,甫生。监临令送交育婴堂。

○山东江南进士

顺治三年丙戌,会试中式四百名,内山东九十九人,殿撰傅以渐,聊城人也。先是乙酉乡试及京兆试,山东共中式九十五人,而丙戌联捷进士者四十九人。四年丁亥,会试中式三百名,内江南一百二十四人。殿试一甲三名,皆江南。是科会元李人龙、二甲传胪于明宝,皆不与馆选。后至大学士者凡五人:吕武进宫、黄文僖机、李文襄之芳、王文靖熙、冯文毅溥。冯丙戌中式,至丁亥始殿试。

○乡试之异

乾隆庚午,浙江乡试。八月十三夜,矮屋中闻轰喧之声,如江潮骤至。举子俱奔赴号门,叫号不止,监试官不能禁,而外间殊寂然无声也。次年辛未三月十五日大雪,士子忍冻不禁,而雷电交作,又无异盛夏时。皆一时之异。

○辛丑会试之异

康熙辛丑,会试揭晓之日,风霾大作,拔木毁垣。圣祖降谕旨,谓是榜或有真才屈抑,或中式者将有大奸慝出其中,俱未可知云云。见御制文集。

○试卷不书策问

老学庵笔记云:国初举人对策,皆先写策题,不过一二十句。其后策题渐多,而写题如初,举人甚以为苦。庆历初,贾文元公为中丞,始奏罢之。此试卷不书策问之始。

○宋宝佑四年登科录

宋宝佑四年登科录,首简载五月初八日,御试策题一道。次列敕差详定官三人,编排官二人,初考官三人,添差初考官四人,覆考官四人,初考检点试卷官一人,覆考检点试卷官一人(为王应麟)。次对读弥封巡捕官。五月十四日,皇帝御集英殿,唱名,赐进士文天祥以下及第出身,同出身,共六百一人,当日赴期集所。六月初一日,赐期集钱、小录钱。七日谢阙。十三日谒先圣先师。廿九日赐闻喜宴,赐御诗。七月一日,再给题名小录钱。四日拜黄甲,叙同年于礼部贡院。二十五日,立题名碑。此宋制也。进士惟首名署第一名,馀俱署第二人、第三人。第一甲二十一人。第一名文天祥,字宋瑞,小名云孙,小字从龙,年二十,治赋,一举,本贯吉州庐陵县,父为户(时有以远祖为户有以祖父为户或自为户者,南宋户口例也)。第二甲四十人。第一名谢枋得,字君直,小名锺,小字君和,年三十,治赋兼易,一举,本贯信州贵溪县,居弋阳儒林里,父为户。第二甲第二十七人,陆秀夫,字君实,年十九,治赋,一举,本贯淮安盐城县长建里,父为户。一二甲得此三人,亦奇矣。第三甲郑必复以下七十九人,第四甲杨奇遇以下二百四十八人,第五甲俞用国以下二百一十三人。末简载文公对策一道(右节录吴宝崖记)。

○丁士美殿试策

明嘉靖己未状元丁士美,殿试策存邱文庸谨家,予曾借观,与近日策式亦小异。

○董其昌梦与父同榜

董文敏思白,父名汉儒,少年诸生,早故。万历己丑,思白梦与父同榜中式,自谓不吉。揭晓中第二名。董谊庵,名汉儒,亦同榜进士。

○宗室子弟应举

宗室子弟,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科,乡试一次。旋即停止。乾隆乙丑年,复准与试。戊辰会试,得隽者二人,良诚、平泰,俱改庶吉士。历科中式举人进士,例刻登科齿录,列叙祖父名讳官爵。是科良、平二公以系出天潢,难于属笔,请命于掌院祁阳陈文肃公,博询于诸翰林。先君子对曰:「宜书始祖某王,下注云讳某,系太祖皇帝第几子,似合诸侯不祖天子之义。」文肃深服焉。

