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代奉佛篇第二下

魏大丞相渤海王。

神气精灵。天姿秀异。德备文武。艺兼礼乐。圭璋社稷之器。廊庙柱石之才。实有王佐之风。咸称静乱之托。至于归心服道。独超名辈。不吝象马。无爱珠玑。于定国寺兴建宝塔。

魏侍中大保司徒公广邀灢烈王 魏广阳忠武王 魏司徒广阳王 魏广阳文献王 魏相国高王 魏汝南王 魏宜都王。

右七王。并敬信居怀敦崇为业。或文或武匡国匡家。协柱石之风有廊庙之德。知空云之遽变。识蜃气之非常。同悟己身等归磨灭。乃回心佛理共遵圣化。咸受八戒俱持六斋。造寺度僧设会崇善。

魏上党王穆 魏常山王鸷。

右二王。穆性和厚美形貌鸷。容貌魁杰腰带十围。立性方雅少言清慎。常息省闼。虽当炎暑不解衣冠。官至侍中大司马。

魏淮阳王尉 魏河东王荀 魏东阳王丕 魏淮南王他。

尉荀丕他并容貌壮伟。大耳秀眉。四十年中三长月六守斋持戒无替。于时诵维摩经。造法王寺。年耆望重负杖来朝。然丕又声气高朗。博记国事。问无不知。及享宴之际恒居坐。每与王公学士大德名僧研味佛理。抗音大言谓众人曰。佛教冲洽。非儒墨者所知。

魏秦王翰

闲当世之务。尽成败之理。近事远谋。造次备举。重仁行义。朝野具瞻。

魏司徒北海王详 司牧高阳王雍。

或亲自本枝或地居外戚总政本之要。当神州之重。并感圆珠。慕励已心。式光朝政敷宣治道。而虚襟佛理。崇信法桥。造像书经兴立塔寺。写一切经一十二藏。

魏彭城王勰。

罄尽心力保护世宗。内外指撝至于登立。法门大启。佛事广兴。修造伽蓝。创建灵塔。

魏济南王文若。

风流宽雅。姿制闲[示谷]。吐发深美。辞色淹和。时人为之颂曰。三公楚楚尽琳琅。未若济南备员方。至于口诵金言。心期净王持。斋菜食。护法敬僧。无以加也。

魏安丰王延明 中山王熙。

并以宗室博古学文。俱立道场斋讲相续。以香汁和墨。写华严经一百部。素书金字华严经一部。皆五香厨四宝函盛。静夜良辰清斋行道。每放五色神光照曜台宇。众皆共睹倍更发心。

魏琅琊王诵。

义综六经。史该百氏。衣冠仪貌朝野所推。高论清风独超时辈。弱冠聘。梁武帝奇之与语终日。梁武谓曰。昔王陵在汉。姜维相蜀。所在成名。何必本土其见礼如此。常与梁武启必云。魏临淮王诵。梁武亦不责之。颇以敬重为意。六斋之日恒设净供献佛饭僧。俸禄所资多入经像。

