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隋书 [ 魏徵 ]

唐魏征等撰,85卷。现通行版本为中华书局校点本。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刊本。本书起自隋开皇元年(581),迄于隋义宁二年(618),记38年隋之史事。其中纪、传55卷,由魏征、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撰。志30卷,由于志宁、李淳凤等撰。全书的主要观点是,以隋亡为鉴。本书是第一部出自史馆诸名家之手的纪传体断代史,结构严谨、文笔简捷,在二十四史中也是一部较好的著述。其列传存有很多珍贵史料,如《万宝常传》记载了《乐谱》64卷。《耿询传》记载了制造水转浑天仪、马上刻漏。《张胄玄传》记载了精密的天文推算。《临孝恭传》记载了《欹器图》及《地动铜仪经》。《杨素传》记载了制造五牙战舰,容战士800人。像此类珍贵史料,足以说明中国在6、7世纪时,就已有高度的科学创造,是很值得重视的。《隋书》的十志,材料丰富、内容真实、论述精确,如《天文》、《律历》二志,至今仍是研究天文、气象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而《经籍志》所创立的,把中国历代典籍分为经、史、子、集4大类的方法,具有指导作用,成为旧目录书籍分类的标准,一直沿用到近代未变。故宋郑樵早在《通志·艺文略》中就高度评价说:“《隋志》极有伦理,而本末兼明,可以无憾,迁、固以来,皆不及也。” 查看详情>>

周书 [ 令狐德棻 ]

中国西魏、北周史。令狐德棻等撰。原书至北宋时已残缺,今本为宋仁宗时林希,王安国采取《北史》等书补缀而成。最早传本为“三朝本”,通行本有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百纳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的点校本,是现在较好的本子。令狐德棻(583—666),唐代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历任丞相府记室、起居舍人、礼部侍郎,秘书少监、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等官。曾参加编撰《艺文类聚》、《五代史志》、《晋书》、《唐律令》等书,主编《周书》、《太宗实录》、《高宗实录》。本书共50卷,记事起自东西魏分裂,止于杨坚代周,共48年间的历史。全书由纪传两部分组成。卷1至卷8为帝纪;卷9至卷50为列传。本书主要取材于西魏史官柳创的史书及隋代牛弘的国史。叙事考订较为草率。但因唐以前记述此段历史的史籍均未传下来,故稍后的《北史》对西魏、北齐的记述基本由此书删补而成。本书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权的发展及其上层内讧的有关情况。在一些纪传中保存了诸如府兵制、奴婢、部曲、客女的地位,庄田及以庸代役和各族起义等方面的片断资料。增加了《梁书》所没有的一些人物传纪、诏令等史料。全书内容简繁得当,文笔简劲,形式也较正齐。 查看详情>>

北齐书 [ 李百药 ]

原名《齐书》,宋时加“北”字,以与萧子显《南齐书》相区别。中国古代纪传体东魏和北齐史。李百药撰。本书北宋以后散佚很多,后人取《北史》及唐人史钞中相关纪传补全。传本保存原著约17卷,其余大部分为后人所补。常见版本有宋元明三朝本,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是现在较好的本子。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唐定州安平(今河南安平)人。在隋为太子舍人兼东官学士,礼部员外郎。入唐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太子右庶子等官。曾受诏修定《五礼》、《律令》,其父李德林在北齐时曾预修国史,写成纪传27卷,隋初又奉诏续撰,增至38卷,书未完成而卒。贞观元年(627)李百药据其父旧稿,奉诏续修齐史,于贞观十年(636)定稿。记载了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至齐幼主高恒承光元年(577)共44年的历史,50卷,包括帝纪8卷,列传42卷。帝纪记述了北齐8帝的生平要事,列传共收各类人物260余人。书中语言通俗,叙事生动,较多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残暴腐朽行为,记载了不少有关东魏和北齐时的农民反抗斗争情况。因为今本是由众手杂集而成,所以体例混乱、脱误、前后文不联贯及详略不当之处较多,但本书原文保存了一些北史所没有的史料,故仍具有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陈书 [ 姚思廉 ]

36卷。姚思廉、姚察撰。唐太宗贞观三年,姚思廉受诏撰梁、陈二史,魏徵总领其事。他是根据其父旧书稿,又采择史著撰成。陈朝是南朝的一个小朝廷,统治仅33年的历史,全书只36卷,是《二十四史》中卷数最少的。记事从武帝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建立陈朝开始,到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为隋朝所灭止。本纪6卷,记陈朝五个皇帝史事,高祖陈霸先之纪分上下两卷。本纪中有两篇标有“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字样,其他为姚思廉所修撰。列传30卷,安排大致与《梁书》相同,第一篇是《皇后传》,记五个皇后,最后是后主贵妃张丽华传,传尾有魏徵的评论一篇,接近史事。列传第二十一《姚察传》三千多字。类传中除《皇后》、《宗室》外,还有《孝行》、《儒林》、《文学》等门类。《陈书》无志,志的内容包括在《隋书》里。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校定本《陈书》为现时最通行之版本。 查看详情>>