○揆叙查慎行

康熙壬午十月,召试十二人,钦定揆叙第一,查慎行第二。时揆为学士,查举人,因张京江相公荐,入南书房。

○历科馆选员数

历科馆选无定额,就一时之人才为多寡。顺治九年壬辰五十员,十八年辛丑十员。康熙三十年以前以三十员为率,其后以五十员内外为率。惟六年丁未仅十二员,四十八年己丑至六十四员,五十一年壬辰至六十六员,雍正五年丁未三十七员,而他途用者甚多。十一年癸丑七十员为最盛。

○馆选分清汉书

顺治六年己丑,馆选,始分清汉书。前此俱习清书。

○汉军馆选习清书

顺治九年壬辰,始令汉军随汉人考进士馆选者习清书。是科暨乙未科,满汉分为二榜。

○康熙庚辰馆选

康熙庚辰,庶常四十三员。散馆,授编检十员,归进士原班三十员。沈宗敬、励廷仪未散馆,亦授编修。癸未,庶常四十九员。散馆,授编检十四员,仍留教习二十员,革退三员。

○馆选重少年

康熙三年甲辰,馆选十五人,皆年少。年三十外者,概不选。是科熊一潇、劳之辨皆知名。

○以策论取士

康熙六年丁未,罢经义,以策论取士。

○满洲汉军不令考试

康熙十八年己未,满洲汉军俱不令考试。

○散馆三等降知县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散馆,三等始降知县(前一年考试讲读编检诸臣,其三等内有授知县者二人,故次岁散馆亦因之)。

○散馆汉书三等革职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散馆,汉书三等革职。

○散馆清汉三等俱革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散馆,清汉三等俱革职。

○散馆不黜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散馆,俱留馆职,不黜。先是己丑馆选,共六十四人,至壬辰,告病及他故者,共去十四人,赴试者仅五十人。至是皆留馆。

○汉书三等革去翰林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散馆,清书三等俱留,汉书三等革去翰林,在教习进士处学习。始派小教习。

○康熙乙未散馆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散馆止革一名,馀俱留馆。是年会试,用房官三十二员。

○康熙辛丑散馆

康熙六十年辛丑,散馆,清书三等五名,俱授职。汉书三等四名,俱革职。又引见,革去二等三员。

○雍正元年馆选(一)

雍正元年癸卯,馆选五十六员。乙巳散馆,授编检三十三员,用六部主事四员,中行评博九员,州县二员,教职二员。

○雍正元年馆选(二)

雍正元年癸卯散馆,△记十九人,○记十一人,皆授职。部属对品用二人,外官对品用三人。先是辛丑馆选六十二人,至是散馆仅三十馀人。是年会试,仍用房官十八员。癸卯本科殿试后,于保和殿朝考,命九卿保举所知,内有文有保二十一名,点十九人。有文无保十九名,俱点用。有保无文三十九名,点十六人。文保俱无一百六十七名,点四人。引见,即以此分先后,不照原甲第。是科清书止派五人,传胪张廷珩后即授检讨,与一甲三人同。于未引见前,入南书房。馆选后,又补点帅念祖一人。是科除庶常外,另有△尖出记名十七人,着问有情愿在官学教习者,令其自陈。又单点记名三十人,俱以知县即用。是科汉军,河南、四川进士无馆选者。是科中式未殿试者三十人。

○进士用主事知县

雍正二年甲辰,殿试后,在保和殿考四书文一篇、诗一首,命大将军年羹尧阅卷,又命九卿保举。后止凭文录用,不用保举。馆选四十人,各部主事三十八人,知县十七人,清书派六人。进士用主事、知县自甲辰后始为例。是科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俱无馆选之人。

○雍正五年馆选

雍正五年丁未,馆选三十七人外,以吏部主事即用五人,以六部额外主事用二十二人,以知县即用四人,以知县试用二十六人,以教职用五人。

○雍正八年馆选

3雍正八年庚戌,一甲授职外,顾成天、胡宗绪二人,俱即授编修。庶常外,用额外主事十八人。其馀分头等四十二员,中等六十二员,次等九十八员,愿就教职者四十八员。不用者一员,宋长城(以廷试对策请废科目也)。