尚书令广阳王嘉

喜愠不形。沉敏好学。仁厚至孝造次不渝。读一切经凡得三遍。造爱敬寺以答二皇。为众经抄一十五卷。归心委命。志在法城。

魏陈留王虔。

姿气魁嶷。膂力绝伦。自小出家虚心慕道。其后归俗不废习真。虽干政事颇敦胜业。

魏齐献武王。

思随冥运。智与神行。恩比春天。威同夏日。坦至心于万物。被大道于八方。修心克己。回向正法造大悲寺。普济群生。

魏使持节中外诸军事齐王 魏钜鹿王阐 魏录尚书事彭城王韶 魏谯郡王亮 魏江夏王彝 魏临洮王荣。

并英毅挺拔。风挌超伦。而信敬法言回向释氏。

魏太师大司马洛州刺史冯熙。

文明皇太后之兄也。奉佛至信。于诸州建浮图精舍。七十二所。写一十六部一切经。常与名僧讲论佛议。

魏使持节幽州刺史司徒公胡国珍。

灵太后父也。唯事斋洁。自强礼拜。书经造像。起正化寺供养百僧。

魏司徒祖莹字元珍。

钟美多福。资神积善。器局虚闲。志识开悟。口含碧鸡之辩。手握雕龙之文。义府玄宗。于是乎任。

魏司空李无为。

率性不群。自然行已。钩深致远。怀文抱质。鸿鹄将飞。便怀四海之志。骥騄方骋。已有千里之心。虽政事殷广。常以金刚般若为业。每月六斋终身靡废。

魏大傅昌宁王李寔。

立身雅正。为人清俭。慎终令始。奉法尊师。无废六斋。恒持五戒。

魏少保建昌公窦略。

素抱伊霍之量。夙怀柱石之林。专征授律。知甲乙之狐虚。当敌制权。识风云之向背。富而不骄。贵而无傲。敬信崇重委命世雄。造灵山法云二寺。供养二百许僧。

魏司徒高傲曹。

勇气绝群。武略超世。

魏司徒高隆之。

逸气超伦。德风可挹。

魏待中尚书令元乂。

气干宏拔。英华清煦。羽仪朝野。匡赞有闻。于岱州起法音寺。

魏右仆射大行台慕容绍宗。

聪鉴可称。礼贤斯笃。

魏吏部尚书邢峦造普济寺。

有清规美谈笑。闲庄老味诗骚。敬重大乘造像立寺。

魏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陆政。

平直无私。守道寡欲。有长仁之操。善文雅之容。口诵维摩以为论本。时人高尚莫敢抗谈。即陆载之第二子也。

魏太常卿恭侯郑琼。

萱阑表德。琬琰为心。朝贵羽仪。人伦龟组。起净域寺建法华堂。月别营斋。年常写像。

魏雍州刺史韩仲详(造韩史君寺)

简略清通。标举雅俗。深怀非我。

魏黄门崔陵造报恩寺。

精心道艺。托志诗书。雕篆为文。斧藻成德。承风虚想。望美倾心。独步当朝。为物称首。而回向三宝委质四弘。于邺城中起报恩寺。

魏幽州刺史卢令守(造通玄寺)

圭璋内润。风飙外肃。器度淹美。神用高明。于幽州造通玄寺。供养百僧。

魏沛郡太守赵元则。

禀精辰象。资灵河岳。幼誉擅美。弱冠驰名。信敬之志不移。檀忍之心无竭。写经造像心未为劳。

魏河南尹武邑公李奖(造弥勒寺)

羽仪文物。冠盖相望。守一抱真。志存安养。三长之月。必自清斋。二亲讳日。达曙悲惨。造弥勒寺。供养百僧。

魏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陆载。

载本吴人。为宋咸阳王义真行军大都督史。后没赫连。因即仕魏。有才调善谈谑。为魏朝贵公所见称重。而性爱虚静。常以佛法为意。每读众经赞扬玄旨。末年精到经字放光。口诵法华。时感舍利。

魏卫尉卿许伯桃。

有长仁之风。弘莫逆之道。崇奉正法。无替于时。

魏散骑常侍温子升。

有太冲三都之笔美子云百奏之才。锦绣忸其文章。金王惭其晖映。崇重妙法。爱乐大乘。

魏宁远将军侯莫陈引(造祇园寺)

本汉中山。靖王之胤。涉汉已来肇有丰国。因侯而氏。遂号陈焉。造祇园等。寺常营斋讲。及施悲田。

已前并魏代时英。一期髦彦钦仰佛教者。梗概条之。

齐大丞相内外诸军事常山王确(勋业崇美。特达超伦)

齐太尉兰陵王长恭(聪敏绝群。朝野敬惮)

齐司徒琅琊王俨(翼赞皇家。光隆朝政)

