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名:火秀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花县福源水
  • 出生日期:1814年1月1日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拜上帝教的创立者,太平天国天王。小名火秀,族名仁坤,及长,改名秀全。其先祖原居广东省嘉应州石坑堡,乃中原南来之客家人。约在清康熙年间,洪氏从嘉应州移居花县福源水(土名屋檐水),旋迁官禄㘵,秀全即诞生于此(一说秀全生于福源水)。父洪镜扬,母王氏,继母李氏,兄仁发、仁达,姐辛英(一说名凤),皆王氏所生。镜扬薄有田产,“以耕种为活”。为人公正耿直,受“众村公举保尊,兼理会事”。

1819年,秀全入村塾读书。因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几年之间,读完“四书”、“五经”,兼及诸子百家,颇有进益,深受师长及亲友赞许。

1827年,未满十五岁,即应科举试。县试已售,府试落选,失望而归。时因家道中落,遂助父兄务农。十七岁,应友人约外出伴读一年,后回乡为村塾师。此后,复三次应考,虽其才志甚高,但因清廷考政腐败,悉不得中。

1837年第三次参加府考时,曾在广州得传教士赠《劝世良言》一册,当时并未加以考究。因屡试不第,内心失望、愤懑,且劳累太过,终成大病。自云病中魂游高天,面见上帝斥责孔子,并吟“手握乾坤杀伐权”诗(一说该诗并非作于此时),并以“太平天子”自许。

1843年,第四次应试不第。7月,与表兄李敬芳共读《劝世良言》,吸取西方基督教独尊上帝教义,创立拜上帝教。洪仁玕、冯云山等首先信从。于是撤去书塾孔子牌位及家中门神、灶君诸神像。守旧乡老群起攻讦,秀全旋即失去教席。

1844年4月,与冯云山等“出游天下”,教导世人敬拜上帝。先至珠江三角洲之顺德、南海、番禺,继入粤北清远、英德与连山瑶区等十余州县。因来去匆匆,效果甚微。这年初夏,与冯云山联袂入广西,5月,抵贵县赐谷村,住秀全表兄黄盛均家中。日夜写书送人,并斥打六鸟妖庙,教导乡民敬拜上帝。仅数月,“皈依受洗礼者逾百人”,首创广西拜上帝会(一说并无所谓拜上帝会组织)。9月,云山自贵县至桂平,后入紫荆山。11月,秀全亦离贵县东下,蛰居花县乡间,重操村塾教业,并以中国儒家大同说,西方基督教独尊上帝、不拜邪神说,结合农民平均、平等之思想要求,撰写《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诗文(一说《原道觉世训》写于1848年),提出天下男女,尽是兄弟姐妹,应独尊上帝,不行恶事,且斥封建皇帝为“阎罗妖”,号召人民奋起将其“击灭”,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1847年,离乡至广州,欲向美国传教士罗孝全(Rev.I.J.Roberts)学习有关宗教知识。因对“上帝”及其“真道”问题意见相左,毅然离开教会,重上广西,几经波折,于8月经贵县、武宣而至桂平紫荆山。由于冯云山之努力组织宣传,当时非但紫荆山已有拜上帝会众二千余人,即浔州府及两广边区之许多州县,亦已有拜上帝教之信从者。秀全深受鼓舞。10月,与云山自大冲村移居“形势险固”之高坑冲,并将象州甘王庙、紫荆山雷庙等捣毁。地主团练趁机反扑。次年1月,冯云山被捕入狱。3月,秀全返粤设法营救,毫无结果。时拜上帝会内波澜迭起,纠纷不断。4月,杨秀清伪托天父下凡传言,10月,萧朝贵伪托天兄下凡传言。秀全皆予承认。从此,拜上帝会之宗教权力逐步为杨秀清、萧朝贵所掌握。是时,云山已出狱,并赶回广东谋与秀全共商大计,未遇。

1849年春,秀全复回广东。7月,乃与云山重返紫荆山。广西自1847年后,民变蜂起,愈演愈烈。秀全回至广西,预见近世烟氛大变,起义时机日趋成熟,暗自以汉皇、明主自许,深信可以“收残黑雾”,迎接光明。于是,根据天父上帝,天兄耶稣之说,依齿序与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结为异姓兄弟,组成拜上帝会领导核心。秀全虽仍受尊崇为教主,然大小事务及行动则多听命于秀清、朝贵。