○雍正十一年馆选

雍正十一年癸丑,一甲授职外,张若霭授编修,任启运授检讨。先是张若霭已定一甲二名,拆卷后,大学士张廷玉恳求降甲,继以泣。乃特降谕旨,改二甲一名,授编修。

○乾隆元年馆选

乾隆元年丙辰,庶常外,部用五十二员,即用知县二十一员。丁巳,庶常外,分部二员,即用知县三十六员,助教一员。

○额外主事甄别

向例额外主事三年期满甄别,其勤能者以主事选用,不及者改助教、博士等官。乾隆乙丑科,分部者五十馀人。及戊辰甄别,留者仅十之三,馀俱归原班铨选。嗣是以后,则不留者少。

○会元不与馆选人名

历科会元不与馆选者,李人龙、朱锦、黄礽绪、邵晋涵、缪祖培、侯健融、朱文翰。

○传胪不与馆选

二甲传胪不与馆选者,任大椿、李长森、陈秋水。

○一甲三人留馆

一甲三人授职,散馆无不留馆者。惟辛丑榜眼吴文焕改刑部主事,仕至御史。乙丑榜眼庄存与,再教习三年。

○副榜

乡会试之有副榜,考之前代,名曰激赏(一作给赏)。顺治戊子科,诏天下廪生中副榜者,贡至吏部谒选,其最者以推官用,次知县,次州佐。增广附学中副榜者,入成均读书,满一年,送吏部历事考用,如廪生例,后不为例。计顺治甲午、丁酉、庚子三科,皆举行。至康熙癸卯、丙午、己酉遂不许立副榜名色。至壬子科,大司成某复请举行如甲午例(○此下据十二卷本补入)。允行。按礼部志稿,明嘉靖五年,题准会试各房阅卷,凡文字合式,除正卷外,将备卷每房少或五七卷,多则十馀卷,批注次序,一并付礼部查姓名,以次填入副榜,不拘额数。

○徐潮

徐文敬公潮,先世业渔。生公之日,江潮大上,一小舟为风漂没,徐翁急救之,得无恙。僦舟者为邻省孝廉入都赴试者,翁延至家,致鸡黍之敬。次日洗儿,请孝廉命名。以江潮之异,遂名曰潮。其后孝廉累不第,而文敬早达,至某科以编修分校,孝廉得售,适出其门。

○顺天乡试北人解首

顺天乡试,各省文士会考,故解元不拘何省。明隆庆以前,多以南士作解。至天启丁卯科,给事中刘文炳,真定人,请以北人为解首,谓燕赵为至尊丰镐,不当使他省人得。时首揆方从哲,京师人,遂定为制。

○冒顺天贯被斥

冒顺天贯登两榜者,终明之世不绝。嘉靖中,陶大顺中魁,被斥回浙中第四,官至副都御史。景泰四年,罗崇岳中元,被斥回江西,中二十九名,成进士。又汪谐冒香河籍,中式被斥回浙,登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卒赠尚书。

○破天荒

唐时,荆州解送举人,不成名曰天荒。至刘蜕及第,号破天荒,盖楚语也。东坡尝以诗赠琼州进士姜唐佐云: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今始破天荒。宋初,江西无状元。绍圣四年,何忠孺始第一,谢民师诗云:万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

○状元宰相

状元宰相,古今艳称。我朝自顺治丙戌至乾隆己未(○十二卷本作辛巳),百(○十二卷本下有十馀二字)年凡得五人。顺治丙戌傅聊城(以渐),丁亥吕武进(宫),己亥徐昆山(元文)。乾隆丁巳于金坛(敏中),己未庄番禺(有恭。○十二卷本下有戊辰梁会稽国治、辛巳王韩城杰)。宋人