齐录尚书事长广王湛(股肱王室。文武宪章)

齐大都督录尚书事广平王(智思超伦。操履温直)

齐大司马清河王亶(业行优深。风格遒远)

齐左仆射广宁王孝衍(识悟优远。贞干令终)

齐侍中尚书令录事尚书使持节都督赵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军将军赵州刺史带六州都督并州太忠正长安公晋昌王唐邕。造众义庄严大宁国寺。铸弥勒金像一躯。星气程符。岳神效祉。属此昌年。挺兹上德光事五君宠加八命。出陪黄屋。入履青蒲。拾遗补阙。献可替不军制之经。兵符之秘。国之利宝。不可示人。心膂攸归。尸掌切密。重以刺举秸服。督察全赵。杖节申威。下车布惠。豪右兼并。望风霜而敛手。单弱挤坠。沐雨露以息肩。金口木舌提耳指掌。衣食盈而知荣辱。礼乐覃而识忠孝。旗亭绝奇贸之货。圜土有哀矜之识。约比食鱼清侔酌水。参墟长吏畏之若神明。农墅黎民仰之如日月。加以良田居体真金在性游戏众法调伏诸根。闻必修行。见便随喜。为国乃苍生。于尧之旧都。建众义庄严寺。拟大壮模。乾象测圭。表度几筵。背阴面阳。启寒含燠。月宫日殿昼夜斋光。奈苑莲台春秋异态。名僧踵武净信连衡。令月嘉辰争称礼拜。又于阳平造大宁国寺。宝刹上浮。精庐远秀。梁裁文杏柱用栴檀。黼藻相晖。朱绿交映。又铸弥勒金像一躯。合光七尺。白石丈八像二躯。并一切经三千余卷。修治故像一万许躯。

齐右丞相咸阳王斛律明月(勇气无前。抱节弥劲)

齐左丞相平原王段孝先(恪勤政事。允副朝委)

齐录尚书事淮南王和士开(笃敏勤恪奉法自强)

齐太常清河王高岳(勇干清美)

齐太宰章武王库狄千秋(猛毅恭顺)

齐侍中秦王高彦归(泛爱优美)

齐侍中尚书令元罗。才名之士。王元景邢子才等咸为宾客。然为性俭素。恂恂接物。崇敬三宝钦尚四弘。于法喜寺兴建七层浮图甎塔。至于尽心以匡圣主。修已以图永安。则上宁于君。下保于己。盖人伦之水镜。天下之楷模。

齐尚书令高肇(造闲居尼寺) 齐太尉彭乐(仁厚着美) 齐司徒潘相(尚仁贵义) 齐司空司马子如(学业清美介节峻举)

齐光禄大夫尚书仆射杨遵彦。

识怀温敏。风仪遒逸。早标玉润。夙擅金声。而文综九功。武苞七德。振天下之美誉。感海内之欢心。文宣高视于上京。仆射总知于时务。鼓腹击壤人无怨声。十年之中齐国大治。匡合之力杨公有焉。而博涉内外。兼闲孔释。仁祠栉比。列刹相望。法众连衡。士女回向。护持在意。民具迩瞻。

齐少傅尚书仆射魏牧。

备闲礼乐。总缉彝伦。深达苦空。尊重正法。学该马郑。才盖应刘。

齐光禄大夫尚书仆射崔纤。

才膺佐命。宠亚二南。盖朝廷具瞻。人伦势望。兼信佛法。大建福田。乐与名僧高谈至理书经。造像修补伽蓝。

齐右仆射崔季舒(物望清高羽仪当世) 齐左仆射燕子敬(奉上接下守法自强) 齐仆射赵彦深(仁厚清恪) 齐侍中斛律孝卿(义勇盖世) 齐侍中斛斯文若(清俭峻恪) 齐侍中徐之才(德风遵举) 齐侍中高正德(伦约不渝) 齐七兵尚书王元景(清通夙着) 齐太常卿崔昂(笃义尚仁朝望名族) 齐散骑常侍刘逖(学该七略。才显四门) 齐卫尉卿杜弼(志节可称。言行惟允) 齐殿中尚书邢子才(绚彩流光。奇文盖世) 齐秘书监祖孝征(学业优赡才藻映俗) 齐尚书左丞封孝琰(清飙峻远。时望所先) 齐使持节平南将军仁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安康侯樊儒造竹林拔苦等二寺。