梁书 [ 姚思廉 ]

纪传体史书。唐初姚思廉撰。56卷。其中本纪6卷、列传50卷。无表志。成书于唐贞观十年(636)。思廉父姚察在隋时撰有旧稿,贞观三年(629),思廉奉命修史,在其父旧稿的基础上,参照梁谢吴《梁书》等诸家史书,补充整理,续成此书。记载南朝梁自萧衍建国至萧方智之国56年间历史(502—557)。内容对梁朝的政治、军事及思想、文学、史学、宗教、民族关系都有叙述。篇中有关梁与北朝抗衡、屯田、农民起义等事较有参考价值。文笔较为简练,记事较为详备,是现存梁史比较原始的记载。范缜、阮孝绪、陶弘景等传,保存了当时思想、目录、医药方面的史料。版本有宋大字本,明南、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百衲本。1973年中华书局出版卢振华点校本。 查看详情>>

晋书 [ 房玄龄 ]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为唐代房玄龄主编,共有130卷。起自晋泰始元年(262年),讫于晋元熙二年(419年),记载了157年两晋的历史事实。在两晋南北朝,撰编晋书的有20余家,到唐代初期存有18家,唐贞观十八年(644年),房玄龄、诸遂良、令孤德芬、李延寿等奉诏重修。以南齐臧荣绪的《晋书》为底本,参诸家晋书及晋人文集, 于贞观二十年(648年)修成。计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原称《新晋书》,后臧氏书佚,遂简称《晋书》。因宣武、武帝两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由太宗世民撰“论”,故旧题“唐太宗文皇帝御撰”。是书既成,旧本皆弃,一代史料由是书而存。其中,《束晰传》所载《汲冢书》发现经过,《裴秀传》所载《禹贡地域图》之制图六法,均为珍贵资料。注释者,有唐代何超的《晋书音义》3卷。清朝乾隆殿本及同治金陵书局本,均将何超的书刊于全书之后。清朝吴士鉴集各家之说,并广为补证,撰成《晋书校注》,附注文于正文之下,以方便后人。中华书局校点本以金陵书局本为本,并参照百衲本之影印宋本及武英殿本,为今通行最佳之本。 查看详情>>

杜甫选集 [ 杜甫 ]

杜诗选注本。今人邓魁英、聂石樵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该书的编选始于六十年代初,选录杜诗三百馀篇。编注以年代为序,编年的依据是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的《杜甫年谱》。在编选中,主要选足以代表杜甫思想和艺术的杰作,在注释方面,每首诗都注明写作年代、主要内容或某些艺术特点。注释词语则尽量注明语源和典故出处,并着重对诗歌有关的史实的注释。注释主要依据下列注本: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蔡梦弼《草堂诗笺》、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王嗣奭《杜臆》、钱谦益《杜诗笺注》、黄生《杜诗说》、浦起龙《读杜心解》、杨伦《杜诗镜铨》。对各本出现的异文择善而从,不作更多的考订。该书首附选注者前言,论述杜甫生平、思想及艺术成就。 查看详情>>

李白选集 [ 李白 ]

《李白选集》:本书精选李白诗300余首、文10余篇,逐篇注释、评点,并且辑录前人评语,深刻揭示李白的创作经历、思想特点和艺术风貌。选注者充分吸取古往今来的李白研究成果,时有独到的见解。
查看详情>>

唐人绝句精华 [ 刘永济 ]

本书对浩瀚如海的唐人绝句细加抉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录编成《唐人绝句精华》一书。凡能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 神,同时又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优秀作品,基本上都已选入;对所选诗篇作了必要的诠释,于阐明诗意、 分析艺术、评论诗风、辨证歧说诸方面颇见功力,有不少独到见解。《唐人绝句精华》对读者理解和欣赏绝句,能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书末辑录了宋代以来历代诗家有关绝句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评论,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忽悠很好的帮助。 查看详情>>

高适岑参选集 [ 佚名 ]

《高适岑参选集》:本书精选高适诗129首、岑参诗132首,逐篇注释、评点,既集中反映出唐代边塞诗的奇异风貌,又从不同侧面呈现高、岑二人的创作特点,而且对以往注本中的疏漏颇有匡正。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