西清诗话欧阳修诗云:皇朝四十三龙首,身到黄扉止四人。四人者,吕蒙正、王曾、李迪、宋庠也。有明前百八十年为科六十,入阁者止胡文穆(广)、曹文忠(鼐)、陈方洲(循)、商文毅(辂)、彭文宪(时)、谢文正(迁)、费鹅湖(宏)、顾味斋(鼎臣)八人耳(○此下据十二卷本补)。至季年之魏藻德,释褐四年,即擢登政府,卒之稽首贼营,拷掠责赂,以至灼肉折胫,身死名丧,又不足称矣。

○文字遇合之奇

康熙庚午江南乡试,得人最盛。时同考廖腾煃负知文名,得刘捷卷首荐之。时元卷已定,主司欲置第二。廖不可,曰「留来科作元」。遂摈落。而是科元即捷兄辉祖也。后数年,廖以御史典江南试,以书属辉祖授捷,为闱中物色计。辉祖星夜驰归,中途病阻,书不得达。廖入闱,遍求捷卷不得,太息累日。及揭晓,捷已袖然举者首矣。噫,针芥之合,夫岂偶然。向使辉祖不病,授书,区区一解元,何足以显文字遇合之奇哉。此事余闻之周(○十二卷本有丈字)白民云。

○座主门生

明代重座主门生之礼,万历以后,竟成门户。嘉靖八年,张璁、霍韬为主考,戒诸生勿修弟子礼。顺治十五年戊戌,给事胡悉宁言,乡会试不分经房,不称师生。至康熙己未以后,禁渐弛。后修会典,则许其修师生之谊矣。大员外任,同官照亲属请回避,候旨行。

○沈克恭典试

明初,主试官不拘现任家居。洪武中,取元逸老沈梦麟克恭典试,事竣不愿授官,放还。

○京员聘典乡试

正统丙辰进士陶希文,以亲老耳病告归,至天顺乙卯、成化辛卯,浙江、河南聘典乡试。

明纪:杨少师以服阕主浙江乡试。王阳明为刑部主事,病痊北上,为山东聘主乡试。至各省典试分遣京员,始于万历乙酉,非旧制也。

○夏彝仲言不第处境

夏彝仲五上公车不第,曰:「始我初不第时,意中不能无少动。已而出都门,见吾侪被落者,车马行于道,习习若蚁然。当此时自视,亦蚁中之一也。夫蚁一有求而不得,岂可遂有疾怒悲愤之心哉?即有之,人亦何从知之,天亦何能怜之。自此以后,失志而愈安,处谤而益静。即他人代为不平,而我以为无庸也。」

○报罗

报罗之语,见于唐人小说。以予所闻,每科皆有之。而尤异者,泾县叶丈沃若,家君己酉同年也,辛未会试中式。揭晓后趋往贺之,至寓则哭声号震,先一夕死矣。计淡墨书名之际,正旅馆属纩之时也。