体调凝邃。理识清明。精诚壮志莫与为俦。于庐州造竹林寺。在仁州造拔苦寺。造像书经年别不替。

右齐世英贤北朝俊逸。并学通今古解贯玄儒。而深信释门洞明因果。手披玉轴口诵金言其众也。如草木之依大地。其覆也。犹鳞介之泛长川。至于白屋农夫无名老叟。薄知希向少发信心者。不可称纪。胡得措言。所以福祐于四生庆流于三。世允仁允恕及子及孙。其能行之德。无不至也。

周柱国襄州总管卫王(造凤林寺)

殖众德本。于襄州修造上凤林寺。凭危跨谷接栋连云。香阁禅龛依岩架[巳/山]。佛事严整殿宇光华。月入秋窗。风生夏户忘忧满院。长乐盈阶。竹耸茅檐。松横石砌。奇峰亘日。迥树参天。寓目开心。自然忘返。

周柱国益州总管赵王(造慧眼寺)

归命仁祠。左益州造慧眼寺。重门跨迥飞阁连云。鸟跂龙盘。凤翔鳞接。窗开神女之电梁映美人之虹。檐四注而傍临阶三休而直上。金绳界道。仍图忉利之园。露幔垂阶。即写由干之地。三春令月。八节嘉辰。士女信心都鄙豪侠。委质回向顶礼归依。

周柱国雍州刺史齐王(造安居寺)

周太师大冡宰柱国大将军晋国公宇文让(造会同等寺)

晋公地属文昭名高王陕。纳四履之苞茅。专五侯之征伐。周文作辅庶绩咸熙。皋繇为谟天下无事。社稷由其建立。朝廷赖其铨衡。而笃信不群回向无比。兴隆像教创制仁祠。凡造法王弥勒陟屺会同等五寺。汤沐撤俸。不费水衡之财。郡国减租。无劳泛舟之役。濆阴宝鼎之地。安邑紫殿之基。园开长者之金。泉涌沙门之锡。尽大秦之木难倾日南之火齐。制穷雕匠。不因工王之图。巧极神功。方待由余之对。中天宝塔。遥临望气之台。涌地灵龛。还对盐车之阪。持戒四部安居二时。恒转法轮。常凝禅室。又供养崇华寺。

周柱国尚书仆射楚国公豆卢宁。(造罗汉寺及会宗寺)

燕文明皇帝慕容晃之后。祖什文成皇帝直寝司隶大夫。父笃柱国大将军涪陵公。宁年始弱冠。爰初筮仕。月角称奇。星精表德。在军三十七年。身经四十二战。胡兵不敢南牧。赵人讵肯东渔。人伦水镜当世杞梓。而泛爱居心回向为业。造罗汉会宗二寺。铸像写经相续不断。

周太傅柱国大将军太宗伯邓国公窦炽(造白马梵云二寺)

