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元贾铭撰。贾铭,自号华山老人,海宁 (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时曾任万户之职,入明时已经百岁,太祖召见,向他询问养生之法,贾氏把养生之法规之为 “慎饮食”,并献上自己所撰写的《饮食须知》一书给太祖。是书主要内容记载食用食物的用水、火候以及各种蔬菜、果品对人身体的作用。书中特别注明各种食物的反忌,其说绝大部分都是从各家本草中摘录而来。正如贾氏自序中所说的:物性有相反、相忌,本草对各物的注疏皆损益相半,使人无所适从,所以自己专选其反忌汇成一书。但究其内容仍没有超出本草之外,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列为存目。现有《学海类编》 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等。 查看详情>>
医史、医话著作。10卷。南宋·张杲撰辑。刊于1224年(嘉定17年),在同类著作中,此书出现是比较早的。张氏博览群书,寻觅见闻,锐意搜辑医事典故,凡涉于医者,则分类录载。及至晚年,犹搜访不辍,共历时30年,将“目览之文,耳听之说”编成此书。书中广泛集录了南宋以前各种医著及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等史料,分为历代医家、医书、本草、针灸、诊法及多种病证、养生等49类。卷首为“历代名医姓氏”,共载自上古至五代唐慎微一百四十六位医家姓名、传略,按年代顺序排列,显示了较高的史学水平。书中汇聚了许多具有生动情节的医话、医案,发人深省,增长学识。如赵学敏《串雅·序》中提到的“欧阳修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的故事即卷六“车前止暴利”和卷四“治痰嗽”,成为盛赞民间医药的佳话。另外还记载了不少怪疾险证,奇方异治,增广读者见闻,并保存了民间医学和有关卫生保健健论述。全书以丰富的资料,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受到读者的赞赏,但其中也辑有一些佛、道宗教的迷信内容。现存有最早的宋刊本。明代刻本《四库全书》本。国外有日本、朝鲜版本。另外,明代俞弁仿此体例,写成《续医说》10卷。 查看详情>>
综合类著作。清喻昌撰。六卷。昌有《尚论篇》 已著录。喻氏为防止医生临证之失,于顺治十五年(1658) 始撰是书。所谓“法”,即辨证论治的法则; 所谓“律”,为防止医生临证之失,提示禁例,故以“法律”为名。全书二十三万余字。卷一,叙述四诊之法及《内经》、《伤寒论》证治法则,卷二至卷六,以风、寒、暑、湿、燥、火及杂证分门论述各类疾病的证治。每门之下先论病因、病理及其演变,次为“法”,再次为“律”。全书纲目清楚,论理透彻,特别是《大气论》、《秋燥论》论理更有见地。认为人体生理活动,及生长壮老过程,均与人身大气有关。大气即胸中阳气,乃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强调治病不能误伤大气。对秋燥的形成、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有独到见解,在医林中颇受重视。《四库提要》 评曰:“盖古来医书,惟著病源治法,而多不及施治之失。即有辨明舛误者,亦仅偶然附论,而不能条条备摘以咎,昌此书乃专为庸医误人而作。”是书为后人所重。对后世医家影响颇著。有顺治十五年(1658)刊本,《四库全书》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综合类著作。清赵濂撰。三卷。濂另有《内外验方秘传》 已著录。是书在广集前贤治疗经验基础上,结合其数十年临床心得,于光绪九年 (1883) 撰成是书,以期有补医林,故名。上、中卷,论述内、外、妇、儿等诸科病证的诊治。下卷为见症实录,载治案一百九十六条。书末附“先哲察生死秘法”、“五运六气全图要诀”及“脉诀纂要”等三篇文章。全书卷帙不繁,但所述内容较为广泛。在诊断中,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注重患者年龄老少,体质强弱,以及气候异常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颇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强调书中所载之瘟病舌验、胃绝舌鉴、舌苔验以及论舌等内容,更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治疗上,主张采取内外兼治、针药并用的综合疗法,也颇有见地。全书文字浅显,言简意赅,切于实用,可称是临床各科心得之集,迄今在临床上仍有指导意义。有民国间中医书局据光绪九年原刊本影印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本书上、下两卷,署为"萧廉泉先生所著"。同社陈龙池君,从友人李宇仁君处录示。李君酷嗜医籍,亦在旧书肆中所得原署"希琴叠研斋主人手抄",未刊稿也。其间,鉴别证候之疑似,并验舌诊脉之方法,附以时方歌、药性赋,为医学入门之阶梯,与第一集第五种《医阶辨证》互相发明。古今医籍中不可多得之作,惜未审萧先生何许人也有知者,应惠函相告,俾表扬以志勿谖。 查看详情>>