○韩

壬子顺天韩,出户部主事虞元培之门,董亦出其门。

○明通榜

近来会榜后,蒙恩于荐卷中择文之佳者,发明通榜,以教职用。在广文各途中,称最得人。按明永乐初年,令会试下第文字稍优者除教官,其下者入监读书,即明通榜之意。

○科举师弟之谊

徐健庵云:两汉官人,始于辟举,遂有故吏解官行服辄拟心丧之条,而传道授业者渐轻矣。唐重进士,知举者谓之座主。其时之人,即以事举将者事座主。开元礼:为座主齐衰三月。是朝廷明明为之制服,终唐之世,恩若父子,莫之敢携。故五代时,桑国侨为宰相,谒其座主裴司东尚书。裴不迎不送,曰门生也,何送迎之有。欧阳文忠载其事,以为有礼。若范鲁公、李文正之于王德辇,王文献之于和成绩,以迄有宋之世,苏承旨、欧阳公门下士皆竭诚尽力,久而弗懈。宋有同知举及详定官,释褐者并称门生。又如范文正以晏元献荐入馆,终身为弟子。明世以乡试考官会试同考为重,其间党同比附,鸑纮纠结,门户之衅,亦由之起。霍文敏韬深嫉之,其主试礼闱,为文以告举子,不许谢恩私第,语甚峻切。文敏刚褊峭急,其言亦欲救弊一时,犹未以为允。自余论之,举主与座主,皆为国家选择贤才,以备任使,其事甚重,非为一己树恩也。而为所举者,当思所自,既不可因私以害公,亦不宜忘本以违义。是以赵宣子荐韩厥,河曲之役宣子仆以乘车干行,韩厥执而戮之。宣子曰:「吾举厥也忠。」既而下宫之难,非厥也赵氏不立。其能戮宣子之仆者,必能复赵氏之卿也明矣。东汉第五伦朝会坐郑弘之下,弘以举将之故,局蹐不宁。朝廷为设云母屏风隔之,体其敬举将意也。唐魏知古为姚元之所荐,位至宰相,后分司东都,诉谮崇二子。明皇薄之,终身不用,谓其不能报推举者必不知感朝廷也。柳子厚与顾十郎书,谓缨冠束衽,趋以进者,咸曰我知恩。当隆赫柄用,而蜂附蚁合,煦煦趄趄,一旦势异,电灭飙逝,不为门下用矣。子厚为顾少连门人,身后寓书郎君,犹自称门生,以未报大德为恨。韩退之尝佐董晋幕,晋第二子溪负罪终长沙,因赠溪女婿陆畅云:「我为门下士,力薄蚋与蚊。受恩不即报,永负湘中坟。」盖其于易世而后,见其子孙戚属,勤勤思有以自效如此,岂与一时趋附便辟匍匐者同日论哉!大约厚于师友者,必不背君父,古者尝以此观人,百不失一也。阎百诗论有明士夫积习,师弟重于父子,得罪于父母者有之,得罪于座主者,未之有也。门户又重于师弟,以师之门户为门户者固多,不以师之门户为门户者,亦不少也。富贵又重于门户,有始附正人既而与之为敌者,有始主邪说既而窥其党将败,遂反攻之者,皆惑于富贵也。

○为举主服丧

杂记:孔子曰:「管仲遇盗,取二人焉,以为公臣。管仲死,桓公使为之服」。亭林曰:「此虽使为之服,亦以举主而服。然孔子以为有君命则可,盖亦有不尽然之辞也。」

○荐举得人

范希文登第后,晏元献荐入馆,后虽名位相亚,书题门状犹称门生。张籍寄苏州白使君登第云:登第早年同座主。又杨嗣复传:父于陵自洛入朝,乃率门生出迎。权文公不由科第,掌贡举三年,门下所出诸生,相继入相,得人称盛。

○女侍史

汉书载尚书郎入直,制物盛备。至唐时不变。

唐书载尚书郎入直,供青缣白绫被,或以锦飐为之,给帷帐茵褥、通中枕。侍史一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妖丽者执香炉香囊,护衣服。大官供食物饼饵。唐诗「春风侍女护朝衣」,又「侍女新添五夜香」。沈佺期诗:「大官供宿膳,侍史护朝衣。」韩退之诗:「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宋翰林供给

宋时,翰林支快行家日食钱三千,又折酒钱三百,别赐冰一担。若寓直,支餐钱一千,限日下支,不准次日。见

玉堂杂记

○宋三省官假日不许出谒

宋元丰间,凡三省官假日,惟接见宾客,不许出谒。

○宋时官吏总数

宋时,天下诸路文武职事官,总四千一百一十八员。大约十九路总数如此,其幕职判司簿尉,又在此数之外。

○明御史见巡抚之称呼

明正德中,御史于巡抚称晚生,侍坐。辛卯后佥坐,寻称晚侍,正坐。寻称侍教生,寻彼此称侍教生,寻彼此侍生矣。盖由南北多警,迁擢既骤,抚臣不必耆宿,或与侍御同台。而功罪勘报,台中转得持其柄故也。