1850年,拜上帝会与各种敌对力量之斗争日见激化。先是,会众中有劝秀全“早坐金龙殿”者。4月,秀全一度“身穿黄袍”,但为“天兄”以“根机不可被人识透”劝阻。是时,起义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7月底,秀全母及妻儿等一行十余人平安抵桂。9月2日,秀全从“天兄”命由胡以晀陪同,自金田往平南大同里山人村密藏。而各地拜上帝会众因受敌对势力之压迫,已开始集中,并定于11月4日至金田团营(一说是日起义)。12月,清方封锁山人村。金田会众前往“迎主”,大败清军于平南思旺圩,护卫秀全回归金田。

1851年1月初旬(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旬),秀全颁发“遵条令,别男行女行,秋毫无犯,公正和傩,各遵头目约束,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五大纪律。11日(十二月初十日),秀全三十八岁,团营会众于金田“恭祝万寿”,誓师起义(一说并无正式誓师起义日期及行动),建立太平军,正号太平天国(一说太平天国正号于永安封王建制时)。旋即挥师进踞大湟江口,以石头脚陈家大屋为大本营。3月,回师紫荆,西进武宣,秀全在东乡登极称天王,建立五军主将制。太平军在武宣、象州屡败清军,复回师紫荆、金田。秀全在茶地发布命令,对各军统属,行营匝营重作安排,号召各军各营同心同力,护持老幼男女病伤,总要个个保齐。并明令今后行动,宜听中军主将杨秀清将令。9月,全军东出平南,分水陆两路向永安州挺进,25日占领州城。秀全进城后,即改州衙门为“天朝”。听取“诸臣随时奏事”,并以天王名义,先后发布缴获归公,杀妖记功,封赏打仗升天功臣,禁止称上称帝,褒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明定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等诏令。并重申别男行女行,严厉查禁违犯第七天条者,同时颁行太平天历,刊印《太平礼制》、《幼学诗》等文献。

1852年4月,秀全以建国规模初具,而敌人攻城甚急,城内盐粮俱缺,遂号召通军男将女将,齐举刀枪,同心杀妖。且命萧朝贵、罗大纲率军破围,大败敌人于永安、昭平山区,然后围攻桂林,破兴安,下全州。南王冯云山在全州牺牲。于是改变从湘江北进计划,转由蓑衣渡向湘南前进,连克道州、嘉禾、蓝山、桂阳、郴州等州县。军行所至,敌人土崩瓦解,各地官廨、学宫、寺庙或焚或毁,农民、矿工、会党分子踊跃参加,争为效命,兵员激增。9月中旬,萧朝贵在长沙城外战死。秀全乃自郴州挥师北上,月底,直逼长沙。重申严禁私藏私带,别男行女行,整肃后宫等条令。并取道益阳,渡洞庭湖,北出岳州(今岳阳市),向湖北挺进。12月底,夺取汉阳、汉口。

次年1月,攻克武昌。3月8日,秀全在城内“放炮祭旗”,然后分兵水陆两路,夹江东下,一路斩关夺卡,九江、安庆、芜湖等沿江重镇皆被攻破。19日,占领南京城。秀全原拟兵出河南,以主力北伐。后从杨秀清议,定南京为国都,改名天京。秀全进城后,即征调男女万人,大兴土木,将清两江总督衙门改建为天王府。所造宫殿,“穷极壮丽”。随即分军北伐、西征。北伐军由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统率,奋战两年,虽直逼天津,震动北京,但因孤军深入,后援不继,终致全军覆灭。西征军由胡以晄、赖汉英等统率,经安徽、江西直抵湖北武汉,颇多攻取。是年,在天京建诸匠营、百工衙,设立圣库,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原则,欲行平均分配土地,废除私有财产,并对政治、军事、社会组织及军民生活,多有具体规划,以期实现“处处均匀,人人饱暖”。并于地方推行乡官制度。旋因《天朝田亩制度》无法施行,而天京兵民日众,米粮奇缺。秀全乃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奏议,改行“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但秀全入天京后,即“僻处深宫,从不出户”,日唯孜孜矻矻,写作各种文告、诏书,着意讲求官规礼仪,语多不切实际之“天话”、“梦话”。一切军政事务,多任杨秀清裁决。