五陵冠族三辅良家。孟津称同德之门。咸阳乃先登之佐。功参八柄。位入六符。炽即安丰华胄也。昔专黄老。今信大乘。建白马梵云二寺。种当来出世之业。

周侍中柱国大匠卿武卫将军冠军将军将军中散大夫安丰公段于跱。

于木后胤抚军幼子。风流重世。嘉声踵武。山泽通气。仪表纯和。时以茹如檀强跨有燕蓟。奉命专对。示其逆徒。即请附降。还敦好穆。所获口马及金贝等。并用写经。并施孤老。

周柱国雍州牧南兖八州诸军事兖州总管酂国公窦恭。

龟镜蝉联衣缨舄奕。合门奉法咸韶嘉庆。

周大将军幽州刺史安定公宇文贵。

太祖文皇之孙。柱国齐王之子。东胶西序。敬业离经。德重儒林。名高太学。事亲尽孝。奉佛惟恭。檀忍在心。老而益至。

周开府仪同三司太子洗马云宁庄公琅琊郡王拓拔胜。

侍中太保司州牧。广阳王嘉之孙。父通舍其国嗣脱[跳-兆+麗]王家。改碣石为香城。变睢阳为奈苑。弃冠冕而服田衣。罢弦歌而遵雅梵。庄公为父亦慕归依。仍于私第常修净业。

周使持节陕州都督行台郎中通直散骑常侍河东公宇文善。

公宇文善。字仲良。成童就学。传衣百氏。弱冠登朝。逸辔千里。大统初于沙苑献捷。举河东之地。仗剑归诚其宗。从乡人并得开国。而大信正法畏惧将来。造像书经一生兴福。

周开府仪同三司阳化公元昂。

魏大丞相京兆康王之孙。太保录尚书恒芝之子。温恭为节。仁孝居心。游学儒林。早习经史深敬释氏。舍宅为酬德寺。

周柱国大将军陇西东公杨纂。

河南近臣华山贵胄祖丘。以羽林三军治兵于六镇。父安仁北道大都督朔州镇将。祖考已来并崇佛教。

周通州刺史右侍上士散骑常侍杨操。

西汉十人东京四世。朱轮花盖奕叶相承。尚书忠公之孙。汾州刺史之胤。二杨同世皆崇佛法。

周司空贞侯郑穆。

出忠入孝。肇自彼天。敬佛重僧久而无倦。

周侍中少傅京兆郡守行台郎中大匠卿燕郡公卢景仁。

太仆卿靖之少子。雅好博古。家传折薪之业。夙夜强学。世缵良弓之教。三兄景[示谷]学冠玄儒。四兄景辩博闻强记俱能厘改宪章制度礼乐。关中号于夫子。河上疑于仲尼。并称佛教穷深庄老虚薄。

周太保柱国大将军吴武公尉迟(安造衰义寺及宣化尼寺)

轩辕诞圣新郑。肇其洪源。昌意降居若水。承其遗烈始祖魏氏之政。封尉迟国君。官族表于世功。命氏因于胙邑。蝉联华绪。彝鼎镂其深功。舄奕崇基。庸器纪其行业。父柱国大将军长乐公。夫人尚书昌乐大长穆公主。造褒义寺及宣化尼寺。

周大将军南蛮都监常山公柳庆之(造香山寺)嵩高峻极。大夏云构。器宇冲邈。风度凝整。追王戎之简要。迈裴揩之清通。有德有才可师可尚。于襄州造香山。寺刹飞云表幡扬天垂。日殿莲台。珠丛金地。远方祇树。若写鸡园。

周北荆州刺史安道公席顾(造德王寺)

器宇淹凝。才略通济。银章青绶。明经俯拾疏爵畴庸。无功克举。令德彰于国史。策勋载于家谍。基兹阀阅。累叶光华。于邓州造德王寺。房宇精严殿堂[塽-(爻爻)+((人/人)(人/人))]垲。住居形胜见者发心。

周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潼州刺史徐国公若干凤(造至圣寺)

司空之孙武公之子。建社嗣齐。执圭续卫。高峰掩日。长翅垂云。造至圣寺庶凭冥福。

周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清河公侯莫陈休。

文武兼施。忠孝备举。生而念善常行慈恕。于大乘寺受戒发心。写一切经。造丈六夹纻无量寿像。俸禄所致咸举檀那。

周太师柱国蜀国公尉迟迥(造妙像寺)