○司官仪注

雍正五年,以部司官在京则倨慢不恭,出为道府则谦抑过度。令九卿议仪注,议定部院司官路遇堂官,勒马候过。在本衙门办事,堂官高坐,司官侍立说堂。若事件多,司官席地铺褥序坐说堂。如在朝房办事,堂官席地坐,司官屈一足回话,堂官前往来趋走。

○翰詹投刺称号

旧时翰詹编检以上,于中堂、吏部尚书处投刺称晚生,于五部尚书、左都总督称侍生,侍郎、巡抚以下则否。以余所见,庚午、辛未以前,犹守此规。嗣是则于侍郎、巡抚称侍矣,旋于尚书、总督称晚矣。近日又有于三品京卿称侍者矣。先君林居十馀年,与当事诸大吏往还,一仍故称,亦未有以为忤者。

○明吏部郎官权重

明万历中年后,吏部之权积重,阁臣转俯仰因之。其可骇者,遇升迁用人,惟选郎一人主之。至太宰火房,而决可否,其门皆选郎自为启闭,人莫敢窥。至议定,不独他郎吏不敢问,即两少宰亦不与闻。沿及末季,遂有吴昌时之祸。

○明六部陋习

六部中各分为数部,如户部之金部、农部,礼部之仪部、客部。至明洪武二十九年,始分为司。明制:进士释褐后,分派各衙门观政,其与在部司员相见仪节,亦各不同。在吏部则执属员礼,兵部则论前后辈,礼部则从师生之仪。六部之弊政皆积重于吏、礼二部,其仪节亦独抗。惟户、刑、工三部为平交。炎凉之态,自登朝之始已然矣。彼时部员一拜副郎,马前即用鞍笼,与正郎科道比。惟吏、礼二部无之。相传铨曹自以职居华要,欲比小京堂,用红鞍笼。未遂所请,并青者弃之。礼部亦自以秩宗清望,不比他曹,亦屏不用。此皆有明官常陋习。其后惟吏部、礼部皆认前后辈,而他部皆平交,相沿至今。

○新翰林

查浦辑闻一则:新翰林至本衙门,惟三鼎甲轿进仪门,庶吉士轿进头门,讲读掌坊至仪亭。学士登堂,转祭酒则从头门外下轿。翰林至吏部,则皆由后门达大堂。其馀各官,俱于门外下轿。不知此制始于何时。三月二十八日,都人至东岳庙祈祷,相传庙像为元时昭文馆学士宝坻刘元所造。

○外任旗员

雍正元年,谕内阁:通行八旗直省督抚曰,旗员为外吏者,每受本旗都统参领等官所制。自司道以及州县,于将选之时,必勒索重贿,方肯出结谘部。及得官后,即遣人往任所,或称平日受恩,责令酬报。或称家有婚丧,缓急求助。或以旧日私事要挟。或五旗王府不体下情,分外勒取。或纵本府管事肆行贪求,以致该官竭蹶馈送,不能洁己奉公,亏空贪墨,皆由于此。嗣后如仍蹈前愆,许本官据实封章,密详督抚转奏。督抚即据详密奏。倘督抚容隐,即许本官密揭都察院,转为密奏。倘不为奏闻,即各御史亦得据揭密奏。务期通达下情,以除积弊。外任旗员不得隐忍畏惧,亦不治以犯上举首之罪。

宋濂策问

宋景濂策问:常衮之居相位也,选举不自专,一命以上,皆付之定法,可谓尽公无私矣,而贤愚有同滞之讥。崔贻孙之居相位也,未一年除吏八百,多其亲旧,可谓出乎法制之外矣,而当时有得人之称。后之宰相,以常为法,则涉于避嫌;以崔为法,则近于专权。专权致威福下移之谤,避嫌失竭诚徇国之义,而谓贤相为之乎?