1856年夏,打破清军围困天京之江南、江北大营。8月,杨秀清逼秀全封其为“万岁”(一说并无逼封事)。秀全表面应允,暗中则派人赶往江西,密诏韦昌辉回京(一说并无密诏)。9月,昌辉杀杨秀清,兼及亲属与部众二万余人。致令天朝元气大伤,人心涣散。11月,因昌辉滥杀太过,复动员天京军民将其捕杀,并召石达开回京辅政,同时重用胞兄仁发、仁达等,对石达开多方牵制。次年6月,石达开以秀全疑忌太过,率军远征。秀全虽颁诏挽留,但石达开一去不回。至此,首义六王或死或走,朝政无人掌管,秀全虽云“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但力不从心,事与愿违。

1858年,遂拔蒙得恩、陈玉成、李秀成等人掌管军政。

1859年3月,洪仁玕自香港抵达天京。秀全大喜,立即封他为干王,总理朝政。仁玕向秀全“恭献”《资政新篇》,陈说“致治大略”。秀全逐条加以批示,多加赞赏。

1860年5月,太平军再解天京之围,乘胜进取苏南和浙江各地,建立苏福省。11月,秀全发布安民告示,揭露清廷“厚敛重征”,申明太平军“奉行天讨,救民水火”,以期百姓“安居乐业”。同年,命令重刻《天朝田亩制度》,并批准洪仁玕关于平分土地的《天朝则例》。但曾国藩湘军已从湖北进窥安徽,天京上游主要据点安庆危急。秀全命陈玉成、李秀成分军进攻武汉,谋解安庆之围。因受英国侵略分子之阻止,加以李秀成误期,以致功败垂成。当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中外反动势力正加紧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而洪秀全执迷天情,不信人谋之思想日益严重,对清方的破坏缺乏积极的应变措施。他滥封王爵,相信有天父天兄庇护,即使睡着也“做得王,坐得江山”。

1861年,他把太平天国改名为“上帝天国”。旋又改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结果,战守频遭失败,政局日益不稳,军心民心涣散。9月,安庆被湘军攻陷,守军全部战死。次年5月,陈玉成牺牲,天京上游屏障尽失。清军在“洋兵”配合下,分三路向天京进逼。

1863年,苏州沦陷。曾国藩湘军与李鸿章淮军联成一气,合围天京。城内兵粮俱缺,形势十分危急。李秀成建议“让城别走”,另谋发展。秀全断然拒绝。自谓“天兵天将多过于水”,并命军民“多备甜露(野草)”,谓“可食饱长生”,终至坐困孤城,一筹莫展。

1864年6月1日,秀全经“卧病二旬”后“升天”(一说死于6月3日)。6日,长子洪天贵福继位,称幼天王。7月19日,天京被清军攻破,太平天国政权全面崩溃。

洪秀全作品

原道醒世训 [ 洪秀全 ]

洪秀全著。1852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写于1845—1846年间。是太平天国重要文献之一。它依据“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实则一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的思想,吸取儒家理想社会的观点,指出人类社会应是“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涂,选举上德”,“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智不诈愚,勇不苦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美好和谐的世界。但由于人们“见”小,“量”小,不懂“天下万国实一家”的道理,使“世道乖漓,人心浇薄,所爱憎,一出于私”,对同国、同省、同府、同县,同乡、同里、同姓“则爱之”;对异国,异省、异府……异姓“则憎之”,以至“相侵相夺相杀”。洪氏从朴素辩证法观点出发,认为黑暗的世道不会不变,“乱极则治,暗极则光”,黑暗的时代即将过去,光明即将来临。他号召人们“跳出邪魔之鬼门,循行上帝之真道,时凛天威,力遵天诫,相与淑身淑世,相与正己正人,相与作中流之砥柱,相与挽已倒之狂澜”,变“乖漓浇薄之世”为“公平正直”之世。该书反映了洪氏改造旧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虽然不出道德救世的藩篱,但从他对黑暗政治的激烈批判,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以及对激发千百万农民群众投入反封建革命,争取自身解放来看,确有启蒙“醒世”的作用。 查看详情>>

御制千字诏 [ 洪秀全 ]