魏室丧乱。经纶夷阻。周朝建国。匡翊揖让。勋高效重。所在难方。崇善慕福。久而弥着。造妙象寺。四事无阙。法轮恒转。三学培增。

周开府仪同三司安政公史雄(造安政寺)

昔柱史留滞周南消声函谷。因官命氏遂称史焉。祖遵凉州刺史。父宁柱国安政烈公。并深谋宏略匡时济世。而门崇三宝。人奉八斋。造安政寺冥薰祖考。

周开府平北将军仁州刺史安化公丘洪宾(造本起寺)

世挺忠烈。门承显贵。巷通长戟。拟王浚之居。门方驷马。同魏舒之宅。弟广化公并器均瑚琏。质表圭璋。难兄难弟。同元季之德。或将或侯。齐列丹之贵。敬重释氏研味法音。舍其旧居为本起寺。

周益州府中郎新州刺史蔡哿。

待诏金马之门。论儒石渠之学。梁园作赋。遇等邹枚。从梁没周。礼过申白。

周开府威远将军王静(供养乌丸寺) 周大将军和鸡雄(造和鸡寺) 周大将军尔绵永(造尔绵寺) 周司金大夫破多罗纪(造破多罗寺) 周军司马洪和公意力勤仲庆(造意力勤寺)

右周代。

隋皇太勇(造像书经相继不断转诵行道无替于时) 隋秦王俊(京师造延兴寺济度尼寺井州造开化寺) 隋蜀王秀(益州造空慧寺法聚寺大建昌寺供养孝敬寺)

隋蜀王秀妃长孙氏(造福成寺) 隋益州长史昌平公元严(造福胜寺)

隋汉王谅。

京师造禅定寺。并州造内华寺法忍寺。各度百僧供养。

右三王。并敬信居怀流通在意。笃爱仁孝秦王最优。常持六斋每行十善。书经造像所在用心。为襄州总管之日。绥抚化导大得物情。俗咏来苏时称至晚。其延兴堂宇济度神宫。悉是王所卧居。舍而为寺。

隋太师上柱国申国公李穆(造修善寺)

器度英举。风宇清旷。奇功茂绩。兼济生民周道既衰。三边鼎沸。肃宁方面摧遏凶丑。精诚丹款贯彻幽明。志虑沉深声猷遐远。勋庸夙着。名器早隆。盛德至道坐镇雅俗。时宗人杰。朝廷羽仪。爰用徂徕之松新甫之柏。建兴佛殿起立僧坊。禅室钟台靡不精丽。讲堂门屋咸悉高华。

隋太保上柱国薛国公长孙览(造实际寺)

降灵川岳。禀和纯粹。山庭反宇冥符佐旗之德。龟文河目。天挺命世之姿。孝表率由。忠为令则。温恭宽[示谷]之性。简文远大之才。治国隆家之道。匡世济时之略。謇謇有周舍之气。肃肃怀管仲之风。十乱无以加。三杰莫能拟。股肱良哉斯之谓也。然而回向法本崇奉释门。舍其第居倾竭堂宇仍充金地即构宝坊。月殿金人莲台华盖。种种严丽事事光新。

隋上柱国使持节淮南总管寿州刺史观王杨雄(造归依寺)

平暴静难之才。御侮运筹之策。爪牙之用既显。鹰扬之力遂宣。光国光家可大可久。股肱攸属文献具瞻。至信法言汲引无倦。兴福造寺恒建檀那。奕叶公侯传家台鼎。识空鉴有。服道知归。其望益高其心逾下。

隋大司马上柱国神武肃公窦毅(造云华寺)

幼称令誉。长号通人。家有赐书。门标卫戟。供奉四帝终始一心。义重龙文。财轻蝉翼。折狱动哀矜之念。临下尽宽和之仁。而护持三宝体达五家。造寺建斋以为常业。

隋上柱国尚书右仆射鲁国公虞庆则(造冲觉寺)