○顺治改定官衔

顺治元年,改定官衔。凡旧崇德年间所定称承政者,改为尚书。称参政者,改为侍郎。理事官改为郎中,副理事官改为员外郎。额者库改为主事。初设满汉启心郎,顺治十五年俱裁。各部旧有汉军郎中员外郎额缺,雍正五年裁。

○官品之更改

各部院郎中,满洲初系三品,顺治十六年改五品,十八年改四品,康熙六年复三品,九年定正五品。员外郎初为四品,十六年改五品,康熙六年复四品,九年定从五品。主事初为四品,十六年改六品,康熙六年复改五品,九年定正六品。其他满内阁侍读、宗人府经历、钦天监副、给事、御史俱初为三四品,屡经改定。

○月官考选

考试月选官,按顺治十二年谕,州县地方分为三等。应选各官,吏部当堂考其身言,糊名考其书判。分三等,上等者引见。又议准进士举贡,不论甲第考案前后,以考试身言书判为序。每遇缺出,照本行并考,定等第,酌量缺数人数多寡,均分取选。十四年,停其考试身言书判,亦不分三等,一体取选。康熙五十七年谕:月官今写履历,以三百字为限。雍正三年,令月官履历简要直叙,不事繁冗。初授之员,所得地方难易繁简,预为筹画,何以治民,何以厚俗。催科抚字之术,谳狱息讼之方,令各出己见,陈一二事于履历后,以观才识。其补任升任者,令将旧任地方利弊,明白敷陈。四年谕:月官考试履历条陈,原欲觇其学识,乃询问多不能奏对,乃倩人代作者,嗣后将代作之人及本人并以违旨例治罪。后停止条陈。今之月官考选,止书履历一通,亦密封进呈,沿旧式也。

○内务府建置沿革

国初置内务府,设总管,间以大臣总理。顺治十一年裁,置十三衙门,曰司礼监、兵仗局、惜薪司、锺鼓司、织染局。十二年,改尚方司为尚方院。十三年,改锺鼓司为礼仪监,尚宝监为尚宝司,织染局为经局。十七年,改内官监为宣徽院,礼仪监为礼仪院。十八年裁。十三年,衙门仍设内务府,所属有广储、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药房等司、织染局。又置武备院、上驷院。康熙二十三年,增设奉宸院、庆丰司。嗣后间以王公大臣兼管府事。

○驸马都尉

陆容文量言:驸马都尉本秦官,汉有奉车都尉主车舆,驸马都尉主驸马,骑都尉主羽林骑,是为三都尉。今数列侯,曰公侯驸马伯,省文耳。若施于章奏,当云驸马都尉。乃止称驸马臣某,误也。

○内阁中书

唐宋以来,中书省为三省之一。今内阁中书舍人,尚沿古中书舍人旧名。每见今之列衔,止云内阁中书。古为省名,今为官称矣。

○尚书

汉成帝时,始置尚书员五人。然自霍光以大将军录尚书事,其权已重。

汉官仪云:初秦代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号尚书。尚,犹主也。东汉政归台阁,三公俱拥虚名,尚书之权特重,然其秩仅六百石,犹属少府。

○九卿

东汉之九卿,分属三公所部。如太常光禄勋卫尉,此三卿为太尉所部。太仆廷尉大鸿胪,此三卿为司徒所部。宗正大司农少府,此三卿为司空所部。凡九卿,皆中二千石。唐之六部,亦隶于尚书省,左右司各分三部。

○少府

少府本秦官,掌山海地泽之税,以给供养,名曰禁钱。少者,小也。盖大司农以供军国,少府以养天子,是天子之私财也。后世琼林大盈,其祖诸此欤?少府属员最多,不止太医令、太官令、上林苑令也,即侍中、中常侍诸中官之属,及尚书令、仆射、尚书侍郎以下,皆以文属焉。东汉又以御史台附少府。

○钦差官使

官以事置,事毕即罢,如前汉之行冤狱使者、美俗使者、河堤使者、直指使者,皆见各列传中,而百官公卿表不载,盖不在定制内也。后汉,范滂为清诏使。又杜乔、周举等八使分行天下,皆授光禄大夫,如后世兼官摄官之类。如我朝有观风整俗使、宣谕化导使及钦差大臣,皆有印信关防,而事后即撤回,无关官额。三品以上用钦差大臣关防,四品以下用钦差官员关防。