综合性医书。16卷。清·程文囿辑。刊于1826年(道光6年)。程氏通儒业医,工于诗文。他以“医书浩繁,学者苦难遍阅,乃积数十年之心血,上自《灵枢》、《素问》,下至近代名家,综贯众说”本着“采其精华,遗其糟粕”的宗旨,汇编而成本书。因遵孔子“述而不作”之意,故题名为《医述》。卷1~2为“医学溯源”;卷3为“伤寒提钩”;卷4为“伤寒析疑”;卷5~12为“杂证汇参”;卷13为“女科原旨”;卷14为“幼科集要”;卷15为“痘疹精华”;卷16为“方药备考”。由于作者富有临证经验,又兼擅文理,并受清·乾嘉时期重于证据的学风影响,因此该书的特点是编次极为清晰,各卷、各门、各条的排列均条不紊。每条附记出处或作者姓名;选材较为严谨,重于临证,其引录旨在“切要”,其所辑有的仅数行、数语,甚或数字,重点突出,便于读者由博返约;资料丰富,介绍客观。所辑内容除历代三百多种医书外,还包括经史子集诸书中有关的医药材料。对每一个问题,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列有多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并尊重作者原意,不加评述,全书比较系统地,客观地保存了中医学术的历史面貌。书名“医述”,实际上在一些学术问题上也反映了程氏的见解或思想倾向,对读者颇有启悟。建国后安徽人民出版社曾予点校内部发行,后安徽科技出版社再予校订出版。 查看详情>>
内科著作。清蒋宝素撰。十三卷。宝素,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幼承家学,后拜王九峰为师,钻研《内经》、《难经》、《金匮》等医学经典,著《医略》八十七卷。本书为其中“六淫门”,载文十三篇,故名。刊于道光二十年(1840)。每篇一卷,分别对风、寒、暑、湿、燥、火以及疟、痢、霍乱等病的辨证治疗作了简要论述,书末附有“人迎辨”、“关格考”两篇。每论一病先引其父《椿田医话》,次录其师《九峰医案》,并广引各家之说,参以己见,理论联系实际,可供临床参考。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 查看详情>>
全书2卷,清·王清任撰。河北玉田人,曾做过清代武庠生,并获得过千总的头衔。后来,他专心钻研医术,并到北京城开设药铺,医术甚高明,在京城一带,颇有名气。后来,他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人体脏腑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他发现古书上,包括《黄帝内经》在内,对脏腑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他决心加以改正。他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因而决心对人体内脏进行实地观察,以纠正古书中之错误。后来适遇当时瘟疫病流行,死伤甚多,穷人无力埋尸而弃之荒野,他借此认真实践和观察,并绘出内脏图,最后著成《医林改错》一书。书中纠正了古人在人体解剖学上的不少错误,其中如对肺脏及气管的描述,相当精彩、准确;还提到卫总管(实指大动脉)在胸部、背部与诸器官相连的情况,对于胃肠的解剖构造、腹内器官包括肝、胆、胰等脏器的描述,都比较正确,纠正了前人不少错误。他在对待古人错误的态度上,大胆改革,不因循守旧,受到人们的称赞。但也因为限于条件,书中还有一些错误存在。此外,书中对疾病强调瘀血的病因病理,并提出补气行气、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自拟一些方剂。这些见解有自己的创见,其方剂经现代研究,对某些病证效果甚好。现有铅印本存世。 查看详情>>
综合类著作。清郑寿全撰。四卷。寿全字钦安,临邛 (今属四川) 人。学医于刘止唐。认为陈修园医书颇得仲景之微,但间有略而未详者,故撰此以补陈氏之未逮。成书于同治八年(1869)。卷一首载八卦、五运六气内容,并联系人之生理、病机。次述辨证方法,包括辨阴虚阳虚、内伤外感,以及四诊、伤寒六经等内容。卷二阳虚证问答,包括论头面畏寒、畏寒与畏风之别等,凡三十一条。卷三阴虚证问答,论阴虚所致诸症凡二十九条。卷四杂问,论及血症、三消、吐蚘、关格等杂病及妇、儿、外、伤、五官诸科的有关理论并临床问题。全书从总论阴阳化生之理为始,依次阐述医理,探求病因,并据证立法、用方,所附方解颇详。对虚证研究尤精,多有独到见解,非学验俱富不能臻此。可供研究及临床参考。有同治八年抱木山房刊本,光绪二十九年 (1903) 七星会重刊本,同治十三年 (1874) 与 《医法圆通》 合刊本等。 查看详情>>
六卷。明刘纯撰。此书主要承朱丹溪宗旨,而参考刘守真、张洁古、李东垣诸家学说,依作者自己心得撰成。全书分六大类为六卷:本草第一、脉诀第二,经络第三,病机第四,治法第五、运气第六。每篇皆以歌诀概括。内容取自《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脉经》等古籍,皆注明出处。作者认为,刘、张诸家,对湿热相火二气多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治疗,而李东垣则用补中益气之法。对此,应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分时地,一概而论,反会加重其病情。所以须取三家之长,而避其短,补其阴与阳齐等,水火自然升降。可见,作者取朱丹溪之法甚明。医家评刘纯虽系北人,为朱丹溪再传弟子,但其成就仅次于朱氏得意门生戴原礼。杨士奇序称此书“本末条理,明切简备,医学之指南,而端本之书也。”有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初刊本,成化九年(1473)熊氏种德堂刊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