奕叶衣缨朝廷杞梓。志识详干器宇淹通。善六国之音。达四方之俗。既总彝伦之要。偏知帷策之机。而笃信居怀。片善必记。兴福建寺所在行檀。大起法堂广罗佛殿。于襄州造卢舍那夹纻像。高一百二十尺。相好奇异灵应殊常。

隋上柱国尚书左仆射齐国公高颖造信寂寺及积善尼寺。

器局和允。识虑优长。礼综夏殷。乐穷韶武。百官氏族之讳。九州土地之宜。宪章经国之图。训世字民之术。朝政之事知无不为。其位弥高其心弥下。皇隋建极实有殊功。而善达世间。早知幻化。存心出要。笃志香城。至于七觉花台。三明宝殿。琉璃梵宇。码瑙禅龛。柰苑祇园。竹林檀阁。游者忘返一一留人。凡是名僧海内大德。慧崇禅师道彦法师等。并感其敬信。同起伽蓝。又延信行禅师别起禅院。五众云聚三学星罗。道俗归依莫斯盛也。又造积善尼寺。颇亦严华。

隋上柱国左卫大将军陈国公窦抗(造静法寺)

三辅良家五陵贵胄。洪源后于姬水。层巘郁于岐山。世载轩冕之荣。门承羔雁之礼。扶风振其茂绪。平陵幡其槃根。虽在俗尘志存出要。

隋上柱国武卫将军梁国公侯莫陈芮(造舍卫寺)

卓荦不群骨梗无辈。参谋王室首建义旗。去烦就简之功。佐命平暴之力。任居闱阃有积炎凉。宿卫宫城频移气序。用心恭谨独美当朝。文物具瞻声猷遐布。一门昆季三人驸马。敬信崇重造寺书经。每以法言备修善事。

隋上柱国洛豫十七州诸军事洛州刺史左翊卫将军询阳公元孝矩(造空观寺)

志识优远。风骨陵霜。参务治基。早知禁卫。用心匪懈。奉法无亲。舍其第居充斯净域。靡吝资产常建福田。玉质金相英声远振。

隋上柱国荆州总管上明公杨纪(造定水寺)

荆门胜地。楚塞神乡。舻舳之所混并。水陆之所冲要。唯仁是寄。虽亲弗居。布政宣条咸称繄赖。清风远沐盛绩有闻。人唱来晚之歌。咸陈去思之咏。启兹福地。置此仁祠。月殿流辉。珠台曜彩。华开粉壁。荷发圆池。至于郑氏维摩孙公安养。皆为绝世妙尽丹青。

隋上柱国尚书左仆射越国公杨素(造光明寺)

胙土开家。俾侯建国。少怀伊霍之志。长协廉蔺之风。唐举知其相秦。郭贺称其辅汉。聪明神粹。器局淹弘。纳比吞流。照同悬镜。英俊天挺。颖拔自然。至于推斥九流咀嚼三古。挹衢尊而不竭。运苍海而无穷。方朔虞延耻诸魁岸。鲁匡朝错惭。斯智囊。郁郁美其为文。桓桓壮其用武。弼谐之力燮理之功。无以加也。而尊重正觉。开奖法门。俸禄所资并营净业。揆赤霄而兴象殿。陵倒景而起钟台。七宝之堂九层之塔。高临汉表。上出云端。布濩名花绵蛮吉鸟。善能留目。甚畅游情。播美关中。传名海内。

隋上柱国尚书右仆射纳言邳国公苏武威(造济法寺)

贞干足以济事。和义足以利生。确乎不拔体乎其性。隐弗违亲。贞无绝俗。类八公之赴汉。同四皓之入朝。国政天纲从斯大备。颇闲百氏兼达三玄。放心于四德之场。托质于五门之观。书经造像。礼佛燃灯。备彼庄严。其诸功德。隋朝良宰。盖此吾人。而心下志高。识幽见远。宪章文武。敦缉彝伦。