太平天国编印的书籍之一。1854年(咸丰四年)刊行。全书以四言为句,共276句,共1104个字。它与《三字经》、《幼学诗》同为太平天国的儿童识字课本。其内容包括自然知识、生活常识、拜上帝会教义和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历程。其中不少内容就是对儿童进行太平天国历史传统教育的好材料。如叙述了革命初期洪秀全与冯云山一起,经历了许多艰险,爬山涉水,同患难共安危,开始周游,发动群众起来革命。它又回顾了太平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所向无敌的胜利进军史。生动的记述了太平军渡过洞庭湖,进攻湖北,占领武汉,分水陆两路沿江东下,攻克安庆、南京,并定南京为太平天国首都。用太平天国的革命史教育儿童。这是一本与旧《千字文》根本对立的教科书。它标志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革命的农民阶级在教育领域又一项重大的改革。概括的来说,这些教材的教育作用实质就是使革命后代从小养成具有敢于战胜封建统治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革命精神;遵守太平天国制订的各种革命制度和道德规范;坚定革命信仰和热爱太平天国。 查看详情>>

原道觉世训 [ 洪秀全 ]

洪秀全著。1852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约写于1847-1848年间。为太平天国重要文献之一。在此篇中,洪氏为了号召农民起来推翻封建统治,塑造了一个创化世界、主宰人间的至高无上的皇上帝。他说:“一切日月星辰雷雨风云,莫非皇上帝之灵妙”,“一切山原川泽飞潜动植,莫非皇上帝之功能”,“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生”,“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器用皆其造成”。此外,他又虚构了一个与皇上帝对立的阎罗妖,作为封建社会一切邪恶势力,包括佛道迷信、各种偶像、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总代表,号召“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姐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洪氏把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划分为两个鲜明的营垒,使革命有了明确的对象。这表明他的革命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但是,该书虽然充满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却采用了宗教的形式,从世界观上来说是不科学的,必然要给革命带来消极影响。太平天国最后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 查看详情>>

原道救世歌 [ 洪秀全 ]

洪秀全著。约一千一百字。1852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洪氏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领袖、太平天国天王。广东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早年入塾“熟读经史”。后作乡村塾师。因屡试不中,萌发反清思想。又受基督教教士所编《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7月创立拜上帝会,宣传组织农民。1851年在花县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攻下南京,定为都城,改名天京。1863年天京被困,次年6月洪氏病逝。主要著作有《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天条书》等。《原道救世歌》是太平天国重要文献之一。它以诗歌体的形式,向人们宣称“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并劝告人们要作正人,切戒淫乱、忤父母、行杀害、为盗贼、为巫觋、为赌博“六不正”及吸洋烟、好酒、看风水等旧风习。警告统治者“顺天者存逆天亡”,“嗜杀人民为草寇,到底岂能免祸灾”,“聚党横行天不佑,罪恶贯盈祸自随”等。洪氏的救世之道的落脚点是在劝人为善、改邪归正上。他引进了一个西方的皇上帝,打掉了压在农民头上的封建帝王和其他精神偶像的威风,宣传“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的平等观念,对激发群众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有极大的鼓舞作用,不失为一支反封建的战歌。 查看详情>>

天父诗 [ 洪秀全 ]

宣传太平天国道德的诗集。刊刻于1857年,共五百首,大部分为洪秀全所作,集中反映了洪秀全的伦理思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部分内容:(一)以“正直善真”为根本原则,反对“邪曲恶假”,指出“人妖分别在邪正,邪些是妖正是人,邪些极贱正极贵,邪些该砍正该升。”(二)提出宫廷生活的道德规范,即炼正遵旨;姊妹和睦;虔诚欢喜;炼好心肠;炼好情面;炼好声气;不好眼毒;爱人如己。(三)人的思想、行为与幸福、快乐之间关系是:思想、行为“正直善真”,则人就应该获得幸福和快乐;思想、行为“邪曲恶假”,则人就当罚为痛苦和灾祸。(四)重新强调太平天国初提出的“十款天条”的伦理意义。人要奋发向上,扬善疾恶,而行为举止、言谈话语都要“遵条遵命”,谨慎行事。(五)提出了“四不”,即不要起歪心,不要起邪心,不要起奸心,不要起贪心。(六)要争取“十多”,即要功劳多,要享福多,要好心多,要贵气多,要好样多,要威风多,要暗好多,要光荣多,要真凭多,要尊贵多。(七)强调要爱人不要害人,指出“爱人爱自己”,“害人害自己”,善恶终有报等思想。(八)提出“四失天伦”论,即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这部诗集反映了太平天国复杂而又重要的伦理思想。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