○官曹绰号

俗语(○十二卷本作京师)目翰林为橐驮,讥其臃肿而缓步也。科道为老鸦,发声不祥也。又以富贵威武贫贱比六部,吏曰贵,户曰富,礼曰贫,兵曰武,刑曰威,工曰贱也。又以喜怒哀乐分属吏部四司,亦确。

老学庵笔记一则云:吏、户、刑三曹富饶,他曹寂寞,时人为之语曰:吏勋封考,三婆两嫂。户度金仓,细酒肥羊。礼祠主膳,啖齑吃面。兵职驾库,咬姜呷醋。刑都比门,人肉馄饨。工屯虞水,生成饿鬼。又六科谚:吏科官,户科饭,刑科纸,工科炭,兵科皂隶,礼科看。有明工曹最为冷局,惟嘉靖间兴大工,增郎官十馀人,营缮尤盛,得骤升京堂,或赐四品服。语云:马前双,马后方。双者棍,方者杌,督工者用之。

○明官场弊事

明时京师谚云: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言其有名无实。沈景倩谓正不止此。儒生曳白,无如国子监。马匹驽下,无如太仆寺。天文固陋,无如钦天监。音乐舛谬,无如太常寺。帑藏空虚,无如太仓库。士卒老弱,无如三大营。书之恶劣,画之芜秽,无如制诰两房、文华、武英两殿。京官政事外,惟拜客赴席为日课。然皆不得自由,一入衙门,则前后左右,皆绍兴人。坐堂皇者,如傀儡在牵丝之手,提东则东,提西则西。间有苛察者,欲自为政,则故举疑似难明之案,久远不行之例,令其耳目瞀乱,精神凋敝,至取上谴责。若套子宴会,但凭小唱云,请面则面,请酒则酒,请汤则汤。弋阳腔数折,各拱揖别去。拜客则出长班指挥,除赴朝会谒贵要外,远近迟速,以及当求面、当到厅、当到门,惟其所命。即使置一偶人于舆马间,不过如此。有明之弊政情形如绘矣。想其开创之初,当无此事。宣德间,顾佐疏禁官妓,缙绅无以为娱,于是小唱盛行。此辈狡猾解人意,渐至璟察时情,传布秘语,缉事衙门亦藉为耳目。其艳者为要津独据,断袖分桃,赉予仕牒,即充功曹,突而弁兮,旋拜丞簿,而辞所欢矣。此辈多宁波人,后则真定、保定亦承乏,而必伪浙人(摘

野获编)

○乐户惰民丐户之世袭

雍正元年,御史年熙奏:山西两省乐户另编籍贯,世世子孙勒令为娼。绅衿地棍呼召即来侑酒。间有一二知耻者,必不相容。查其祖先,原是清白之臣。因明永乐起兵不从,遂将子女编入教坊。乞赐削除。奉旨:此奏甚善,交部议行,并查各省似此者,概令改业。嗣此御史噶某奏除绍兴惰民,苏抚尹继善奏除常熟昭文丐户。

○九流三教

丙戌会试前,上念举班久滞,命三科以前,均行大挑,一二等用。淹滞顿疏,士林踊跃,铨曹亦免壅滞。逾年,外省大吏,请分别量才(○十二卷本作等第)。补缺,时为之语曰九流三教。一等用知县,又借补府经历、直隶州州同、州判、属州州同、州判、县丞、盐大使、藩库大史,为九流。二等以学正、教谕用。借补训导,为三教也。

○试录撰序

正副考官如有事故,不能入场者,试录后序用同考官衔名居首之员撰刻,祗许撰序,不许干预主考之事(

会曲顺治二年)。

○河南省题名录

康熙十七年,定各省题名录,俱照河南省体式刊刻。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