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 [ 佚名 ]

本书今存十一卷、卷首一卷,不全。清代福建省外海战船,台湾几及三分之一。关于战船只数及其修造演变,在历修「台湾府志」「武备」或「兵制」门均有记载。至各种战船「做法」,则详载此「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中。书前有「各省外海战船总略」及「福建省外海战船总略」两篇,堪称「提纲」。据福建「总略」,福建省额设海外战船原为三百零二只,至乾隆中叶裁减为二百六十六只;内台湾(包括澎湖)原为九十八只,随亦减至六十六只。惜本书仅存十一卷,约尚欠一半卷帙,未得窥其全豹。此一残本,系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排印。 查看详情>>

福建省例 [ 佚名 ]

《福建省例》为清代福建的地方行政法规汇编,由福建省布政司陆续整理、编印,颁行各属作为处理地方行政事务的基本依据,现存版本大约刊行于同治末年(约1873-1874)。中国古代法律为完整的法律体系,地方立法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补充和辅助国家法律实施的作用。地方立法的具体细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法制建设水平。 查看详情>>

御选明臣奏议 [ 佚名 ]

清蔡新等奉敕辑。四十卷,无序。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敕辑,乾隆年间朱丝栏抄本。清乾隆年间奉勅选编的明代奏议集。约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不仅是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文献,而且可以从侧面反映清朝统治者乾隆皇帝对前朝的认识与评价,因此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张兆裕进行过点校,但未对该书具体内容进行研究。文章拟从文献学角度对该书作初步研究,拟采用文献整理法、分析综合法进行研究。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选题的目的、意义,明代奏议研究的现状及文章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御选明臣奏议》杂糅着明清两代人的思想,可以挖掘出更为丰富的时代信息,反映清人对明朝的复杂感情。 查看详情>>

张襄壮奏疏 [ 张勇 ]

六卷。张勇撰。张勇 (1616—1684),明末清初陕西详县人,一说上元卜、咸宁人,字飞熊。明末为副将。顺治二年 (1645)降清,参加镇压李自成部起义军和西北回民米喇印、丁国栋反清起义,升甘肃总兵。十五年随洪承畴进攻云贵,破南明军于七星关,升云南提督。康熙二年(1663)还镇甘肃。三藩叛乱,当地驻军叛清响应,他力战收复兰州、巩昌等地,并固守巩昌、平凉,隔断陇蜀两地吴三桂军的联系。以功封一等侯加少傅兼太子太师。后病死军中。《张襄庄奏疏》为其子云翼所编,始于顺治六年谢实授甘肃总兵官疏,终于康熙二十三年甘州遗疏,共一百二十篇,是其提督甘肃军务时所上奏疏。 查看详情>>

太宗文皇帝圣训 [ 顺治 ]

全称《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康熙朝官修。清世祖福临敕编,清圣祖玄烨续编,共6卷,3万余字。有《四库全书》本及 《十朝圣训》本行世。顺治年间开始纂修,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完成。汇辑了皇太极治国的各种言论,分类编排。全书共111条,分为23类,包括论治道、训诸王、训群臣、谦德、宽仁、智略、求贤、求言、辑人心、恤民、劝农、兴文教、训将、励将士、怀远人、训诸藩、恤隆、招降、恤旧劳、敦睦、节俭、谨嗜好、禁异端等类目。是研究皇太极生平和思想的珍贵史料。乾隆四年(1739),与清太祖圣训同时刊布,清末也出现了多种翻刻本。 查看详情>>

世祖章皇帝圣训 [ 顺治 ]

六卷。康熙二十六年(1687)圣祖仁皇帝恭编,乾隆四年(1739)乾隆皇帝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有《四库全书》本及《十朝圣训》本行世。该书共3万余字,为清世祖福临之分类言论集。分类汇辑福临有关治国的各种言论。全书共收录113条,分为32类,包括论治道、敬天、圣孝、圣学、谦德、节俭、儆戒、敦睦、谕群臣、求言、纳谏、任官、考绩、选举、诫饬臣下、理财、恤民、赈济、重典祀、礼前代、褒忠节、兴文教、谕将帅、招降、谕外藩、仁政、体群情、安民、慎刑、惩贪佞、除弊、宥过等类目。该书是研究福临生平和思想的珍贵史料。乾隆四年(1739),与清太祖、太宗圣训同时刊布,清末也出现了多种翻刻本。 查看详情>>

