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宜昌市夷陵区发现整理出一部民间长篇神话史诗《地母传》,被有关专家称为“人类辉煌的母亲颂”和“东方远古洪水文化的瑰宝”。据介绍,《地母传》分5章,加上《序歌》和《尾声》,共7部、650行,讲述了民间关于地母神的传说故事。其基本梗概是:太古混沌时期,遥远的西方有个西弥洞,洞中有虚空地母神。地母神吐出阴阳二气,凝结成洞外的灵山和混沌世界,并服食黄龙赠送的龙蛋生下天皇、地皇和人皇。此后,又历经千难万险,沧桑变迁,终使“东土人气旺盛万象新”。全诗形象鲜活,结构完整,语言优美,能唱易传,具有撼人的艺术魅力。据考证,《地母传》创作于明代中后期,与三峡地区发现的另一神话史诗《黑暗传》创作时间大致相同,且在内容和诗句方面有互相渗透之处。《地母传》受中国道教经文影响明显,诗中关于天堂、地狱和人间三界及生灵转世脱生的描述又受到佛教故事的影响,长诗推崇的“三教主”则是明代中后期佛、道、儒“三教合一”思想的体现。 查看详情>>
《学堂歌》为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4年所创,受外国学堂歌曲及中国古风影响,主要目的是“感发其忠爱之忱,鼓励其自强之志”,格式为六字句加七字句,共分十三段。乐曲曲调厚重凝实,铿锵有力,沉稳中而有起伏变化,充分体现了学堂的神圣与教育的庄严,可谓为佳作。但由于学堂歌按令“遍发湖北通省各学堂、各军营”,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是自强学堂或方言学堂的校歌。 查看详情>>
《四时读书乐》是四首歌咏读书情趣的旧诗,是很好的劝学诗。此诗被清代《四库全书》收录,民国初期曾被教育部部长叶楚伧编进国文教科书,为中学生所必读,可见其在旧时是很有影响的一首诗。 查看详情>>
道光二十年,林则徐领导禁烟抗英运动,因受琦善等投降派谗言而获罪。这二首诗是道光二十二年七月林则徐被贬伊犁,由西安启程作别家人时,随口吟诵而成的两首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在即将流放边疆时刻,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昏庸无能的不满。 查看详情>>
洪秀全著。约一千一百字。1852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洪氏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领袖、太平天国天王。广东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早年入塾“熟读经史”。后作乡村塾师。因屡试不中,萌发反清思想。又受基督教教士所编《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7月创立拜上帝会,宣传组织农民。1851年在花县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攻下南京,定为都城,改名天京。1863年天京被困,次年6月洪氏病逝。主要著作有《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天条书》等。《原道救世歌》是太平天国重要文献之一。它以诗歌体的形式,向人们宣称“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并劝告人们要作正人,切戒淫乱、忤父母、行杀害、为盗贼、为巫觋、为赌博“六不正”及吸洋烟、好酒、看风水等旧风习。警告统治者“顺天者存逆天亡”,“嗜杀人民为草寇,到底岂能免祸灾”,“聚党横行天不佑,罪恶贯盈祸自随”等。洪氏的救世之道的落脚点是在劝人为善、改邪归正上。他引进了一个西方的皇上帝,打掉了压在农民头上的封建帝王和其他精神偶像的威风,宣传“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的平等观念,对激发群众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有极大的鼓舞作用,不失为一支反封建的战歌。 查看详情>>
五古。文天祥作。见《文山先生全集》卷一四。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作于燕京(今北京)狱中。诗前序文写土牢七种恶浊气味,表明身陷囹圄,全以“浩然正气”为精神支柱战胜险恶环境。全诗分四段。第一段写对“正气”的认识与信念,重点陈述国势危殆时“正气”的表现形态,以暗扣南宋灭亡的现实。第二段列举古代胸怀“正气”之士以自勉,运用三组不同排比,句式错落,节奏急促,形成磅礴语势。第三段议论“正气”的重要性。作者之“正气观”虽未能摆脱封建伦理的束缚,却也远胜于宋儒,因他将道德与正义视为精神力量。末段转叙自身处境,以示“正气”与所仰慕的历史人物对自身的影响,表达决心为国捐躯的精神。诗作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写得大气磅礴,激昂慷慨,苍凉悲壮。诗中表现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以及强烈的爱国思想、崇高的民族精神,动人心魄,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勉人前行。近人王文濡评此诗:“人间正气,天地中声,可泣鬼神,可开金石。”(《宋元明诗评注读本》)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诗歌。唐李白作。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以丰富想象,着力描写了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某些忧虑和关切。全诗47句,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来描写入蜀道路之艰难。诗歌一开篇连用5个感叹词,极言蜀道之难。接着具体地写,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山之高,高到连太阳神都难以通过,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行人至此,只能抚膺长叹。这时候,悲鸟号木,子规夜啼,更增加了行人的孤寂与恐惧。这样的山,这样的水,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一想吧,如果守在这里的是好人,那倒无所谓,如果是心怀不测之人,情形那可真是遭糕透了。如果不想去冒险,游人也就只有西望而长叹了。在艺术上,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向读者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此外,作者以激情贯注全篇,将抒情与写景融为一体,使读者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见诗人“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在语言形式上,本诗大量使用了散文化的句子,字数从三言四言直至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来,鲜有此体调。” 查看详情>>
以七言绝句形式描述景德镇制瓷的记事诗。龚鉽作, 成书于清代道光四年(1824)。原有100首,刊出时为60首。对制瓷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技法、艰辛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作了形象的描述,是了解清代景德镇瓷业概貌的参考资料。 查看详情>>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功道质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识知精明仪容秀丽谦黙自守不求显扬行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敬之然苏性近于急颇伤姤嫉滔字连波右将军真之孙朗之第二子也风神秀伟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高之苻坚委以心膂之任备歴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以迕防谪戍炖煌防坚寇晋襄阳虑有危逼籍滔才畧乃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焉初滔有宠姬赵阳防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謟毁交至滔益忿焉苏氏时年二十一及滔将镇襄阳邀其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滔遂携阳台之任断其音问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回文五防相宣莹心耀目其锦纵广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覆皆成章句其文防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然读者不能尽通苏氏笑而谓人曰徘徊宛转自成文章非我佳人莫之能解遂发苍头赍致襄阳焉滔省览锦字感其妙絶因送阳台之闗中而具车徒盛礼邀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苏氏着文词五千余言属隋季丧乱文字散落追求不获而锦字囘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防属文之士咸龟镜焉朕聴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帙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记聊以示将来也如意元年五月一日大周天册金轮皇帝御制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