隋上柱国都督河东诸军事河东太守窦庆。

文足字民。武堪静难。泛爱仁厚。来晚去思。汲引为心檀忍不倦。

隋柱国右卫将军南康公刘嵩(造律藏寺)

武毅刚甚奉法无私。厌离居家钦尚解脱。

隋骠骑将军仪同三司汾州刺史崔凤(造经行寺)

操履贞肃。奉法忧对。笃爱大乘回向正道。

隋上柱国河间王杨辟邪(造大慈尼寺)

仪貌温雅。志操贞确。常钦出世早厌有为。

隋兵部尚书上大将军龙岗公段文振(造云化寺)

世袭通侯。家传宠命。器局和允。识虑优长。武冠孙吴。文高斑马。待诏之策屡显。应对之美日隆。盖朝廷之羽仪。皇家之栋干。崇敬三宝。体达四衢。造寺供僧写经铸像。慈惠仁厚檀舍不渝。

隋著作郎济南侯王劭。

学穷经史。才迈群英。着齐志一部释老志一卷。又撰仁寿舍利现瑞记一部。总叙佛法由来云。释氏非管窥所及。率尔尔妄言之。昔春秋庄公七年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而意说者。以为四月八日佛生时也。案周四月夏之二月。亘辛卯非八日。年纪云。言鲁知不及他国。牟融云。汉明帝梦金人。其名曰佛。于是遣使往求经书。又案汉武帝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刘向列仙传云。七十四人在佛经矣。然则明帝前已有佛之经像。鱼豢云。老子入西戎教为浮图者。此言出自化胡经。不足取也。汉世曰浮屠。即佛陀也。犹沙门与桑门语之转耳。典略云。黄帝梦游华胥氏之国。华胥氏者即天竺国也。在佛神游之所。

隋柱国毫灵四州总管海陵公贺若谊。

寔卿相之门。称冠盖之里。山庭仪表月窟风猷。笃信大乘崇奉正觉。

隋使持节大将军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赵国公独孤罗。

景公之世子献后之长兄。敬法重人尊师尚义。

隋上柱国凉益六州总管蒋国襄公梁睿。

导灵源于少昊。分休蔕于伯益。东汉良宰西晋鼎臣。敬信有闻丕业克着。

隋上柱国广宗庄公李崇。

挺生拔萃。秀出罕俦。唯昆与季师王友帝。诵习般若兴建法轮。

隋上柱国左武卫大将军使持节凉州刺史宇文庆。

包文武之干略。蹈仁义之规矩。宣条万里图赞百城。铸像写经为福无已。

隋上大将军营州总管魏兴公韦世文。

闻诗闻礼之风。三义三君之德。钟庆流泽奕叶不穷。慕正法于当年。习微言于积岁。

隋上柱国吏部尚书上庸公韦世康。

容状魁岸风韵韶举。同玉树之华滋。类璧山之朗润。善经略美铨衡。归心慧门游情法苑。

隋广汉太守襄垣侯薛琰。

凤毛麟角标文示武。家崇正法门奉玄风。暨五凉四燕三秦二赵。高门连于阊阖。崇基接于太阶。戚里之皇。亲帝京之富室。颙颙慕道各各横经。口诵金言。手披玉轴。至于隋代王公盛名帝宇。并钦崇释教。俱敬福田。或造寺摸经。或行檀悲敬。或诵味经典。或研覆玄义。如是比屋可封。差难具列。至如大唐朝伍贤官成林。萧族以法华为福基。窦宗用塔寺为命。伐戴尚书之普敬。秦将军之济生。或府省同钦。或寺台共奉。爰逮要荒华夷令长。沿诸仆隶等布一心。各以佛理为指南。并修胜业为己任。既形于耳目。故不即事而叙之。岂以李老埋名。故由深鉴有托矣。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