雍正朱批谕旨 [ 雍正 ]

又作 《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共360卷。雍正十年(1732) 命臣下校刊,次年编成付印。乾隆初补辑,最后成书。有雍正十一年(1733)及乾隆三年(1738) 内府本、红活字本,以及 《四库全书》本行世。清代雍正朝朱批奏折选编。雍正十年(1732),为督使臣僚循规守制,敕鄂尔泰、张廷玉纂辑,以让“天下臣民展读,咸知朕图治之念,诲人之诚。”翌年次第印就,随时颁赐诸臣,乾隆三年(1738)全书成。书内拣选了历年雍正皇帝亲笔批答的223名总督以下、道员以上,及提督、总兵等地方大臣所上奏折8000余件,刊印十八函、一百十二帙、三百六十卷。卷首雍正皇帝御制序文,卷末乾隆皇帝后序。该书刊印格式为,每件端书“朱批”二字,用朱红色套印朱批原文,下面用黑色刊印奏折文字。全书按具奏人顺序编排。虽对原文多有删改,但仍为研究雍正时期历史和清代奏折制度的重要史料。原抄本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廷内务府刊本传世。 查看详情>>

世宗宪皇帝圣训 [ 乾隆 ]

全称《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36卷,乾隆五年 (1740) 敕编成书,有《四库全书》本及《十朝圣训》本行世。全书30余万字,为清世宗胤禛之言论集。胤禛在位时间虽不甚长,但正如《四库全书提要》所说:其“励精图治,日昃不遑。端拱九重而念周四海,为万世永赖之计,故理繁浩剧而不避其烦。厪一夫不获之心,故虑远防微而不遗于细。”临御治国事无巨细,均留意在心,皆有指示见解。按单位时间计算其言论甚多,且篇幅甚长。全书分为29类,包括圣德、圣孝、圣学、敬天、法祖、文教、武功附武备、敦睦、用人、恤臣下、爱民、恤兵、察吏、训臣工、励将士、广言路、理财、慎刑、重农桑、厚风俗、治河附水利、蠲赈、积贮、谨制度、崇典祀、笃勋旧、褒忠节、绥藩服、弭盗等类目。是研究胤禛生平和思想的珍贵史料。有刻本及石印本、铅印本传世。 查看详情>>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 [ 雍正 ]

一百五十九卷。和硕庄亲王允禄缮录刊布。雍正七年(1729),世宗宪皇帝,应廷臣的请求,命和硕庄亲王缮录,雍正九年(1731)告成,所载上起雍正帝登极、下止雍正七年。乾隆皇帝即位以后,再命和硕和亲王弘书编次,乾隆六年(1741)告成,编录雍正八年(1730)至十三年(1735)上谕,校正续刻补为全书。原本皆以每月别为起讫、不标卷数、仍依旧次,厘为一百五十九卷,原本未题书名,因其中由内阁宣示者居多,故题曰“上谕内阁”。将内阁处理政务票拟的意见,皇帝特颁的训诰,一一记述。 查看详情>>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 [ 雍正 ]

简称《上谕八旗》,允禄、允礼等奉敕编纂。始编于雍正九年(1731),编定于乾隆间。有武英殿本及《四库全书》本行世。该书共13卷,约20余万字,为雍正帝胤禎在位时对八旗官员之训谕汇集。胤禛在位13年,每年所谕各编为一集。其即位之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十二两月部分并入第一卷。这是有关八旗事务的重要文献资料,凡有关八旗之政治、经济、军事、吏治、文教、生计、礼俗、风化、宗教及日常旗务等诸方面问题无不涉及,并对各类问题均有明确指示。其体裁为编年汇集,不便之处,是诸多问题交织于一起,缺乏分类。该书如实收录了胤禛有关八旗之所有谕旨,或长或短,长者一篇训谕超过万言,如雍正四年六月初三日一条即万言以上,而短者仅三两句话。但均言之有物,不尚空谈。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